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科学家称睡眠充足有利于减肥 等
2009-03-27
新观点
法国科学家称睡眠充足有利于减肥
过去人们总认为吃得多、睡得多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但据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规律、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体重超标的糖尿病患者减肥。
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在研究调查中发现,如果一个人连续两天平均只睡4个小时,那么体内“饥饿”激素的水平就会升高一倍,而调节脂肪含量和食欲的激素分泌则会减少。
该项研究历时13年,追踪研究了大约500名年龄在27~40岁之间的患者。研究结果提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者,体重增加得最多。研究人员指出,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育锻炼都会导致肥胖,但很少有人知道睡眠不足也能够导致体重增加。此外,缺少睡眠还容易引起抑郁,导致过敏。
“糖妈妈”可能影响孩子未来语言能力
以往许多研究证实,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生下的孩子,肥胖及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而在最近,加拿大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将来发生语言功能发育迟缓的机会可能比其他孩子高出1倍。
该项研究发现,在曾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所生的孩子中,26%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研究人员称,在1岁半至7岁的各个年龄段里,“母亲曾患妊娠糖尿病”这一因素与孩子语言能力缺陷有明显相关性,并且除了母亲本人的受教育水平之外,这一因素与孩子语言能力缺陷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研究者同时表示,这些儿童的语言功能发育迟缓并非不可避免,通过早期激发儿童的语言兴趣,将能够使他们语言功能发育迟缓的几率降低。
新动态
我国学者开发出糖尿病基因诊断芯片
经历了为期4年的刻苦攻关,近日,由我国学者开发出的糖尿病基因诊断芯片已开始应用于临床。
据了解,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周新率领的课题组新近研发的糖尿病基因诊断芯片,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手段在一天之内确诊线粒体型糖尿病。中南医院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用DNA诊断芯片临床诊断筛查糖尿病的医院。
据周新教授介绍,线粒体糖尿病是一种母性基因遗传疾病,携带者发病的可能性接近100%。通过高质量的基因芯片,对糖尿病现症者、高危人群和健康者进行筛查,有助于临床的正确诊断和分类。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检查者携带了突变的基因,则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合理饮食、避免接触诱发因素等干预手段,减少或延缓个体发病,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周新教授还介绍说,从2009年开始将大批量生产这种芯片。
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撰工作顺利完成
近日,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介绍,为了进一步规范糖尿病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编撰的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已顺利完成,不久将正式对外公布。新版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汇聚了近年来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最新研究及方法,有利于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另据了解,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09年将全面推广国际上最新的互动式教育项目——“糖尿病对话地图”。该项目由国际糖尿病联盟欧洲分会发起,运用了国际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配合特殊的教学工具,让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在轻松愉快的对话中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新发现
美国科学家发现主宰血糖水平调控的基因
近日美国著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缺少类固醇受体2(一种称为辅活化子的主调控基因)的小鼠,最快不超过1天其血糖浓度就会急剧下降,如果连续再有一天不喂食,它们就会死亡,而一般小鼠不喂食可以存活7天。这一发现对于糖尿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主要负责人,美国贝勒医学院的Bert教授称,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类固醇受体2的缺乏阻止了一种重要的酶将肝脏内储存的糖转化成可进入血液中的形式。Bert教授解释说,试验小鼠表现出的症状与生来就患有一种称为I型糖原累积病的儿童症状类似。该病患儿的父母必须每隔几小时就摇醒婴儿喂食,以使婴儿的血糖浓度升高。否则一旦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患儿就会发病,失去意识甚至死亡。
Bert教授认为如果类固醇受体2太少就不能维持血糖浓度,而类固醇受体2过多则会提高血糖的浓度,这将需要胰岛制造更多胰岛素。胰岛在不得不持续制造高浓度胰岛素后常常会出问题,而这最终将导致成年型糖尿病。
该科研团队计划不久后开始相应的人体研究。最终,他们希望能找到用药物标靶类固醇受体2活性的方法。
中老年人高血浆铁蛋白水平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以《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项目的人群样本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血浆铁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危险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我国中老年人的血浆铁蛋白水平与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炎性因子和脂肪因子水平显著相关——随着血浆铁蛋白水平升高,居民罹患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均显著增加,且与性别无关;无论是否患代谢综合征,受试者血浆铁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危险均呈显著正相关;若代谢综合征患者同时伴有高血浆铁蛋白,其罹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大大增加。
该项研究负责人林旭认为,血浆铁蛋白水平的升高往往同时伴有2型糖尿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目前,究竟铁蛋白水平仅是代谢紊乱的生物标记之一,还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学术界仍有争议,有关我国居民血浆铁蛋白水平及其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数据非常有限。
脉搏跳动频率可“预测”患糖尿病风险
美国最新一期《高血压研究》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报道称:脉搏跳动的快慢可以“预测”健康的走势——脉搏跳动太快的人,今后肥胖或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这项研究成果是日本科学家发布的,他们曾针对脉搏快慢与身体代谢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经过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发现,每分钟脉搏跳动频率在80次以上的人与每分钟脉搏跳60次以下的人比较,前者发生肥胖的几率为后者的1.34倍;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几率高1.2倍,患糖尿病的几率高4.39倍。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基本一致的。心跳由交感神经系统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不受意识的控制,它还可以调节大肠、血管的功能,影响汗液的分泌和血压的高低。脉搏跳动的频率受年龄、性别、体质的影响,如:婴儿为120~140次/分钟,学龄儿童为80~90次/分钟,成年人为70~80次/分钟;运动员在平时的脉搏频率比常人偏低,常可达40~60次/分钟。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认为,他们的研究证明,肥胖与交感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假如交感神经系统过于活跃,会减少身体脂肪的燃烧量,进而引起一系列疾病。他们同时还建议,人们可以通过自测脉搏跳动频率的方法,对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某些疾病风险进行预测,并积极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