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植被防护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2009-03-25熊韬
熊 韬
【摘 要】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形式已由传统的土工防护向生态防护发展。公路管理部门也在公路边坡的治理中结合实际地质特点,采用适合的边坡生态治理措施,并取得一定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活木桩固土和土工网植草护坡两种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及应用效果,并通过在某公路中的实际应用,提出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边坡生态防护土工网固土(间植灌木)植草护坡
贵州省内某设计等级为二级的公路,长约170公里、路宽9m、沿线居民密集,车流量较大。根据该公路的特点,在广泛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土工网固土(间植灌木)植草护坡”技术,对该公路14个坡面,约10000M2坡面进行了治理,通过实践寻找适合土质公路边坡生态治理的技术和方法。
1 土工网固土(间植灌木)植草护坡技术
1.1本技术的优点
土工网固土(间植灌木)植草护坡技术是在土层较薄的坡面上,锚设锚杆,上挂土工网,然后人工铺设种植土、侵蚀防止剂、缓效性肥料,拌合有机肥、泥炭,拍实后种植灌木,再用液压喷播机喷薄合适的草种,从而实现绿化的目的。该技术的突出优点在于:(1)对环境土工网固土(间植灌木)植草护坡技术是在土层较薄的坡面上,锚设锚杆,上挂土工网,然后人工铺设种植土、侵蚀防止剂、缓效性肥料,拌合有机肥、泥炭,拍实后种植灌木,再用液压喷播机喷薄合适的草种,从而实现绿化的目的。该技术的突出优点在于:(1)对环境破坏极小,很好的保护了原有环境,以土壤结构改良为突破口,力求简化公路植被养护管理。(2)由于客土的应用,为灌木和草种根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基础,能够实现草、灌木合理的植物群落配比,达到建设后路域植被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的效果,同时在植物选种上以当地物种为主,避免了外来物种影响。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当地其他物种的侵入,更能适应该类环境的植物群落即可形成。(3)灌木根系可扎入岩石缝隙,固土护坡效果比草本植物更可靠,可较大程度地减少边坡坍塌,稳固风化的岩面,节省维护费用,提高交通安全。(4)工期短、比较工程防护措施经济性好,施工方便,免维护性好。
1.2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施工工艺流程:边坡清刷——测量放样——铺设锚固坡面土工网——人工铺设坡面种植土——乔灌木栽植——喷播草种——养护管理。
(1)边坡清刷。首先清除坡面垮塌的水泥块、石头、杂草杂物,然后对边坡上部进行清刷降缓坡度,坡面凹陷处用土填平拍实,尽量减小坡面坡度,获得较好的平整坡面,清坡后坡度应控制在1:1.2左右。坡顶做圆弧倒角处理,弧度根据现场实际调整,做到安全美观,半径应大于2M。
(2)测量放样。坡面整平后用白石灰放线取点,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土工网铺设范围和锚杆位置。
(3)铺设锚固土工网。铺网时由上至下铺设,上至坡顶圆弧倒角1m,下至坡脚,网尽量与坡面贴附紧实,不悬空,网面保持平整,不产生褶皱。网与网之间重叠搭接,搭接宽度15cm,采用L型Φ14(II级筋)锚杆按横向间距1m,纵向间距1m,呈梅花状把土工网锚固在坡面上,锚杆长度视坡面土层稳定情况定,锚固深度最浅不少于0.8m。
(4)人工铺设坡面种植土。用种植土拌合有机肥、泥炭(用量为200kg/m3),拌合均匀后向固定好的网面覆上,平整拍实,覆土厚度为5cm,具体厚度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覆土后坡面应平整、拍实。
(5)乔、灌木栽植。在铺设种植土的坡面按2-3株/m2间隔种植刺槐、女贞、夹竹桃、火棘等灌木,灌木的种植密度应结合当地自然植被、现场采光条件、坡度等条件确定;栽植后浇足定根水,保证成活率。
(6)养护管理。植物种子喷播后根据边坡干湿度定期进行浇水保温。同时勤于观察病虫害,及时发现及时喷药,草种发芽后应及时对稀疏无草区进行补播。在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实施两次人工施肥,用量为尿素15克/m2,复合肥(N、P、K三元复合肥)40克/m2。为确保达到满意的以灌木为优势种群的绿化效果,对影响配置植物生长的其它种类进行清除。
2 实际应用环境
2.1气候条件
该路段属黔东丘陵地带的气候,边坡多为三类种植土,土质较疏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的地貌特点,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2.2公路边坡条件
边坡形态特征该公路边坡以土质边坡为主,在道路修建中进行开挖而得,坡面无原生植被,加之雨季降雨量较大以及农业生产影响等,坡面土体流失严重,其中个别坡高达18m;设计允许坡率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取值,根据实际经验,在工程中多采用1∶0.75~1∶1.2;在部分坡面以有明显得的因降雨而形成的冲沟。
3应用效果
3.1绿化效果
该公路的“土工网固土(间植乔、灌木)植草护坡”施工完成后,通过对未成活的进行补种,一年后,边坡绿色植被覆盖率与可绿化面积之比达到95%以上,可以达到1年中9个月以上的常绿效果。
3.2抗雨水冲刷效果
在该公路面积较大的坡面坡顶设置截水沟,分流雨水的冲刷,在汇水区埋设排水塑料盲沟,从施工一年内的检测情况来看,在雨强为150 mm/h时的强降雨下,坡面水土无明显流失,由于草坪植被的作用,雨强小于100mm/h后就不会出现水土流失。
3.3坡面稳定效果
竣工后至今的近两年时间里,植物、草种根系纵横交错,增加土体内聚力,提高了土体的强度,稳固边坡坡面,没有发生坡体跨塌、坡面植被破坏等现象,道路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并准备在该省其他道路上推广。
4 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的问题
4.1植物的选择和配比问题
若选择单一的草本植物,绿化效果很好,但固坡效果不理想;若选择灌木植物,短期内绿化效果不理想,且基质初期养护时间过长。为了达到绿化和边坡稳固的双重效果,一是要选择不同季节的草本植物,二是植入一定数量的灌木植物,这就提出了各类草籽混播的问题,即各类草籽的比例是多少,也就是说,单位面积内各类草籽撒布量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4.2大坡度厚土层稳定问题
在土质较疏松的大坡度厚土层坡面,由于土层较厚,在竣工初期植物根系不够发达,故土能力较弱,在地表以下200mm的土层如果发生滑移植被无法控制,需要进行更深范围的故土措施。
4.3客土厚度及灌木养护的问题
客土的厚度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较厚有利于植物生长,减少后期施肥维护,但相应的增加了施工成本,尤其在竣工初期,较厚的客土层增大了发生坡面滑坡的可能,但客土太薄对植物,尤其是草种的生长不利。土工网固土(间植灌木)植草护坡技术在本公路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绿化及防护效果,但植物生长情况,如成活率、地上地下生物量、植物群落的优势度、客土厚度、基质材料的配比等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该技术的适用条件、植物种类选择及用量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黄求顺,等.边坡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