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流行语

2009-03-23张庆华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新课程改革交流

张庆华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语言。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与学生真诚地交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流行语;教学语言;交流

Shallow argument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popular language

Zhang Qing-hua

【Abstract】In the new course the reform the progress, demand teacher continuously renewal teaching language.For promote student of development, teacher should respect student, with student honestly exchanges.

【Key words】New course reform;The classroom popular language;Teaching language;Exchanges

也许是一些知名教师在公开课中的多次重复,也许大家觉得比较时尚,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几句流行语:“你真棒!”、“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 “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2. “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初听这句话时,感觉教师实在是太高明了,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不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吗?就拿读课文来说吧,有的喜欢大声读,有的喜欢轻声读,有的喜欢默读,有的则愿意结组读,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同,个人喜好不同,选择的读书方式也就不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学生自然学的主动、愉快。但细细想来,却有许多值得推敲之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强调的是阅读内容和形式上的自主性,但必须遵循阅读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果学生想读的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想学的方式不恰当,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读书将无异于放任自流;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时,就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无疑是建造了一座空中楼阁,缺少坚实的基础,看到的只能是表面的热闹而已。

4. “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曾一度风靡课堂。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神奇作用。教师此言一发,学生小手直举,热情高涨,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但仔细分析,其实“谁能比他读得更好!”和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观是相背离的,新课程要求我们眼中要有一切学生,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我想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做过一件事后,最想听到的应该是别人的意见,哪怕是批评,而一句谁能比他读得更好,使发言者得到的不是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而是鼓励别人超过自己,其心情可想而知。其学习的主动性从何谈起,对学生的尊重又从何谈起?

5. “谁能帮帮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谁能帮帮他”的使用概率频频上升。课堂上,当学生的发言不是教者所要的“那一个”时,教师采取了一种更为巧妙的办法,将“皮球”踢给了其他学生,既能得到所要的答案,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又能避越俎代庖之嫌,可谓一举两得。认真想一想,学生读不懂,读不好,读不下去,或迟迟无法说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说明此处刚好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盲点”,需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需要教师恰当的点拨。而一句“谁能帮帮他”就将学生轻易地打发了。试想每次都需要别人帮助的孩子,其学习的自信心如何建立。我想课堂教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让学生感到经过努力我也行,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流行语还有很多。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语言,但我想,更新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崭新的课堂,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的口中。“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不在蹲下来的形式,而在教师尊重学生的实质,我们不能因为“流行”就盲目效法。理性地对待,真诚地交流,我们会收获更多。

收稿日期:2008-11-19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新课程改革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