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抗震救灾视阈中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09-03-24

山东文学·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邵 樱

摘 要:面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全国人民立刻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中,而当代大学生又将在其中担当何种责任和义务,本文从抗震救灾中反思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图把握契机,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挥典型教育的作用激励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夯实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抗震救灾

据民政部报告,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等10个省区市。截至9月25日,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正引发着一场空前激烈的民众爱国热潮,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又将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担当何种角色和义务呢?在中国的传统中,大学生的地位是特别突出的,这是因为他们曾经改变过国家的命运,五四学生运动追求民主和自由,掀起挽救民族存亡的汹涌波涛,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解放后,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战役被打响了,中国传统对大学生一直有着特别的期待和要求,其中也包含了义务、使命或者规范。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80后”、“90后”的当代大学生被认为是崇洋媚外,脱离组织单位与领导,出现严重的信仰危机的,被娇纵的一代,是独生子女自私、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然而,这一次抗震救灾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当代大学生的一次考验与锤炼,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军队的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一、重点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以往的政治理想主义者,也不再随众思维,他们已经从服务型的观念转化为价值标准的个性化思维,崇尚的是民主自由的道德观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强烈的意识到个人价值与作用,在面对社会激励的竞争时,大学生产生了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12”大地震重新塑造了中国当代的大学生,地震发生后,听说灾区缺血的消息,地震当天三小时后,清华学子延绵数百米的献血长队彻夜未绝;中国人民大学的7名大学生更是在历时15天完成了一份长达4万字的《震后恢复建议》送达国务院,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第一时间开展捐款捐物、献爱献智等行动支援灾区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当代大学生正用务实、理性的行动参与国家的公共事务。当代大学生,他们已经不是单纯的被教育者,他们不仅仅是这次抗震救灾活动的教育对象,同时也是这次抗震救灾活动的主体,更是未来灾后重建的生力军,这是由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社会位置决定的。他们所处的位置一端连接着理论最前沿的创作地——高校,另一端连接着就业岗位,是能直接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对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主体。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承担关系着自身的成长,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兴衰。这次重大的地震灾害调动了广大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情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机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让学生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这种非常朴素的可能短暂的似对待亲人的情同手足的道德情感,转化为稳定的清醒的公民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在抗震救灾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要用政策来积极鼓励和推动大学生进入到抗震救灾中去,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组织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要使大学生们能长期驻扎进行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各大高校纷纷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大学生投入到长期的抗震救灾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大学生们把将会去灾区工作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回馈社会和报效国家的难得机遇;要教育大学生要始终不渝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的命运紧密相联。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抗震救灾的形势教育,通过形势报告、政治辅导、党团活动等途径,使他们了解到真实全面的国际国内形势, 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及时代背景;通过形势教育, 使当代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社会, 从更广阔的范围了解我国现实的国情,从国家发展的前途来思考问题,及时找准自己的位置, 增强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典型教育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先进事迹,有双臂守护着4名学生,学生得救自己却不幸遇难的谭千秋老师; 有父母、女儿等10位亲人去世仍坚守在救援一线的用救助他人来告慰自己亲人的民警蒋敏;有79岁高龄仍坚守手术台几十小时的骨科教授卢世璧;还有更多忙碌在灾区的志愿者等等。这些感动中国的抗震救灾的普通中国公民,构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先进典型,宝贵的资源,现实材料,对于激发和调动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典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示范引导方法。典型教育依据人们的行为普遍地受到模仿心理机制制约的规律,在抗震救灾中树立的典型由于具有直观形象性对人具有感染作用;同时抗震救灾的先进典型又是从社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的具有激励效应,容易带动广大大学生模仿学习。

在抗震救灾中加强典型教育,要使典型具有榜样性和说服力,首先,必须要以真实性和客观性作为基础,绝不能弄虚作假;其次,要保持经常性,最好是“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抗震救灾的优秀典型,及时宣传抗震救灾的典型事迹,挖掘英雄模范的人性光辉,同时,高校要具体的评选出如优秀志愿者,参加灾区建设的优秀毕业生等等,用他们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带动当代大学生,引导大学生自觉效仿先进,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

三、颂扬抗震救灾精神,夯实思想基础

抗震救灾斗争,大大激发和释放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据2008年6月13日中国教育报《青春的力量让人震撼》报道: 抗震救灾中,共青团绵竹市委书记范晓华举起的团旗下聚集了 8600 名志愿者,他们的事迹随着她的讲述而被更多的学生所知晓。抗震救灾像一块巨型磁铁,把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面临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四五年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要在抗震救灾中树立起大学生们正确的人生理想价值,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勤奋学习,艰苦奋斗,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最好颂扬。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拓展,国外各种社会思潮蜂拥而入;在国内,由于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和社会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也出现了各种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有一个核心的价值思想来引领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它对于我们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和发展中华民族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中,这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强大力量。思想政治教育颂扬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当代大学生切实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

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基础,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高质量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组织专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修订,充分体现党的重大最新理论观点、理论思想、战略思想、工作部署;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师资培训培养,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载体的影响作用,提倡全社会创造良好环境,从社会、校园、家庭、社区等等各个层面开展的活动都要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氛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当代大学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主力军。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2008年2月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3月,西藏发生严重的暴力事件;4月,北京奥运圣火在国外传递频遭阻碍;5月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8月,北京举办了29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9月,北京举办第十三届世界残奥会;9月底胜利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10月,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蔓延到中国,当代大学生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直觉、情感、进而产生思考,付诸行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重新的锻造,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新华社,2008。

[2]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8。

[3]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邵 樱:北方民族大学思政部。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