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教师应不应该示范

2009-03-25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示范教师

孟 诚

[关键词] 儿童绘画教学 教师 示范

示范画教学能够在美术教学中延用多年而不被替代,是有其客观原因和存在价值的。

首先,示范可以利用儿童对教师的崇拜心理,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示范是促使儿童掌握正确绘画方法的最简捷途径。

当然,示范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每一张示范画只有一个风格,只能体现教师本人的想法,缺少了个性化的因素,势必容易导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一、什么是不该示范的

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儿童本身就是艺术,他们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并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把可能发生的与目前不可能发生的事随意组合,他们的绘画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我们应该珍爱儿童这些“稚趣”的闪光点,允许和鼓励儿童画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题材。也就是说,在创意方面,教师不应该先入为主或强求一律,应该让儿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去表现。

二、什么是该示范的

1.造型构图“饱满”

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经常定不好位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拿出几幅构图存在问题的作品与构图适中的作品进行比较,指出问题存在,提高儿童的评鉴能力。

2.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生活相联系,鼓励儿童走进生活,启发其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提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命题,在命题之前搞些相应的活动,增强生活体验,通过引导回忆活动的情节和细节加深儿童形象记忆,强化对生活的感受。

3.色彩搭配要舒服

如果将线条比作“骨骼”,色彩就应该比作“肌肉”,只有骨骼与肌肉的完美搭配,才能展现出最美妙的画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涂色方面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年龄较小的儿童,不必过多地限制,只要画面色彩丰富和谐,就尽可能地鼓励他们搭配自己喜欢的色彩;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教给他们有关色彩方面的知识。

4.前后的“空间关系”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少儿童的作品画得星罗“散”布,没有前后的遮挡关系,画面零散,没有主次疏密之分。这时,教师可以拿实物进行举例,说明什么是遮挡并教给学生在表现遮挡关系时的方法。

5.鼓励儿童打破思维定势,激发想象力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阶段是丰富和发展思维想象能力最佳的年龄段。”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绘画往往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师可以让儿童欣赏大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想象能力,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总之,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个儿童长大以后当画家,它主要是对学生一个整体素质的培养,这种教育不仅使少儿学会审美,懂得绘画知识,学会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并使之在其它领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示范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