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经济与国家设计战略

2009-03-24过宏雷

艺术百家 2009年1期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过宏雷(1971- ),男,汉,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在读博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贸易与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融入这一主流的渠道包括消除贸易与投资壁垒、适应快速发展的媒体与信息技术、高速的交通网络、高水准的教育、消费习惯的改变等众多因素。此外,工业设计对于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必须被强调。提升产品价值的途径是新科技革命和设计产业的振兴。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向商业转化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是评价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设计是这一创新的重要体现。设计的基本职能可以归纳为向消费者提供理想的使用价值和向特定实体提供竞争力。产业、经济以至整个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乃是许多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者普遍持有的观点。将经济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发展整体来考虑并付诸于实践,已成为一种新的国家责任。创新系统通过推动教育、科研、经济、产业和政府各部门的协作来实现。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设计战略;整体合作计划;综合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经济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全球化——通过拓展全球贸易与投资来实现经济增长与市场开发。一个多世纪以前,交通运输业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化进程,而今天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全球化作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浪潮,它必将把中国也裹挟进去,并将深刻地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教育以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中国人的命运 [1]。全球化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国家个体自行决定经济规则的空间缩小,参与国际化要以局部地损失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自主性为代价。在竞争格局中地位的跃升与经济环境的根本改善最终不可能来自对国际市场的被动适应。只有从由竞争导致的新的差异性与关联性中主动寻找与培育自身优势,在产业链中取得优势,才能使经济增长采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健康持续的模式。

贸易与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融入这一主流的渠道是消除贸易与投资壁垒、适应快速发展的媒体与信息技术、高速的交通网络、高水准的教育、消费习惯的改变等众多因素。此外,必需经由设计才能达到的产品的高度专业化和良好品质必须被强调。如果利润常常可以绕过实质性的价质提升来实现,久而久之会形成难以扭转的困境:资源财富的流失、劳动尊严的沦丧和创造能力的挫伤。在相互协作和依赖的另一面,客观存在的层级分工使全球经济体系显示出类似于食物链的结构特征。产业如在其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利益必将受到影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制造业应该从“一块钱为主的硬环节”向“九块钱的软环节”进军,应是一种能够启发我们理解设计价值的新思维。创新能力和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剧已被认为是十一五时期我国需应对的重要考验。从“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大国”的途径是产品新技术革命和设计的振新。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向商业转化过程中形成的创新是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设计正是这一创新的重要体现。设计的基本职能可以归纳为向消费者提供理想的使用价值和向特定实体提供竞争力。产业、经济以至整个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乃是许多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者普遍持有的观点。

二、设计在新经济中的职能

全球化一方面意味着企业可以更为广泛地开拓市场,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将增强。随之而来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将使产品设计具有更大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意味着产品将参与更为激烈的竞争。数字时代意味着要更快地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已到来。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消费方式的创造占有主要地位。资本通过操纵消费价值的生产循环而获得对市场的有效控制,通过创造消费心理需求获得无限的市场[2]。消费的影响使过去以工厂生产为主的产品开发方式逐渐被更能够展现个性的,从而更富有设计含量的开发方式取代。信息技术可将形式潮流在瞬间传遍世界,仿造与复制随时发生,产品推陈出新将会加速。设计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市场竞争手段,企业将通过在生产、经营中广泛地利用设计来获取显著的收益与优势。

设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到众多领域的创新。企业是设计师最直接的顾客,设计师必须能与企业紧密合作。但设计师同时要了解使用者的需要,必须在企业、市场、消费的价值链中通过对附加价值的研究赢得自身位置。对于产品,我们正进行着从“技术功能性”到“功能体验性”的价值转移。设计能够使冰冷的技术改头换面,增进人们的理解力及情感体验,让复杂的功能系统更加容易为人接受。产品被赋予属性陈述、情境表达的要素。甚至是批量制造也需要体现情感与个性。企业对于塑造独特文化个性的需求正在提升。这意味着设计过程要求更多文化信息、科技以及市场知识的支持。象Philips这样的设计团队雇佣的不仅是设计师,还包括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口统计学家与经济学家。

设计贯穿产品流通的全程,从计划、生产到市场,很难找出哪一个环节不需要通过设计来提升价值。在新经济竞争中,设计师并不仅仅给予产品形式,还包括在确立企业总体竞争力方面承担角色。从更高层面上看,设计意识在企业管理中同样被需要。所有与市场有关的职业都越来越需要借助于设计理念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作为基础的工作方法与思维方式,设计能够应用于各种组织机构的运作与管理。设计对企业而言不再仅仅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需。掌控着绝大部分利润的软性产业链,是包含产品设计、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到零售的系统环节。设计师与不同领域(管理、市场、工程、生产、销售、通讯等)主管携手,从消费需求开始共同决策。设计创新已经是一种思维模式,渗透到了生产链的每一个程序[3]。

三、作为国家战略的设计运动

设计的作用与意义还将在各个层面被广泛理解。它不但溶于企业组织的经营体系中,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而且将越来越成为社会创造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设计将巩固和优化制造业的框架,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环境的优化反过来也会加强国家在设计与工业领域的强者形象,设计与经济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政府应将设计看作能形成竞争优势的国家策略。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来确保设计产业振兴的策略与计划得以实施。政府机构必须首先提升对设计过程的理解,目的明确地增进各部门的合作。协作研究能使设计的价值与结果变得可以预见、易于接受。当企业发现设计对于保持竞争力必不可少,它将懂得对设计进行投资的必要性,设计自然会得到重视与资金的支持。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投资重点从资源和劳力转向设计,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将更大地发挥价值,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就会出现良性的变化。政府对设计的重视曾经造就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日本通产省早在六十年代就制订计划,出台措施,使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得益于设计的巨大推动力。芬兰Design2005!计划则是在全球化经济下政府整体推进设计策略的一个较近的典型例子。专家委员会、企业组织与设计师共同参与这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笔者在芬兰学习时适逢这一项目的启动,对其受重视程度和社会参与的广泛性感受颇深。尽管高品质的芬兰设计已经享有盛誉,但这一重要的设计政策仍将继续增加社会和企业对设计服务的了解与需求。设计对于社会的潜在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芬兰国际竞争力增强的背后,是对外贸易发生的巨大变化。木材与纸张产品曾经是芬兰的出口支柱。今天,电器与电子工业超过了它们。芬兰政府正在全面支持产品的系统创新,新的政府计划考虑到了全球化的挑战,广泛地针对企业主进行设计启蒙教育。

富有商业天赋和创新传统的荷兰面临经济全球化所作出的反应同样值得借鉴。为了向国家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荷兰外国事务部推出了“荷兰设计”计划,荷兰经济信息服务部则围绕“如何通过荷兰设计将荷兰发展成创新型现代化国家”进行运作,在北布拉帮省打造新的设计中心,组建设计机构与产业合作平台。Eindhoven地区接受了欧洲委员会“里斯本目标”所规定的研究与发展标准:研发投入至少占到地区总产值的3%。其结果是设计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经济,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作为竞争利器和国家策略的设计为荷兰制造业带来了40%的附加值,荷兰设计本身成为享誉世界的品牌。

如果说芬兰、荷兰本身具有难以比拟的优秀设计传统,那么让我们回到亚洲看看身边的后起之秀。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通过一系列成功的五年经济发展计划,韩国经济开始以平均每年7.5%的速度增长。早期绝大多数出口商品接近于我们现在的状况——以低廉的价格大批量制造。面临经济增长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韩国政府调整了发展策略。早在20世纪80年代,三星、大宇、现代等公司将注意力转向全球设计策略,在日本、美国与欧洲发达国家设立分枝机构,派驻设计师。他们常常与国外设计师、设计公司、设计研究所共同建立设计项目,目的是紧跟国际设计先进潮流。政府和企业组织一起加入设计研究。KIDP(韩国工业设计协会)建立了“工业设计五年促进计划”,并使之成为由政府领导的“新经济计划”的一部分。1996年,“全球化总理事会”制定了“设计产业全球化措施”。韩国设计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推动和扶持下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市场与设计运动中。全国形成共识将设计提升为“国家策略脑力工业”,采取更加深层的“文化定位”的手段去促进设计产业。当进出口总额达到GDP的70%,韩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布局合理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设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设计教育

设计是知识与技术高度集中的领域,人才与智力资源是其重要支撑。企业在全球范围购买设计,设计师面临着出售其劳动的国际竞争。高水准的教育与对设计研究的高度关注对提升国家设计竞争力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假如我们在主动培养、扶持设计师方面缺位或滞后,那么这一创造的主体力量将无法在当前的弱势状态中成长发展,从而无法真正发展“设计创意产业”。目前,我国设计人才培养虽然拥有庞大的规模,但它和社会和产业的需求相差甚远。国内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终端之间的矛盾,说明了设计教育与中国制造产业的对接产生了错位[4]。人才培养急需打破院校与产业各自为政、互不顾及的局面,利用和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培养职能应从院校拓展到政府、企业与各种专业机构。例如由荷兰Design Connection Eindhoven(由Nood-Braband、Eindhoven、Helmond各地区与城市共同组建的设计合作组织)项目承担的Design Incubator(设计孵化器)计划注重设计管理培训,指导年轻设计师如何把握市场机会,如何创业,如何经营,如何拟定发展计划,如何吸引顾客。

教育关注产业与商业需要的同时应开发更多的资源,比如民众的需要。教育部门应该使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包含设计的内容,以使人们广泛具有良好的品位和判断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尽可能多地集合人力资源,将设计当作提高我们日常生活价值的手段来支持它,并将它转化成一种首先真正属于本民族自身,然后又足以影响它人的文化资本。例如芬兰Design2005!倡导的“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就意味着利用教育与信息的庞大网络。它包括教育、培训、研究、发展的机构及其运作和其它相关支持。它意味着市场的培育、企业的研发、创造力的商业化、终端产品的实现均得到教育的合作与支持。

另一方面,应促成专业人才向各个领域全面渗透(包括政府决策、研究机构、生产企业、设计事务所、手工艺职业、商业流通、经纪人等),以切实发挥设计对社会和经济体系、产业体系的影响力。

五、政府主导的经济创新系统

这样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的整体合作计划必须有具体而又明确的项目内容,无论是宗旨目标、行动纲领还是组织、活动都要具有可行性,并且通过政策和法规的措施确保其实现。芬兰工业与职业联盟以“设计圆桌会议”(Design Round Table)的具体形式来汇集各种合作要素。“设计创新中心”Designium则是一个由艺术设计大学、科技大学、赫尔辛基经济与企业管理学院共同参与的深度合作项目,其目的是要打造新的欧洲设计中心。芬兰三个设计中心区域Helsinki、Lahti、Rovaniemi的研究正在很好地展开。韩国工业设计协会将1993年确定为“工业设计第一年”,将9月1日到7日确定为设计周,期间举办各种推进设计的活动,同时将每年的5月2日定为“设计日”。“设计韩国2005”(DesignKorea2005)运动则是从文化和规定生活模式的高度进一步挖掘了设计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潜在能量。再如荷兰在Eindhoven成立了“荷兰设计周”基地和国际性的设计平台“design house”,当年即举行了超过百次的展览、会议、讲座等活动。在欧盟的授权下,Eindhoven与其它十七个欧洲城市一起创立了“欧洲设计奖”。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充分建立载体,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才能整合设计组织、公司企业、研发基金支持者、政府与大学的资源共同参与到广泛的设计研究中来。

全球市场中最重要的角色不再是国家而是跨国企业。WTO框架对投资与贸易壁垒的消除促使国家担当起促进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政府职责。把经济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发展整体来考虑并付诸于实践将成为一种新的国家责任。设计一旦进入国家战略视野,政府将担当引导、联络与服务的角色,构建设计合作的网络平台。创新系统通过推动设计合作来体现:从教育、科研到经济、产业的发展,包括大学、企业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参与。信息、经济、技术与设计的创造性组合,将最终促成产业和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六、结语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意味着更快的市场变化和更短的产品周期。在白日化的国际竞争中,设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体现国家系统创新能力与综合实力。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为设计、产业、经济的真正联合提供了指导思想。国家正着手通过集中设计资源、树立设计品牌和建立国际合作打造数个区域性的“设计高地”,建立设计孵化基地与协作平台。设计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与经济实践[5]。应该看到,当前的工业化、技术革新和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只是为以设计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而国家、政府的组织与主导,以及由此形成的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合作才是推动其发展的主动途径。经济强国往往就是设计强国,当今,设计策略更是全球化经济中各国竞争力的“刀锋”。通过加强设计师、企业组织、专家权威与其它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合作网络,设计必将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1]刘伟冬、居其宏等.艺术作品中的国家形象[J].艺术百家,2007,(5):1-8.

[2]李鹏.消费价值体系与消费社会的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7,(8):179.

[3]Francisco Carrera.企业是否应当在其经营策略上引进设计[J].包装与设计,2007,(4):27.

[4]彭亮.中国当代设计教育反思[J].装饰,2007,(5):38.

[5]孙超红.探索LOFT:文化创意产业引发的思考[J].美术向导,2007,(4):19.

National Design Strategy In the Ligh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UO Hong-lei

(School of Design Jiangnan University , Wuxi 214036,Jiangsu)

Abstract: The challenge in fro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nowadays is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ways to combine into this mainstream include elimination of trade and capital investment barriers, 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ducation of high quality and consume custom change. Besides these factors, the significance of design must be emphasiz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special difference between our products and demands from international market should be removed through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and design promotio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creativity to transform information into commercial value becomes a key element when we evaluate one's actual strength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on. Design gives expression to such a key element. Essentially, the functions of design include providing customers with ideal practical values and providing certain subjects with capabilities. Powerful international competitors persist in the standpoint that actual strength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pend on the design strategy closely. To plan and prepare th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n entire system has already become a new liability belonging to a state. The new creation system can't be realized without the collaboration from education, research, economy, industry and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global economy, design strategy, entire collaboration program, actual strength of national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