APP下载

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现状

2009-03-27张兰清高子健

管理观察 2009年7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教育

张兰清 高子健

摘要:艺术设计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它是在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伴随着工业文明、工业生产而产生,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包括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及数码影像设计等多个专业设计在内的复合概念。在我国当代高校教育体系中,作为新型学科的艺术设计教育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探讨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 人才 教育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艺术设计教育在成长历程中也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一些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方向不断涌现。从1998年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中专业设置的20个艺术类专业来看,大部分都是与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门类,其中艺术性较纯粹的专业也开始注意面向社会需求转化。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一些与社会经济相关联的专业逐步得到拓展,例如在近20年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专业(专业合并前为工艺美术专业,大致有10个专业方向),包含了我们生活中天天都要接触到的生活用品设计,大到环境规划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策划与媒体广告设计,小到书籍设计、产品包装、企业样本、标志设计等平面设计,同时也包括陶瓷、漆器、纤维艺术、金工、玻璃工艺、礼品等与手工艺相关的设计。随着艺术与文科、工科的相互交叉与融合,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迈进,一些与国民经济建设关系密切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方向不断涌现,如数字艺术、网页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艺术、光电艺术等专业方向已在综合大学开始设置。同时由于我国电视业快速发展,与电视艺术相关的专业领域,已逐步形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格局,如文艺编辑、动画艺术、音乐编导等专业也在逐年扩大招生。随着社会对文化艺术的日益需求,预计艺术类专业的普及程度仍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艺术高校也将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方向,建立层次结构更趋合理的艺术人才培养格局。

二、艺术高考持续升温

高等艺术教育的迅速发展是由达到一定规模的招生来支撑的。近年来,我国艺术专业的报考热潮“风起云涌”,招生录取人数也超过了许多传统的热门专业。自1998年到2001年仅3年的时间本科院校设置艺术类专业增加了一倍,达到600个左右。值得关注的是,艺术类专业超过了文学、法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年持续的热门专业,原因之一,是全国多数高校在近几年相继发展艺术教育,打破了以往以艺术院校为招生主体的格局,使艺术类考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进入大学学习。

艺术类专业出现“过热”的态势,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艺考热”是一个相对的提法,相对于过去艺术院校的招生人数、办学规模,以及近些年的专业布点速度而言,是“热”了,但其实就总体发展以及未来的市场需求而言,应该还有发展的空间。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设计师的培养远没有饱和。我国的艺术教育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和其他国家的毛入学率相比较,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依然要扩大。“艺考热”这一概念包含了三个层面:一、目前存在着高考艺术专业“过热”的现象;二、从教育发展资源相对短缺的角度来看,“艺考热”是必然的,它反映出整个社会对艺术的急切需求;三、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艺术专业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内还将继续“热”下去。

三、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现状

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弱小到壮大,已初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逐渐从美术、工艺美术的模式过渡到具有现代化设计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与此相关的课程建设以及课程结构也在不断地完善,从国内上百所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来看,课程结构的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我们也看到,国内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还难以令人十分满意。社会不能满意主要是人才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业内不能满意,主要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教学研讨较少,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重视不够,一些课程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等。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时代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课程结构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因而,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

(一)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在艺术设计教育本科四年教学中,课程的类型,必修课与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文化课与专业课等的设置以及其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优化结构,是艺术设计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它通过确立各种科目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关系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艺术设计教育本科课程结构应包容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艺术实践以及与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并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指不同学科和科目彼此间的关联,相互间的补充;设置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的综合性能有效调整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不利因素。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指课程设置要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现状

对人文科学、科技知识、自然科学等课程设置模式等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局限,与培养“高素质、通识性、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思路不相适应,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和质量。艺术设计的本质要求设计师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包括其艺术和美学的素质及各种知识修养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包括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生态学、语言学、信息科学与系统论等知识,而当代设计师所不能忘记的是切合时代脉搏的新的现代设计理念和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往往是更重要的。在进入信息、计算机和高科技时代的社会,设计教育更呈现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而设计教育的共同规律要培养学生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与素质,不能重造型能力而轻综合能力。而对一个设计师来讲,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信息时代中,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展现艺术表现的传媒和形式也有新的内容,文化与审美观念也发生变化。现代课程内容既要能体现人类知识的精华,又要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而我们艺术设计许多课程内容与现代化社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差距。

参考文献:

1.徐迅,《论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基础训练与创造力的关系》,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12

2.刘炜,《浅谈综合类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观》,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25卷第4期

3.吕南,《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7期

作者简介:

张兰清 ,河北唐山人,2005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获全国高级动漫设计师称号,现任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艺术设计教研室教师。

高子健,河北唐山人,毕业于韩国檀国大学视觉传达大学院影像动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归国后回唐山师范学院执教,任美术系设计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人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星.云.海》
《花月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