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内部创新环境的功能与优化
2009-03-24李家智
摘 要:高校内部环境具有导向功能、同化功能、激励功能和抗扰功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巨大。要优化高校内部创新环境,需要大力创新教育理念,不断改善教学管理,多方加强实验硬件建设,大力强化人文熏淘和努力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高校 创新环境 创新能力 功能 优化
大学生创新能力受到校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高校内部创新环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研究和把握高校内部创新环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对于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内部创新环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人的创新才能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环境,是受环境制约的。高校内部的创新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是影响巨大,以其蕴涵的精神和理想熏陶和激发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磨练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有创新环境的大学,既有利于吸引人才,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直接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代世界一流大学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都比较注重创新环境的营造。如,享誉盛名的哈佛大学校园环境始终凝聚着一种求实崇真、革故鼎新的精神,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质量和水平,实行开放式的办学方针。正是由于这种自强不息的创新氛围,使哈佛大学成为名人辈出的沃土和摇篮。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优化创新人才成才环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内部创新环境的功能
创新环境反映一个学校体现时代要求的品位和格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影响创新人才创新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所作为的重要部分。创新环境具有四个方面功能。
1.导向功能。即:学校能够以环境的形式把教育者的意志方向表现出来,能够对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需要做出取舍,加以必要的协调、组织和控制,撷取其中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因素,排除那些不符合发展需要的消极因素,从而通过心理的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方向。
2.同化功能。良好的创新环境一经形成,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教育和学习氛围,它作为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学生不得不尽快消除自身心理行为与环境的反差,以适应环境的要求。这样环境就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发展和素质的形成产生了特定的强制规范功能,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3.激励功能。这主要指创新环境对个体心理潜能的激励作用。激励功能实际上是创新环境导向功能、规范功能的延伸。良好的创新环境对师生创造性地教、创造性地学以一种无形的激励。
4.抗扰功能。创新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使在其运行过程中凝结为一个独特的功能系统,涵盖存在于其间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要素,制约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
三、高校内部创新环境的优化
如何优化高校内部的创新环境,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创新的意识观念环境。教育观念更新是实现环境创新的首要前提。首先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即:在“育人”过程中,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为归宿点,一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个性,开创“育人”新境界。其次,要树立起开放式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国际化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化的人才,必须在思想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对世界有相当的认识和理解,要有与国外合作办学、合作交流及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精神,要营造更加开放的环境和运行机制。
2.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民主的教学管理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需要自由探讨、平等讨论的民主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民主教学环境,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套完备的创新教学体系,包括对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重新定位,对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建设开放的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型教育教学活动。此外还应该以下三方面着手优化。
⑴制订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倡导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要让那些有特长的学生有发展的机会;倡导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延长时间完成学业,允许个别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中途停学去从事创业活动;实行创新学分,对学生的课外科技成果予以承认。
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全新设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尊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在教学中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和富有针对性的批判精神。鼓励个性发展,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提倡教学相长,勉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励学生超越教师。
⑶改革考试方法与手段。考试管理要兼容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和手段,考试内容要突出灵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尽量少出知识再现型试题,使学生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对知识的学活、学透上。考试记分要加大平时作业、实验、设计、科研成果的成绩比例。
3.多方加强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实验实习环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实践包括校园实验实习和校外实践活动。校内创新实践教育与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实验实习环境,良好的实验环境需要有齐备和先进实验条件和实施。近年来,许多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硬件环境的投入与建设,更新了一些现代化的实验设备,部分地改善了大学的实验条件,有的高校还建设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但与国外大学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还需要加大投入,多方筹措资金,购买先进的实验实作设备,营造良好硬件环境。
4.大力强化人文熏淘,创造浓厚的人文氛围环境。大学要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开放状态中保持校园文化的主导性、独特性和多元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如学术沙龙、高雅艺术欣赏和心理咨询活动等。积极创新才思想教育与活动载体,营造出清新、活跃、健康、向上的文化创新氛围。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大学生中提倡创新,鼓励创新,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创新,使创新在大学生中成为时尚,人人以创新为荣,人人追求创新。同时,大学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包容精神,形成良好的容错风气。对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采取温和、宽容的态度并指导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特别是对那些在观念和外显行为方面都可能偏离现行的文化规范但有高度创造力的学生,应予以理解和尊重。对创新者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予适度的鼓励,形成有利于学生自由表现的激励性文化环境。
5.努力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开放的学术交流环境。浓郁活跃的学术环境,可以使师生时时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和滋润,从中不断吸取创造性的营养。高校应多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邀请一些国内著名的专家、教授、院士、社会活动家、艺术家等来校开展学术活动,陶冶学生为国奉献的情操,激发他们科学研究工作的热情。学校还应逐步扩大对外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信息共享,强调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现代科技与人文传统的融合,促进教育走向开放。应适当地邀请一些国外著名学者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开阔学生的眼界。学校要建立一种能够使各种外部刺激实现最有效动作的环境,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发生冲突和融合,不同的创新思想在这里得到凸现和升华,使师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以一种最容易和最经常的方式发生,进而使得大批的高质量的、极具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在这里得到熏陶、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田跃国、尚道文:《对优化大学生创新教育环境的思考》,《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7。
[2]陈 进:《论大学创新环境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
[3]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4.8。
李家智: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