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新农村工作机制的三维互动政策模式探析

2009-03-27李志强骆建安

管理观察 2009年7期
关键词:中央政府主体政策

李志强 骆建安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其中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是两种关键力量。只有充分协调好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农民三者的互动关系,发挥好他们在农村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加强农村政策的针对性,切实体现农民的正当利益和要求,真正把政策下放基层,落到实处。

关键词:皮球论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农民 良性互动

一、 改善农村工作机制的政策路径选择

(一)中央政府的角色:发球人

1.做好规划设计,明确目标---发球人确定发球的方向和目标

中央政府要认清形势、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农村事业发展的历史定位和客观规律,从宏观上制定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规划,合理划分发展阶段,并制定相应目标,同时根据各个阶段的目标部署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例如,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五种全会上曾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20字方针,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再到最近的党的十七届三种全会做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定,就是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与思路制定了远景目标策略。

(二)地方政府的角色---传球人

1.地方政府是制度的主要推动者—制定传球规则,加强制度建设,保护农民权益

(1)扮演好制度制定和执行的主体角色

制度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也是政府公共产品之一。通过制度明确各种权利与义务关系,来维护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制度规范各种组织的运行,才能保证与之相关的行为主体的利益预期。在农村这个对制度规则本就“淡化”的区域,制度的供给显得更为迫切。相对中央政府而言,地方政府更接近政策操作层次上的参与主体,更能综合地方的资源状况和各个主体的利益需求,形成与本地实际相符合的不同刺激动力。政府政策对农民来说,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只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可靠”,而在市场化的主体方面,这些制度安排显示了不同的信心等级,面对这样的认识矛盾,中央政府是无能为力的,这样地方政府就成为关键性的因素。

(2)强化政府职能,保护农民权益

农民权益问题作为当前社会的热点内容,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最近几年,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力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很难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政策城市优先的框架下,农民的权益也常被忽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农民权益保护的根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即制度因素、立法不完善、政府行为不当和农民自身能力欠缺。很明显的看出,除了第四个因素是农民自身因素外,其余三个均与政府有直接关系。因此,为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和谐社会早日实现,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必须勇于承担责任,适时调整政策方向,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农民权益保障。

(三)农民的角色——接球人

1.正确理解并主动参与政策—认准球运行的路线和方向,做好接球准备

改善农村工作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民自身主体地位的强调和认同。农民是推动农村事业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通过主动参与政策,农民可以事先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了解政策目标及相应措施,认清自己在政策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甚至积极参与到政策前期宣传和策划活动中去,为使广大农民能更好的理解、认同并接受相关政策提供前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基础,同时也可以增强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减少政策推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阻力,保证政策运行的畅通。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深入,乡村治理政策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地方性政策自主性日益显现,而这又建立在广大农民广泛参与地方事务的基础上。农民应该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地方相关政策的制定,及时而有效的表达自身的合法利益和诉求,建立并强化公共意识,为农村民主进程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发挥主人翁地位,扮好“四大”角色—将“球”稳稳接住,确保“球”准确到位

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和发展靠谁?毫无疑问,只能是农民自己。只有农民,才是农村工作的主体和直接关系人。胡锦涛同志指出:“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在农村各项工作开展和推广过程中,广大农民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并认真扮演好“四大角色”,即组织者、建设者、监督者和维护者的职能。

二、小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而其中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是两种关键力量。2009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六年将关注的落脚点锁定“三农”,由此可见政府决策层对于农村问题的持续关注与异常重视,也折射出党和政府对于改善农村建设面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愿望。其实只有充分协调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农民三者的互动关系,发挥好中央政府发球、地方政府传球、农民接球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良性的政策出台、传接与反馈渠道,才能加强农村政策的针对性,切实体现农民的正当利益和要求,真正把政策下放基层,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克服政策“飘”在水面的现象,确保政策与农民的需求实现“对接”,完全“沉”到农村,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感觉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分享到改革开放的巨大物质和精神成果,增强农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而携手并肩、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承斌,邹声文,陈芳.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工作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传递的政策信号[J]. 中国农村科技 , 2008,(10).

作者简介:

李志强(1982-),男,山东潍坊人,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研究;

骆建安(1978-),男,湖南永州人,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与改革。

猜你喜欢

中央政府主体政策
政策
政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助企政策
政策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点成因分析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