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苦恼人的笑
2009-03-25刘云
刘 云
稍有责任心的人,是会把他的岗位职责看得很重的,总会千方百计把工作干好。多数时候不是出于个人目的,的确是责任使然。
在欠发达地方,要做好工作,是有很多困难的。我不相信干什么都是一帆风顺,除非这个人是天才,或运气太好。困难多种多样,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说得清楚,有的自始至终都是说不清楚的。总之要干好一件事,你得有极大的耐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所有的工作中,招商引资是最难做的事了。常常是,在一个地方,没有客商来的时候,大家都会有共识希望引进几个来。毕竟要发展嘛,光靠自己显然是不行的,特别是在缺资金、缺人才、缺市场、缺品牌的地方,没有外来资金的加入,发展几乎是寸步难行的。可一旦引进几个进来了,小进则满或自高自大的问题也可能就出现了。
小地方的人,思想解放没有很好到位,甚至骨子里根深蒂固的落后理念时常作怪。来的人多了,就不稀罕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毛病就多多少少地表现出来。有的客商会有这样的感受,开始进来时是热情的,时间长了热度就减了许多,先热后冷,让人有点不放心。搞招商的人其实是很苦恼的,想把事情做好,但大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大环境不到位,个人的努力往往大打折扣。
最头疼的是社会环境。比如宁陕,我们一方面宣传宁陕的优势资源多,区位条件好,是适合开发的,我们也常常把它说成热土,但我们总是在走极端。一说好,似乎什么都好,皇帝女孩儿不愁嫁,你愿来不来,你不来你吃亏,你不来总会有人来,一副老子天下第一,无需求人的样子。于是在工作上往往没有耐心,不会做人的工作,或者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另一方面,招商引资中有了一些困难,或一些项目进展不很顺利了,看冷眼的人多,说风凉话的人多,甚至也有看笑话的,不是去从积极一面想原因。老是想这中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问题呀?有什么个人交易呀?眼睛中老是阴暗的东西。
还有就是群众问题,比如在项目用地上,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刚刚谈好,过一夜就变卦了。群众希望个人利益最大化本没有错,但凡事都是有规矩的,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是多少。再者,还要考虑到,宁陕县并不是我们说的天下无双,独此一家,要引进一个好项目,还需要用优惠政策吸引人。
事实上,宁陕县招商引资项目实施中,对群众的补偿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充分考虑了政策,都是按上限在做。我常和干部群众说到一个问题,宁陕的土地到底值多少钱?开发就值钱,不开发价值就不大。如果要硬是扭着说,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好不开发了。
对于开发土地征用,国家是有政策的。但在实际过程中,按照国家规定的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以及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来操作很难。宣传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简单地迎合群众的一些短期的想法,不是从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使一些项目引入难度加大甚至难以操作。
宁陕的地价太高,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让具体做招商的人很苦恼,又要招商,又难以招商。或招商进来后,施工环境太差,前期给别人讲得好好的,中途又变卦,里外不是人。
招商引资最艰难的,是全国各地竞争激烈,纷纷突围,寻找大项目、落实大项目。陕西各县区之间的竞争也是明显的,各有招数,各有亮点,行为积极,吸人眼球。仅从陕南三市看,汉中、商洛执着强劲,亮点纷呈,大有率先突破之势。去年陕北、陕南经济增长首次超过关中地区,即可感受竞争的炽烈。从县之间看,陕北关中各县项目建设普遍看好,气势逼人。看别人,想自己,危机感由然而生。
苦恼归苦恼,共产党的干部就是在苦恼中成长的,事情还得做好。但如果我们的内外环境再好些,工作中的难度就会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