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艺术资源,关注西区文化
2009-03-24沙磊
沙 磊
中间建筑就希望能在北京风景最好的西山区域为国内外的艺术家、各界的创意人士量身打造一个符合艺术创作需求、属于他们自己的建筑群落
北京的西区是中国知识经济的策源地,这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创意经济,打造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也正因为此,在国家鼓励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背景下,各种艺术园区悄现海淀。
近两年,在海淀区杏石口路沿线,自西向东,中间建筑艺术区、坦博艺苑、马奈草地、元艺术中心、頣和园国际艺术城等已悄然浮出水面。还有已获得政府立项、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创意北京”项目,正在加紧做前期工作。由海淀区文联、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等大力支持和倡导的杏石口路-----西区艺术A大道,已呼之欲出。
这些以创意和艺术为主题的园区,正在尝试将国内外高端艺术机构和人才吸引到北京西区。海淀区这片以高等教育、高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沃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注入崭新的文化艺术养份,得以更加健康和谐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这其中,30万平方米的中间建筑位于这个大道的最西端,最靠近西山,也是这个大道上最早面向市场的项目。
采访一开始,中间建筑的开发商—北京西山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华没有惯常的寒暄和客气,而是直接地进入了主题。
中间建筑董事长黄晓华介绍说,过去两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既有高端的住宅、写字楼,也有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大力发展的廉租房、有两限房、经济适用房;从产品序列上,有城区的紧凑型集合产品,也有城乡结合部和远郊区县的一些低密度产品;而中间建筑,是在政府着手打造创意产业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专门为一些特定创意人群打造的特殊产品,这也是真正市场细分的产物。
黄晓华坦言,作为一个项目的经营决策者,在与崔凯等有影响力的一批中国建筑师的合作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作为城市化建设参与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房地产开发商责任很大。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无论大小,只要你在参与这项工作,我们都应该审慎对待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尽力避免建筑对环境的冲击影响,尽可能精细的做产品,诚信的对待客户,做有市场需求、质量过硬的好房子,做好自己,也许这才是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开发者。
“而中间建筑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经过我们经营团队对项目资源的审慎考量后的产物,从项目立项之初,我们就希望能在北京风景最好的西山区域为国内外的艺术家、各界的创意人士量身打造一个符合艺术创作需求、属于他们自己的建筑群落。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艺术园区的先进成熟经验,并在清华美院等艺术家朋友和很多国内一流建筑师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现在的产品形态。”
黄晓华紧接着说,未来完整的中间建筑创意园不仅有适合于艺术家个人的工作室,还将有长期用于艺术展览、展示、交流的场所和各种配套设施。未来建设好的中间建筑将是一个能够满足艺术工作者们创作、交流、展示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创意园区,我们希望生活在西区的朋友们不仅能够体会到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更能够感受到创意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
关于京城艺术部落
关于京城艺术部落,黄晓华董事长坦言:“城市总有它自己的文化空间。这种空间或是文化机构,或是文化设施,甚至是一个公园或一片绿地。因为是一种必需,文化空间数量、种类的多少及其所能发挥出来的实际作用,都是考量一座城市文化生态与文化肌理的基本因素。城市文化空间的出现,有两个基本途径,一个是人为催生,一个是自发形成。政府建设属于前者,东边的798等艺术区、草场地艺术东区、北京艺术车间、宋庄画家村、观音堂文化大道等则属于后者。前者关乎政府对城市文化的认识水准和推进力度,后者则关乎一个城市的民间文化活力。而中间建筑则属于第三种情况,即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为广大创意人士及小型创意机构量身打造的适合其创作、生活的聚集区。”
“对城市文化空间的解读,建筑本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有意思的是其作为文化空间的存在形态:中间建筑期待用适合于创意艺术类需要的产品吸引并汇聚相关人才,形成了一个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和设计等各种门类的城市艺术文化群落。而且,群落内部的交往也会在日后园区全部建成后日渐活跃起来,08年我们在中间艺术馆举办的各种艺术展览就是例证。这使得中间建筑在作为创意园区之外,在相当意义上具备了文化空间和文化地标的性质:也许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是全面对外开放的,即使我们拥有的是不对一般的市民全面开放的相对私密的个人工作室,但对于入驻的艺术家之间的交往本身也使这一文化空间获得了某种开放性。”
黄晓华董事长顺着作为一个开发商的责任又说到了北京艺术园区的发展,直至落到我们今天采访的主题,创意园区在西区的发展以及中间建筑在其中承担的角色。中间建筑艺术区在做什么?
谈到项目本身,黄晓华董事长着重为我们介绍了中间建筑在未来一年内要进行的一系列艺术创意活动,“2009年,我们将以此为依托,推出面向国内外高端艺术机构和个人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意在促进中外创意艺术机构和人才的交流,为北京西区引入更多艺术资源和艺术创意人才。”
艺彩芬呈:芬兰设计艺术展
黄晓华董事长介绍说,由芬兰艺术交流基金会、奥卢市政府、芬兰艺术理事会、奥卢地区理事会共同发起,由芬兰艺术家,产品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和摄影师共同参加的以环保为题材的大型展览将于2009年4月25日-2009年5月25日在中间艺术馆举办。
据了解,在世界享有盛名的艺术设计师Päivi Mikola作为芬兰设计艺术展的首席设计师和艺术总监,将率领以Sirpa Kivilompolo、Päivi Mikola、Kimmo Nissinen、Satu Pisilä为代表的设计师组;以 Sakari Matinlauri、 Moosa Myllykangas、Lauri Rankka、Anni Rapinoja、Riikka Soininen、Veikko Törmänen、Petri Yrjölä为代表的艺术家组;以Anni Kinnunen、Antti Laitinen、 Vesa Ranta为代表的摄影师组;以 Ari Järvinen、 Ansi Lasila、Jukka Laurila、 Lauri Louekari为代表的建筑设计师组倾心加盟本次芬兰设计艺术展。
芬兰在全世界设计领处于领先地位,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国内艺术界熟悉认知程度还不高。这是芬兰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涉及面广的主题展览;此次活动会借用媒体资源平台全方位立体多角度的宣传推广<
始于未始:空白展诠释想象
2007-2008年,由北青传媒打造的第一届和第二届空白艺术展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举办,并取得了轰动的社会效应。
黄晓华董事长告诉记者,2009年,我们将继续与北青传媒合作举办第三届《空白展》,今年的空白展将延续2008年的国际性,参展艺术家人数更多,跨越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几大国度,完全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生活经验,将带来更加激荡的灵感碰撞;创作手法更丰富,作品包括了绘画,装置,雕塑,影像,观念,平面设计,陶瓷,家具设计,漫画,景观设计等等更丰富的创作手法。
展览预计从十月中旬启动,持续两个月。
“中间艺术馆之所以连续两年和空白展合作,正是看中空白展所宣扬的人文内涵和中间建筑的不谋而合,希望两者相得益彰,在推行新锐的观念艺术的同时,也能将空白展打造成中间建筑的艺术营销品牌。”黄晓华董事长说,除了以上两个比较大型的展览外,我们今年还将引进一些在国内设计界还尚属空白的设计艺术展览,比如北欧的‘照明设计展等等。
采访的最后,黄晓华董事长还特意强调:“虽然中间建筑目前吸引和面对的客户群体是相对成熟的创意人士和群体,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也会支持草根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和发展,支持他们做一些展览,进行相关的艺术合作,并提供交流与发展的平台。”
在参观中间建筑艺术园区时,我想,在西区还有很多像中间建筑这样致力打造创意产业的企业和园区,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假以时日,北京西区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创意机构和个人的进驻,而杏石口路刚刚形成的“西区艺术A大道”也有望发展为一个具有国际化品质的创意集聚区,为促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繁荣海淀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