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习作指导策略浅谈
2009-03-25邱国彬
邱国彬
“秉承教育平等理念,践行教学公平策略”。根植农村,我坚信教学对象都是花朵。只要园丁用心地呵护,用足够的时间守望,农村的学生也一定会绽放美丽的花朵。
一、 立足乡情,扎根农村沃土
农村是广阔的,民风是朴实的,孩子是纯美的,生活是多彩的,农村自有习作教学的独特优势。从这个层面上看,农村的学生并不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
然而,学生看到的,印象不深;听到的,容易忘记;做过的,轻描淡写。写作时,学生们总是在熟视无睹中体验着“陌生”。习作指导时,有些教师可能会顺承教材训练的目的要求,臆断文本的写作技法,堆砌优美的词句,往往在如何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下工夫,却很少研究学生习作障碍的共性心理,往往忽视了“习作是孩子们新的生命历程”。
我立足乡情,常常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接触农村、了解农村,让学生们的纯真与质朴融合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让他们吮吸天地间丰美的甘霖。我与学生们到田野、小河边“找春天”;夏天,我与学生们看日出、捕鸣蝉……我们一起栽桑养蚕、种瓜拾豆,喂鸡放鸭,摘果采菱,捞鱼摸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溢于言表。我们参加农业生产,收集农时谚语,学生们乐此不疲:“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雨打小暑头,三十没日头。”“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丰富而鲜活的农民语言,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充实了他们的语言积累。
二、 珍视童真,展现儿童的世界
用童心看世界,用童心说生活。学生习作总是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表达情感,他们总是以自己身边的事和物作比照,来理解抽象的、未经历的事和物,这就是他们的童真童趣。比如,学生给小兔取名小灰,可有些教师偏说小白好听。有的写活动失败的懊恼,可我们偏要他表达成功的喜悦……将学习与儿童的生活隔离,怎么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与写作的乐趣呢?至于思想内容的深刻性、文章结构的条理性、句子的连贯性、词语的准确性,我想这应该是中学生写作的目标。如果小学教师要求过高过严,那么学生就容易出现思维的障碍,本来能“倾诉、交流”的内容也就不知怎样倾诉和交流了。所以,我们要顺应儿童的心理规律,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农村这片丰美的土壤,不仅为学生习作引来了源头活水,而且使他们爱上了生产劳动,爱上了农村的广阔天地。学生们用心、用手、用口,细致观察,深刻体验,不仅有了“以我手写我心”的从容,而且有了“情动而辞发”的潇洒,他们的笔,在快乐的活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长大”。
评价学生习作的重点也在童真童趣上。多发现他们情感和态度方面的闪光点(哪怕有那么一句话是成功的也要肯定、鼓励),少斥责他们语言呈现方式和形式上的缺点、存在的问题,只进行必要的渗透性、点拨式的指导(多保留学生的呈现形式,能说得过去就过去),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空间。
三、 赋予范例,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课文、习作范文和课外阅读是学生模仿表达的重要范例,我作了如下的尝试:① 开展美文赏析。利用每周“博览课”,组织学生美文赏析,由教师朗读或学生轮流朗诵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然后谈自己喜欢的原因,最后集体交流。② 佳词妙句摘抄。每个同学准备一个“佳词妙句”本,每天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由写作组长召集组员每周五交流。③ 展示班级“流动日记”。按写作水平将学生分成五个组,轮流写作。写作前,组长召集组员讨论前一天社会、家庭、学校、班级的新人新事新体验,确定写作内容,然后小组成员轮流执笔,集体讨论修改,最后刊登在班级“流动日记”上,并在每堂语文课前花五分钟交流。
实际写作中,如何克服小学生粗线条、跳跃式的思维定式,使他们能初步把握事件的实质、深入人物的内心呢?我做了这样的尝试,那就是在写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生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写作。例如,我们一起讨论《灭苍蝇》的活动,就设计了以下问题:① 我们是什么时候赶苍蝇的?当时教室里的环境怎样?② 苍蝇在怎么活动,我看到苍蝇怎样厌恶?③ 老师怎么说的?同学们怎么做的?④ 我怎么找苍蝇?怎么赶?心里怎么想?⑤ 苍蝇怎么逃,怎么藏,怎样被消灭?(详)⑥ 没有苍蝇的教室,老师、同学和我有什么感觉?赶苍蝇有什么意义?问题的生成是多角度的,是递进式的。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表达。学生带着问题写,是不是会造成漫无边际地发挥,抓不住重点,使文章拖泥带水呢?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还要经历一个整合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把这些问题再综合地分析一下,分清哪些问题与表达的主题是密切的,哪些是辅助的、无关紧要的,由自己选择其中几个问题来表达。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会生成问题,这就需要在合作学习中互补。学生构思完一连串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使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启发,这样问题就会更加明确,表达也更具体。
四、 搭建舞台,强化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有时可以改变人一生的追求,能唤醒一个人沉睡的潜能。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喜爱习作的兴趣,不断地强化他们的体验,就能让他们生活在快乐习作之中。
首先,激发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习作指导时,教师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消除他们畏缩不前的情绪。
其次,回应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习作指导巧妙地寓于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其写作积极性。譬如故事接龙,教师先准备一个故事的开头,写在纸上。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每个学生续编这个故事的下一句话,用这种方式在组内轮流……直到共同完成这个故事。
再次,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习作竞赛活动。让所有的学生参与竞赛,奖项的设立丰富一些:如设立原创作品奖、最佳构思奖、生活发现奖、佳词妙句奖、进步奖、纪念奖等,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我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的“乡草杯”小学生习作竞赛,先后与《绿洲》《七彩语文》《百家作文指导》等杂志合作,为学生作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我们坚信只要把握农村生活的鲜活资源,切实提高习作有效教学,是能够把这项活动办成品牌的。
(作者单位:通州市五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