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实践中重大前沿课题
2009-03-25封毅
封 毅
[摘要]在时代实践的发展进程中,研究它提出的重大课题,是我们不断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发展真理、创新理论的需要。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重大课题研究,研究回答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展示出鲜活的创造力、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开创出成果丰硕、人才涌现、群星璀璨的新局面。
[关键词]研究;实践;课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4-0032-02
一、为什么要研究实践中重大课题?
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之源、研究之本。实践的发展,呼唤着重大课题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研究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程度。在时代实践的发展进程中,研究它提出的重大课题,既是我们不断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发展真理、创新理论的需要,也是我们不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推动实践的需要;既是我们不断认识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拿出新举措、实现新目标的需要,也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因此,能否研究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是能否满足实践生机勃勃的发展需要,增强实践发展的科学性、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预见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实践性,决定了它与现实生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决定了它只有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与时俱进地着力研究,是创新理论的根本路径。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我们时代的精神、科研的灵魂。胡锦涛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创新人才的培育、创新热情的保护、创新成果的鼓励、创新挫折的包容、创新机制的完善、创新实践的推进之中,形成踊跃研究实践中新课题的新局面。
二、重大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重大课题研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当代中国的实践主题,是亿万人民奔小康的鲜活实践,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在发展新阶段,党的十七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反复强调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从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鲜明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在关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概括上,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观点和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深刻阐述上,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五大建设的重要论述上,在关于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上,在关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以及其他一系列与时俱进的理念、观念和意识上,在关于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比较定型的制度的深刻论述上,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具体道路、一系列体系、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新概括上,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论述上,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开辟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为我们研究实践中的重大课题、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三、怎样凸显实践中的重大课题?
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哲学社会科学源于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体现。哲学社会科学,只有扎根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扎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才能彰显它的勃勃生机、生生活力、创新之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是检验理论学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着眼于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就是要善于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活动提炼研究题材,提出真知灼见;就是要敢于认识新事物、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走势、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广阔道路,从而使哲学社会科学立足于理论实践前沿,站在时代高度,成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改革和发展的理论飞跃到一个新高度,对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向人们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例如:(1)怎样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2)怎样统筹科学改革和科学发展,统筹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统筹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国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在改革的广度方面,怎样从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扩展和飞跃到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全面配套改革;(4)在改革的深度和力度方面,怎样从过去机制转换升华到全面制度创新;(5)在改革的操作方面,怎样从过去以政策推动为主提升到全面的法制规范;(6)在改革的理论认识水平方面,怎样从改革的“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7)在经济改革的战略构思方面,怎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战略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怎样实现从“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向“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怎样实现从“数量型公有制主体”向“功能型和质量型公有制主体”的战略转变,怎样实现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向“整体上搞活国民经济”的战略转变,怎样实现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市场主要管效率,政府主要管公平”的战略转变,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由政府主导”向“主要由市场主导”、完善宏观调控、把握市场规律的战略转变,怎样把科学发展、生态文明作为改革的重要切入点;(8)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需要高度关注当代发展变化的主潮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新阶段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主任务,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如何把握新机遇、回应新挑战的实践中,在努力完成市场化改革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任务中,在把握和平、发展、合作与全球化趋势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走势,大力弘扬新时期以来形成的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时代精神,创作出更好更多贴近实践、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发展的,而且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科研成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服务。
总而言之,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源。研究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不但是哲学社会科学与生俱来的本质需要,而且是以改革创新精神促发展、促和谐、促进深层次问题解决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瞄准时代发展的前沿,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改革的激荡,把握时代创新的方向,领会时代精神的实质,践行时代实践的精髓,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展示出鲜活的创造力、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开创出成果丰硕、人才涌现、群星璀璨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