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与“中国式”油画

2009-03-24

艺术百家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性油画

河 清

(注:作者简介:河清(1958- ),原名黄河清,男,汉,浙江临安人,1988年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艺术与考古学院D.E.A学位,1992年获(法国)艺术史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研究方向:美学,艺术学,艺术批评。)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现代性”概念原产于西方,其归根结底可归纳为一句话:人取代上帝。西方文化艺术的现代性概念,对近现代代中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但西方艺术的现代性也有与生俱来的两大局限性。中国油画事实上已经表现了一定的中国特色,但理论上自觉而有意识地去探讨、肯定这种中国特色,似乎还没有充分展开。

关键词:现代性;“中国式”油画;文化;发展;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

“现代性”原是一个时间和时代概念。但“现代性”概念强调了与古代、往昔、过去、传统的根本不同,根本对立,甚至形成革命、决裂、今胜于昔,于是就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内涵有一整套文化价值观。

“现代性”概念原产于西方。“现代性”作为名词,大抵由19世纪中的一个或两个法国人(波德莱尔和夏多布里昂)首创,距今不过一百多年。但作为文化概念,认定现代与古代对立,今胜于昔,则要更早一些,宽泛地可以从西方16世纪的文艺复兴算起。

拙著《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1994年出版)①,专门探究文化现代性概念。

一、唯人主义

“现代性”概念,归根结底可归纳为一句话:人取代上帝。“唯人主义”(humanism,一般译成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都不够达义尽意)西方文艺复兴高扬的这个名词,就是这个意思。

现代啦!人取代了上帝!尼采先生悲叹:“上帝死了”。上帝不是自然死亡或自杀,而是被人,被现代人杀死的。“唯人主义”分成两支脉。一曰“人类中心主义”,天地宇宙,唯人为大,以人类为中心、为主宰。人类征服自然天经地义,于是导向西方科学技术的现代发达;二曰“个人中心主义”,人世社会,唯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至高无上,于是导向人权、自由、民主。现代国家只是个人们“契约”的集合,其存在理由只是为了保障个人利益。

现代啦!现代人认定今胜于昔,认定自己能创造越来越美好“进步”的未来,操纵驾驶历史前进(自信已发现“历史规律”),直至人世间创造的天堂。现代人不仅要征服自然(空间),还要征服历史(时间)。这就是现代“进步论”,也就是国人烂熟的社会进化论。

现代啦!现代人陶醉于自己像上帝一样无所不能、无限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古代、传统、往昔的旧事物不断被抛弃、淘汰、遗忘,神奇惊异的新事物不断被创造出来,以至“新”成为现代人的崇拜对象。“新”就是价值,“新”就是目标。所以现代人最爱高喊革命、决裂、运动,“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这就是现代人的“新之崇拜”。

所谓工业化、科技进步、城市化等,只是“现代”的物质表征,不能真正揭示现代性的文化内涵。而上面列举四条“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进步论”、“新之崇拜”,才是现代性的文化真义!

那么,现代性与艺术的关系如何?或者说,艺术的现代性是什么?

在上举现代性的四条特征当中,尤其后两条,即进步论和新之崇拜,与艺术有关。进步论和新之崇拜两相汇合,形成了艺术中的“先锋”或“前卫”逻辑(先锋和前卫本是一个词,是同一个法语词avant-garde的两种翻译)。

西方艺术的现代性,就是“先锋逻辑”。

所谓先锋逻辑,就是艺术家自认走在社会大众前面,在文化艺术“进步”的路线上充当先锋,在前方破旧立新,摧枯拉朽,突击冲进,决裂运动,不断造反,不断革命,继续革命……

西方“现代艺术”,就是在这样一种先锋逻辑指引下,不断往前演进。首先在绘画内部进行各种革命,至抽象,至空白(马列维奇《白底上的白方块》),所谓“绘画的零度”。然后于1960年代,超越绘画,超越“美术”,将日常生活的实物装置、行为表演、语言概念,“扩大”为艺术(博伊斯“扩大了概念的艺术”)。当艺术与生活消弭了界限,“人人都是艺术家”(博伊斯),“随便什么物品都可以是艺术品”(沃霍尔),西方现代艺术到达了其逻辑的终点。

二、现代性是艺术的一半

西方文化艺术的现代性概念,对近现代代中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精英”非常“现代”,可谓有一种“现代主义蒙昧”,以至我将《现代与后现代》一书,改名为《现代,太现代了!中国》再版。

西方艺术的现代性(先锋逻辑),强调不断创新,不断革命,的确有积极意义。西方现代艺术大大扩展了美术或油画艺术的形式表现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相比古典艺术,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空前丰富。半抽象或抽象的油画雕塑,完全可以具有审美意义和形式美感,这一点无可置疑。

但西方艺术的现代性也有与生俱来的两大局限性。

第一,现代性一味强调“时代性”,崇拜时间意义的“进步”,而忽视空间意义的地域文化。事实上,艺术除了时代变化的制约,同时还受民族地域文化的制约。时代变化很快,而地域文化的影响却绵长而久远。时代的影响常常是短暂的“时尚”,过而不留。而一个民族地域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却深沉恒在。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有“迹有巧拙,艺无古今”,可谓否定艺术的时代性。中国古人讲“不入时趋”,也否定时尚意义的时代性。

法国人丹纳提出著名的制约文化艺术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时代性不是唯一的要素,种族环境,即民族地域,也是决定艺术的要素。现代性仅仅强调时代,忽略种族环境,显然是片面的。提出“现代性”概念的波德莱尔也明确宣布:“现代性”只代表艺术的一半,那不断变化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永恒不变的。变化的那部分是“艺术的躯体”,永恒不变的是“艺术的灵魂”。②任何艺术,任何美,都是永恒性和现代性的“双重组合”(composition double)(同上)。说得太好了。其实,这也是时间与空间,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组合”。过于追求时代性或过于追求民族性,都不足取。拙文《笔墨未必随时代——破解“时间崇拜”》,可资参阅。③

第二,现代性一味强调创新,那种革决裂意义上的创新,怪力乱神或概念空洞,甚至暴力血腥,无所不用其极,最终流于程式化,无新可创。创新当然是艺术的金科玉律,但创新不应是绝对的革命决裂,而是相对更新。有变(时代性),也有不变(永恒性)。形而上之道不变,形而下之器才变。

我以为,中国文化的“通变”概念,是创新的最高境界。拙文《通今古之变,判雅俗之别》④有言:“通变不是革命,不是与过去、传统决裂,不是将现今与过去、现代与传统截然对立起来,然后以现代之名义否定传统,而是在同一个文化源流里既‘通又‘变,既因又革,既承传又出新。”

又:“中国文化讲通变,把通字放在变之先。首先是通,然后才是变:通决定了变。可谓通是第一性的,变是第二性的。通变也常与‘变通相联。但通变是总法则,变通是手段和结果:由变而通。这是中国人的高明!这才是中国文化艺术应对时代的最高智慧之所在!”

三、“中国式“油画

西方油画传入俄罗斯,后来产生了俄罗斯风格的油画。油画传入中国已一百多年,中国有没有产生中国风格的油画呢?这其实涉及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油画作为一种绘画技术样式,诞生于西欧一隅之后流传于世界各地,究竟有没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可能?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性油画
中国式民主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油画去哪了
重构现代性
另类行为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浮世绘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