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中国建航母
2009-03-26
中国海军拥有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已成必然。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近日明确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
从9年前的传闻,到近日中国军方最高层的这一明确表态,围绕中国“航母热”的热议已经进入第三轮。但对中国建航母的理解,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外舆论,显然都存在偏激之处。
中国建航母的需要在海外引起明显的不适应感,特别是海外舆论界持有怀疑和抵触情绪。《纽约时报》形容其牵动着美国军方和亚洲邻国的神经。日本和韩国媒体甚至出现了要采取对应措施的呼吁。海外舆论的担心反映出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还持有疑虑,还没有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国的大国地位。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别有用心的人借机渲染,制造“中国威胁论”。
中国民间同样存在不能用平常心看待建航母的问题。拥有航母是中国军队和国防、工业建设发展的必然,航母将提升中国外交的话语权,提升中国保卫国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带动多个领域技术的全面升级。但它不是能不能解决外交纠纷,特别是能不能解决中国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争端的关键所在。中国不会因为拥有了航母而减少了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和争端。作为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点不会因为拥有了航母而改变。
很多中国人相信,航母是一国之实力的象征,中国理应像其他大国一样拥有航母,这种心理很正常。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曾经无力保护领海、海疆屡屡被侵占的国家来说,拥有航母的确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过度崇拜航母,以为有了航母就不可战胜,却是一种不自信的心态。我们应当警惕的是,在中国建航母的问题上,如果海外和国内这两种不理性的情绪碰在一起,长期尖锐对立,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后果。
一个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智慧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争端。为推进亚洲合作,我们在更多地运用软力量的同时,也应当逐步学会运用像航母这样的军事力量来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更多地参与这一地区的国际救援,通过像派军舰远赴索马里打击海盗那样的军事行动,为亚洲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只要让周边国家切身体会到中国军力发展的好处,就会有利于消除它们的担忧与警惕,就可以为更多国家参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创造条件。
作为当今世界上吨位最大、威力最强的海上综合作战平台,航母的建造体现的是一国之综合创新的实力,它的出现无疑会成为中国强国之路中的重要事件。如果中国伟大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挂着五星红旗的航母驶出中国的港湾,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中国不会也无需拿航母去炫耀武力,世界不必因为中国航母的建造而感到恐慌,国人同样也需要对此有一个理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