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沭阳12年

2009-03-25贺海峰

决策 2009年2期
关键词:沐阳沭阳苏北

贺海峰

短短12年,曾为江苏第一穷县的沭阳,奇迹般地跻身“苏北三强”。“沭阳经验”之于苏北、之于整个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短12年,曾为江苏第一穷县的沭阳,奇迹般地跻身“苏北三强”,在中国县域经济版图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感叹:“沭阳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令人十分欣慰、十分振奋。可以说,沭阳已经进入一个加速发展、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省委对沐阳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2009年1月,新任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明确表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沐阳要做到“四个务必”,即发展速度务必领先苏北,发展质态务必优于苏北,发展动力务必大于苏北,发展活力务必强于苏北。

从自卑自弃到志在顶峰,12年间,沐阳实现谷底隆起的秘诀是什么?它的标本意义又是什么?

绕不开的仇和

真正将沭阳置于历史分水岭的是“改革之星”仇和的出场。1996年12月8日,39岁的仇和以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沭阳县委书记。

这一年,沐阳人均生产总值仅为2031元,人均财政收入仅为76.25元,均列江苏省倒数第一,分别只及江苏省平均水平的24%、12%;整个工商企业资不抵债,工业企业总负债率达到114%,普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历年累积财政赤字3260万元,欠发财政供养人员工资6250万元;政治上卖官鬻爵盛行,“差点没有明码标价”……人们都说,这样的穷县、乱县,神仙来了也救不活。

不过仇和还是坚持接下这块“烫手山芋”。他坦言:“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是宰相,一是县官,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有改革的空间和余地。大不了把沭阳当作政治生命的终点!”

面对病入膏肓的沭阳,仇和认为,乱世须用重典,重症要下猛药。1997年,沭阳频频挥出重拳,以此端正官风、引导民风、净化乡风、树立县风。

《沐阳县志》记载,曾任沭阳知县的袁枚,评价沭阳百姓“性懒惰、嗜赌博、好争斗、喜诉讼”。每闻此言,仇和就会火冒三丈:“明明是官风不正带坏了民风,却反而栽赃百姓,真是岂有此理!”

是年年初,县里部署“严打”,上午刚开完会,下午就有人通风报信。收网时,只抓到几个小蟊贼,而真正的黑社会老大早已提前外出避风。仇和震怒了。“治安问题的根本就是警匪一家!”在全县政法系统千人大会上,他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沭阳随即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顿行动和反腐风暴,县委常委、公安局长姜正成,宿迁市副市长、原沭阳县委书记黄登仁等先后锒铛入狱。“看准了就干,是仇和施政的最大特点。此举为他接下来的改革树立了威信,赢取了人心。”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包永辉评价。

很快,仇和开始大办交通,“以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和支撑长足的经济发展”。然而,钱从哪里来?他想到了有偿借资,即向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借资,以后连本带息逐步返还。不过,一些干部却视之为“克扣工资”。19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此做法予以曝光。国务院、江苏省政府联合调查组随后赶到沭阳调研,结论与媒体的态度截然相反。原来,通过有偿借资,不到两年时间,沭阳落后的交通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观。这年年底,江苏省县乡公路通达工程现场会在沭阳召开,副省长陈必亭激动地说:“难能可贵!沭阳能办到,江苏应该是没有地方办不到。”

“当时我是穿着钉鞋,拄着拐杖,戴着眼镜,拎着乌纱帽干工作。”仇和后来总结,“我之所以凡事必采用飞快的速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措施一上马往往就遭到争议,甚至反对,我必须争取用最快的时间让人们看到结果,好的结果出来了,争议自然就消失了。”

有人分析,仇和之所以能够屡屡化险为夷,除了因为他有一套成熟的思想体系和过人的推动能力,更在于大的改革环境成就了他。2001年,正当沭阳改革陷入舆论漩涡之时,省委领导亲自打电话勉励他“不要有压力,好好干”。不久,仇和被擢拔为宿迁市市长;8个月后,旋又被任命为宿迁市委书记。

“主政沐阳期间,仇和最大的贡献不是修了几条路、建了几座楼、上了几个项目,而是改造、影响了一代人。”沭阳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刘士武评价道。

例如,2006年7月,沭阳13个县直部门、8个乡镇的“一把手”因为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而被责令离职招商。“这是仇和招商引资政策的延续。”包永辉说。1997年,仇和提出“四逼”,即把官员逼向书本、逼向基层、逼向市场、逼向社会;1998年,他又使出浑身解数,要在沭阳形成“无人不招商、无时不招商、无事不招商、无处不招商”的局面,这曾给他带来莫大争议。

工业大突破

2002年初秋,在城北长庄村,沭阳打下了开发区建设的第一根桩。很难想象,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工业弱县,如今大项目集聚、大集团扎堆、大产业成链,仅沭阳经济开发区就已承载各类项目520余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7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1个。

“加快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区域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工业的竞争、城市的竞争,而工业的竞争、城市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项目的竞争,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的竞争。”宿迁市委副书记、原沭阳县委书记莫宗通一语中的。

2003年,沭阳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2005年,提出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坚持外引和内培并举、扩量和提质并重,着力打造具有鲜明沭阳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

“抓发展必须抓机遇,抓机遇必须时时处处快人一拍。”莫宗通认为,“快,才能抓住机遇;快,才有执行力。”加快项目推进,前提是要加快项目载体建设。“开发区就是特区、开发区的事就是特事、开发区的事就要特办、外来投资无障碍”的“三特一无”原则应运而生。通过推行“5+2”、“白加黑”工作法,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立体施工、交叉作业、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开发区迈入了发展“快车道”,基础设施配套面积迅速扩展到24.5平方公里。

“坚持以满足老板需求为最终追求,站在客商角度思考问题,着力为客商打造舒心满意的投资创业环境,让客商乐意选择沭阳、主动为沭阳招商。”2005年,时任县委书记莫宗通首次提出“商招”理念。

为此,沭阳推行“项目帮办制”,安排专人为客商做好各项服务;开发区的道路全部以进驻客商的家乡命名。这些看似简单却极富人性化的举措,不仅让喜欢扎堆抱团的浙商蜂拥而至,而且一举创造了令人惊讶的“沭阳速度”:2005年,全县平均每4天引进1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06年,平均不到3天就引进1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07年,每周引进1个亿元以上大项目;2008年,不到5天就有1个亿元以上大项目签约落户。

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案例是,沭阳“无中生有”,在苏北县级城市中率先建立软件产业园。软件产业是当今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成本提升、用地紧张等因素影响,北京、广州、深圳、佛山等南北软件重镇,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纷纷将区域中心乃至总部迁移到国内二三线城市。沭阳敏锐抓住这一契机,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明显突破:2008年5月,每天流量达260万、国内最著名的软硬件信息发布平台——华军软件园将北京总部搬至沭阳;6月,广州小聪软件集团华东基地落户沭阳;9月,用易软件集团迁入沭阳……随着36家软件企业的进驻,沐阳新兴“硅谷”已具雏形,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0亿元。

沭阳县决策者认为,从经济角度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各地不同特色的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不断聚集、放大,逐步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最终形成区域性经济增长极,并以其带动和外溢效应,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他们将省级经济开发区、软件产业园、昆沐工业园、沐城工业园、花卉苗木综合开发示范区等五大发展主体称为“支撑沭阳未来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昆沭工业园是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一枚关键棋子,为昆山、沭阳两地发挥互补优势、谋求共赢发展构筑了重要的平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坦言,“我们就是要人为地挑起发展主体之间的竞争,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低房价战略

在当前全国各地房市一片萧条的大背景下,沭阳房市“人冷我热”的独特现象令人刮目相看:2008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量达到133万平方米,这一业绩让很多地级城市都望尘莫及。现在回头来看沭阳近年坚持实施的“低房价战略”,人们不得不佩服决策者的远见、智慧和胆略。

沭阳是江苏第一人口大县,拥有177万人。尽管如此,2005年沭阳在县城规划了500幢12层以上楼房时,还是引发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质疑:建成以后,沭阳会不会变为一座空城?

时任县委书记莫宗通自信地提出了“低房价战略”。他认为,表面上看这是“退”,其实是“进”——房价越适应广大群众购买力,需求就越旺;需求越旺,开发就越多;开发越多,城市化进程就越快,从而形成一种持久的良性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沭阳城区多层商住楼每平方米均价2006年为1300多元,2007年升到1550元,2008年是1700元左右,一直比周边县市低30%以上,成为苏北地区的“房价盆地”。

“低房价战略”的秘密武器是:其一,面向城区困难家庭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须占当地房市份额20%以上,均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单价定向销出;其二,政府对积极参与经适房建设的开发商实施重点让利。这样一来,老百姓直接受益,开发商薄利多销,政府税收不降反增。更重要的是,各种资源要素向沭阳加快汇集,除工业项目外,近年全县又迎来服务业投资40多亿元。

县委书记蒋建明兴奋地说,最近两年,“新沭城人”(进城农民、返乡创业人员、外来人员)每年递增5万,照此速度,2010年的沭阳县城人口极有可能超过50万,城市化的带动作用也将随之达到一个新层次。

沭阳的启示

原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曾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大“水桶”,由13块板子(13个地级市)组成,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的板子很长,苏北地级市的板子很短,最短的是宿迁。而沭阳,更是短板中的短板。因此“沭阳经验”之于苏北、之于整个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

按照仇和的说法,区域竞争的本质是打“四差”:一是“时间差”——改革,二是“空间差”——开放,三是“信息差”——创新,四是“制度差”——治理,而制度创新贝0最根本、最重要。具体到沭阳,无论是早期的“天黑赶路,天亮进城”,还是后期的“把改革推进到所有可能触及的领域”,都是围绕“制度创新”大做文章,从而造就了独步一时的品牌效应。后来,沭阳屡屡成为中央、江苏、宿迁的经改、社改、政改试验田,与此关系甚大。譬如,1999年1月,在沭阳探索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一年半后,中组部派专人到沭阳总结经验,胡锦涛总书记专门作出长篇批示,这项制度最终被写入《干部任免条例》。

沭阳12年的实践还表明,工业化是投资的乘数效应,城市化是消费的乘数效应,市场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效应。2008年,沭阳实现财政总收入2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在苏北仅次于铜山、东台。而这恰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者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结出的丰硕果实。据称,江苏高层曾设想在苏北的沭阳、苏中的靖江、苏南的昆山先行试验“省直管县”改革。倘真如此,沭阳将有望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苏北振兴的重要引擎。

猜你喜欢

沐阳沭阳苏北
沭阳:以“侨”架“桥”,助力侨企创新创业
My Favourite Book:徐沐阳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沭阳:企村联建走实乡村振兴之路
蝴鰈飞啊飞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备考高考作文
沭阳:引领智能纺织新潮流
谁为你折叠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