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09-03-25龚雪飞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性课堂教学

龚雪飞

[摘要] 有效教学,特指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成果。本文对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作些探讨。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高中地理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化,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教学理念,都在更新之中。今年我们江苏对素质教育提高更切近实际的要求,使得课堂教学时间大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显得更加迫切和具有现实意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呢?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实现课堂上教学这一环节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这是比较片面的,因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力求以下几个方面的高效。

一、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的有效是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提高备课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悟透课程标准,明确教材指向。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示范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真正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中对教学的要求,明确教学整体与阶段目标,紧紧咬定目标,抓住重点,排除其它因素干扰,做到重点突破,精心备课,才算完成高效而实用的备课。

2.心中想着全体,课堂面向学生。高中地理是普及教育,不能搞精英教教学。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作为个体,学生的能力也不尽相同,面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备课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很好兼顾全体学生,做到既不拨高,也不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力求全体学生都有收获与发展。

3.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的呈现途径是多样的,应考虑多种方法与手段,才能让课堂教学富有乐趣,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我们地理课堂教学而言,充分运用科学的教育技术,更能形象地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时,一旦采用多媒体技术,则能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消化,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备课时一定要多设计方法,变换手段。

4.充分预设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高中地理中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非常紧密,在教学中遇到学生提出的各种奇怪的问题,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尽管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情不可能全部预测,但是备课时尽可能地多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

二、导入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良好开端。教师新课导入得法,在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高中地理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尝试以下几种高效方法。

1.设疑导入法。这种导入法重在“故弄玄虚”,巧设疑问,来启迪思考,激发兴趣。例如,在讲“日界线的作用”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母亲生了双胞胎,有没有可能晚出生的小孩出生日期反而比早出生的来的早呢?”这样使学生觉得好奇,然后引导学习日界线的作用和意义时,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新闻导入法。国际和国内的新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更是高中生的最爱。密切联系形势,用新闻导入新课,不仅对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有利,而且可以自然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媒体报道过我国的青藏铁路的修建,利用这则新闻就容易引入“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的学习。

3.漫画导入法。漫画很有趣,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就能描绘出生活或时事。在地理课本和一些报刊杂志上常有一些漫画,这些漫画可以作为导入新课的很好素材。例如,讲环境问题时,可以用“大难临头”和“小鸟的悲哀”“五彩的河水”等漫画来导入。用漫画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学习,不失为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的一种好方法。

4.板图导入法。地图是教学高中地理的最有效的工具,老师熟练地画出或挂出地理板图,演示本节课所涉的要学习的地理内容,就能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更能很快地进入教学主题。

三、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最佳平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得到体现。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因而,课堂教学的提问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因此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每节课文中都配有阅读或活动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学习要求和目的,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2.提问的用语要准确。课堂提问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规范具体。高中地理已经是一门相当专业的课程,教师的提问要能体现出专业素质与科学素养。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第二节《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中有一幅“六大板块”示意图,这张图的信息量很大,如果问题设计过于肤浅,学生会无从下手。不妨提出这样的问题:“观察此图,比较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两侧板块运动方向的差异?结合所学的地形名称分析在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处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海底和陆地形态?”——这样简明扼要的提问,针对性强,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

3.提问的难度要适当。高中地理已经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难易和深浅要适当。过易过浅,缺乏思维张力,学生认为不屑一答,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过难过深,超载学生的理解能力,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与动力。教师要在问题的设计上体现出层次性。

四、案例分析的有效性

有效的案例分析是地理知识运用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案例分析,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笔者认为在案例教学中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做到案例与普遍原理有机结合。

1.精心选择。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就编排有大量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非常经典的案例,为教师的教学配备了大量的案例材料。高中地理案例非常丰富,教师在选编案例的时候,应先明确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本原理,尽量精心地选择较全面的案例。

2.注重归纳。高中地理教师经常会忘记案例分析后的小结,其实重视案例讨论后的归纳非常重要。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中所举案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后,进行简单总结:荒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自然原因主要有气候干燥、大风频繁、深居内陆、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等,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滥砍滥伐、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当等。教师的小结虽然不是一种权威性的结论,但在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对案例中基本原理的概括与提取,往往让学生有顿悟的感觉,使其认识进一步趋于完整深化。

3.及时巩固。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教师是案例分析的组织者、导演者、协调者,学生能否理解与接受,还得在案例分析之后穿插一定的课堂练习,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习巩固新知识,进一步达到案例分析的有效目标。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有效性课堂教学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