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愉快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2009-03-23李敬年
李敬年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客观分析,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并结合多个实例进行深入论证。
【关键词】数学教学;愉快教学;新课程标准;心理健康
Initiate delectation teaching development study interest
Li Jin-nian
【Abstract】At new course standard under the instruction pass mental state to the student health of objective analysis, promot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aggressive carry on delectation teaching, and combine many solid the example carry on thorough argument.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Delectation teaching;New course standard;Mental state health
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核心;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施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力等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事业的成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所激发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同时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除生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外,心理方面的变化更会对其成长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新课标上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
1.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2. 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学生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初中数学内容繁多,跨度较大,理论性强,学生感觉难学难懂,枯燥乏味,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知识变一种新的方式加以运用,效果就不同了。例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之后,我让同学们进行“24点游戏”的比赛,并评选出名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又锻炼了其快速反应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之后,同学们还多次自发组织了类似的活动,真所谓“寓教于乐,乐在其中”。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实验、猜想导入的方法。由于证明时要添加辅助线,而这对初学几何的学生而言,又是个棘手的问题。为此,我让学生们拿出头天准备好的各式纸版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撕下两个角与第三个角拼在一起,看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因为一平角等于180°。这时,课堂上的气氛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拼法都有,自然就得到了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解决了同学们在小学时就曾经产生过的疑问──为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
3. 运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 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必然流于僵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创造。教师创造性地教,必然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只有教与学都具有创造性,师生个体才能从自我劳动中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乐趣。我在进行“字母能表示什么”的教学时,首先利用中国民间的一首童谣“青蛙”引起学生的热切关注,使其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个眼睛十二条腿;
……
n只青蛙___张嘴,___个眼睛___条腿。
小小一首童谣不仅让学生兴趣倍增,更使大家发现了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时,再结合教材中诸多的例子进行教学,就可让学生初解“代数”的滋味。
4. 教育手段的多样性 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把直尺”的模式。模型、幻灯、录音、录象、实验等都将使数学教学生动、形象,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于众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机模拟使之具体、形象,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习起来自然轻松。例如:“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看”都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如果用计算机模拟演示或利用模型现场操作,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乐学和苦学是辨证的。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乐中学”,还要讲究“学中乐”。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始终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千方百计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成功──快乐”的良性循环机制。
收稿日期:20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