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苍树秀 水活石润

2009-03-27愈中益

文物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桂北笔墨境界

愈中益

著名山水画家张复兴以表现葱郁繁茂的桂北山水气象而凸显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世人甚是瞩目。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达尽,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间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具一种灵奇。”以此来评价张复兴之画甚当。

张复兴笔下的桂北山水,表现的是个人的情感和造化中的景象交融互渗后的灵境,充实之中透出超凡脱俗、独立于天地之外的空灵。是充实与空灵的二元统一,他画中的充实有三层境界:第一是物相的充实。那秀石美树,明溪幽合所构成的司观、可居、可游的物境是自动化中的客观存在,是诗意的体现。

他表现对象以林木为主,其审美趣旨在于为其传神写照。树之参差偃仰,各以其理,虽千笔万笔而无雷同,枝繁而无扭捏之态。前呼后应,彼此谦让,真如君子相处。以此映射画家本心,可谓意匠经营。

其构图以满胜。虽边角亦不弃置,一改前人空疏之景象。繁密之处,以老屋、曲溪破塞,既增画之内涵,又壮整体气势,叠加之中因势而变化。曲处通幽,无板滞之嫌。观其势朴茂,审其质秀雅。深得画之三味。其远景以浓少许表现最为难得,既收住画面气息,不使其外散;又破通幅皆线条之单调,使点线面有机结合,视觉、情趣相融会,层次内容相照应,颇见匠心。《家山晓色》《山乡云斜》《秋林白云》等佳作中,线纵横交错、灵动多变,沉着刚健、势态生动,色朗润而墨氤氲、葳蕤华滋之中,尽显山川精神。

第二是情感的充实。张复兴沉酣于自然中的生活,从平淡的桂北山水中提炼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之境,与自动化争奇,这是他对斯境情有独钟的表现,是他情感丰富的写照。正如宗白华所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的情和景的交融互渗,因为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投入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

我新中国成立前曾流亡此处,后亦多次于此观光,所见桂北山川之貌全非张复兴笔下表现之象。由此可知,他是用心来为其代言,这是一种万趣融于神思,游心物外之结果。

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转化为艺术的情感。将自然的真实转化为艺术的真实,源于穷天地之生机,饱游活看,穷年积月,胸中自具一番割合不断的情结。情感盈于胸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回荡于胸而泻于画,故画中有深情厚意,读者自会受其感染。故看画仿佛同其人交流,为其精神所动,于不自觉间忘怀。

中国画以写意为主,故读画在于会意。宗炳曰:“万趣融于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故画之高下必以情感来决。恽南田曰:“出入风云,卷舒苍翠,模崖范壑,曲折中机,唯有成风之技,乃至冥通之奇,岢以悦译神风,陶铸性器。”我读张复兴之画即被其神情而感化,澄明之心境油然而生。

第三是生命境界的充实。他于象外言象,将情感之界升华到哲学界,旨在以和谐之境表达自己对有生命的万物的一种观照后的心声,这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处心中和之状态的无声诗文,是对物化本体和人类生命本体健康发展过程的思考。他反映了画家对宇宙中某些完美目标的渴望。

他的充实之境中体现出真、善、美的艺术心灵。对物欲的淡泊和对艺术的慧觉,又使他的画中极具空灵之气。那朴茂的丛林中隐隐透着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如果说,充实之象带来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么,生动空灵的气韵又带来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者的结合使画面气息高华、沉着而极具内美。

视觉冲击力来自于笔墨的运用。而艺术感染力的产生则来自于画家的艺术境界。

张复兴的笔墨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从生活中来的感情。他对宋元山水画下足功夫,采取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吃透一家,进而旁参百家。他说:“我有选择地借鉴着传统。我师法传统。我师法传统但不追求古意,敬仰先贤却不迷信成法,倒是时时告诫自己要贴近生活,注意与古人拉开距离。”的确,对传统的汲取,不能食古不化,必须将传统为我所化。人乎规矩之中,又出乎法度之外,打破条框带来的束缚,走一条自己的路子。但是,传统是宽泛的概念,中国古代绘画名家辈出,无即定目标的学习恐兀兀以穷年而不能得,所以,必须根据个人的习性有目的地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显得十分必要。选取黄公望作为自己进入传统的门径,是张复兴的聪慧之举。他在《我研习传统的一点体会》中说:“我平时喜欢黄子久的严密和秀致,之后又喜欢他的繁复和厚重。今天则喜欢他的散淡和天真,这是自己师古心结晶发展的轨迹,也是不同时期体味传统的不同收获。”此话颇值玩味,人在不同时期因心境不同,喜好亦不同,故对传统的吸收层面亦不同。黄子久为元季绘画艺术之集大成者,他的画中三层境界在张复兴笔墨间所表现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对黄子久的因袭,而是变古出新。正如他所说:“我取法黄的散淡为我的疏朗,黄的古曲为我的新颖,黄的平和为我的憨厚,黄的苍茫为我的师出。”这种对传统的变法使张复兴成就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绘画风格。他走进了黄子久,又走出了黄子久,这么一入一出,使他的画亦古亦新,奥妙正在于斯。他与传统距离的过程中,参透了乾旋坤转之理。因此,他的笔墨随机生发,不拘一格。用阔笔、细笔勾勒树石,饱满灵动,一任自然,这种在自动化中创造自己绘画语言的方法走的是一条正确道路。

张复兴有自己的绘画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他长期观察自然而得的一种感觉和浓厚的情结。情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命意识。他将桂北山水装入心襟,胸有丘壑,并廓然而生一种精神的意象,闭上眼睛,胸中满是自然的苍翠和生机,下笔略一思索,谊情喷泉般涌来。蕴涵中的群山万壑一齐化为墨的景象,移情画中,兴发尘表,生气远出的气韵便勃然而生。这就是他抒写自己的绘画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铸造,首先是因为他有生活的蒙养。齐白石说:“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张复兴眼中所见于个人的精神迹化而神遇,化为生活中的蒙养。石涛说:“假道于山川,不化而应化验,无为而确为,身不炫而名立,因有蒙养之任;以笔操观之,则受生活之任。”对生活中物景凝神关照,将其生生不息的真谛捕捉并能与之默契神会,然后在心灵上将其提炼升华,成就自己的精神家园,是张复兴的追求,也是他澄怀观道的体现。其次是张复兴本人不断追求境界的升华。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当技法精纯之时,若要超越自己,必重绝尘悟道。技不能进乎道,绘画终究要停留在浅层面之上。张复兴注重审美境界的提高,借此完善自己的绘画语言体系便是重道的表现。他说:“作为现代人,与古人太多的不同使我可以更自由、更自信地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他的这种审美理想其实是要达道。他对绘画在全面、深刻的认识传统的基础上,融化时代气息,创造了个性化的视觉形象,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使笔墨间和中见奇,意境平和中见深,这便是得道。

中国山水画的作用,就是要写自然之性,抒个人情怀。因此,每个画家都带着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情感去观照自动化、师法造化、理解造化、表现造化。这样才能将人生与自然的生命气息打通,使自己的情感成为山河情感,以便为山川代言。唯其如此,画家的个性化语境中才是真情才是善意才是美的景象。张复兴妙化传统,妙化自然,以独特的风格抒写性灵,其画有无意为法而处处有法之妙,有无意求奇而处处有奇之趣,有不刻意求新而不经意间变古山新之建树。中国画坛正需要这样的才俊,和谐社会正需要他画中抒写的精神。相信假以时日,张复兴业必更显于艺林,名必更重于海内。

猜你喜欢

桂北笔墨境界
“桂师人画桂北”2023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桂北写生美术作品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2016 年5 月桂北地区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桂北特色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