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语文之美

2009-03-27王秀英陈建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贝尔曼领略文学作品

王秀英 陈建波

语文是美的,它充满诗意。语文老师是美的使者,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上,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被程式和套路生硬地分析得支离破碎。没有了形象的多元启发,没有了感情的强烈震撼,没有了人性力量的展示,没有了对人生处境的思考、体验、关怀与同情,致使语文的美荡然无存,致使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致使语文教师用心最苦而收益甚微。

于漪老师说:“语文是多情的沃土,盛产宝物,思想的结晶,情感的流溢,文字的精妙,琳琅满目。”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而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作品不同,它的美也不同。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撩起它迷人的面纱,欣赏它的千姿百态。

领略文字之美

语言的美,在于传情达意的精确、恰当、有神采,遣词造句的比较、推敲、玩味,这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沁园春·长沙》的语言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引领学生徜徉在文字的河畔,咀嚼每一个词语的精彩。“层林尽染”一个“染”字,让学生品味其化动为静,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壮美;“百舸争流”的“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景,写出秋天的生机与活力;“鹰击长空”的“击”字,可与“飞”字比较,方显示出雄鹰展翅高飞的矫健勇猛,更有力度;“鱼翔浅底”的“翔”字可与“游”比较,更显示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状态,一如鱼儿在水中的自由自在。让学生在比较、推敲、玩味中品味出树、船、鹰、鱼在寒秋严霜下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从而理解词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使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感受到美的情调,感受到美的熏陶。

领略精神之美

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要结合文章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滕王阁序》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不免遗憾,除对精美的对句、丰富的典故引导学生揣摩体味外,更应该透过秋景之美深入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王勃的心路历程:快乐——悲伤——感叹——振作。“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欣赏美好秋景心感快乐;由“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想到人生短暂“兴尽悲来”,又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想到经历的坎坎坷坷,但王勃没有消沉,而发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最强音,在人生困顿时仍保持一份豁达。王国维说:“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精神的空间。” 这样使学生精神得以提升,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当他们在学业的短暂失败,情感不被理解,青春的莫名苦痛,甚至更大的风雨泥泞的时候,也就有了精神支柱。

领略意境之美

意境表现为情与景的融合、主与客的统一。意境的营造是诗人创作的终极性追求,对意境的感悟自然也是诗词鉴赏的重点。学习《山居秋暝》可引导学生在成诵的基础上欣赏其意境美。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暇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一幅幽清明净的山村美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可引导学生想象: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青松、明月、泉水、翠竹、青莲等意象使整首诗交织成一幅清新动人、恬淡雅致的意境。这四句诗可谓诗画交融,诵之为诗,着壁成画,赏心悦目,能充分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领略形象之美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作者精心刻画、专力描绘的,人物形象总是为表现作者的某种感情或某种倾向服务的。学习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应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就可这样切入:哪个是主人公?从琼珊、苏艾到贝尔曼,最后聚焦到贝尔曼身上。初见贝尔曼——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再见贝尔曼——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重见贝尔曼——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归纳贝尔曼的典型形象。他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巴金说,文学作品“能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美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美好。”相信经过这样的精神洗礼,我们目的会达到。

老师引导学生体悟诗意,唤醒他们的美感,点燃生命激情,塑造健康人格,这是语文老师的渴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呼唤。相信在语文在这片“多情的沃土”上,我们播种美的种子,定能收获美的硕果。

王秀英,陈建波,教师,现居山东昌邑。

猜你喜欢

贝尔曼领略文学作品
最后一片藤叶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贝尔曼舍己救人“行为”及“方式”的合理性
领略中国书法之美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领略四季星空之美:春
领略四季星空之美:夏
领略四季星空之美:秋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