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09-03-23马金枝鸿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命题主体作文

马金枝 赵 鸿

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深入到教师队伍当中,许多教师已在阅读教学中践行这一理念,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聚。那么写作教学是否也应该贯彻这一理念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据了解,在写作教学当中,真正贯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老师并不多,许多语文老师在写作教学的全程中,演的是主要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体现,因而,作文教学事倍功半,收不到很好的效果,作文教学要想得到预想的效果,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让学生选择写作,重视“主体”地位 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是表达思想、主要意思都无法选择。老师的命题,已经定好了作文的调调,如果按照老师的意思写文章,就可得高分,如果过分地展示自己,喜欢表达独特的感受、思考等,就有可能被看作离经叛道。

由于过多地受中考和高考作文的影响,老师往往把考试作文作为唯一的训练样式,不少语文老师总是强调,这样写符合要求,那样写能拿高分,还会语重心长地劝学生,不要拿自己的考试开玩笑,不要写出格的文章,而要写平稳的文章。学生的写作受到了很多限制和束缚,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就没有了个性,也就写不出好文章了。

其实,作文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指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很多时候,学生需要更多心灵的表白,需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那么,我们就应该给他们自由的写作空间,放手让他们更加自由地写作。

在教学实际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自由写作往往写得很有情调,很有个性,甚至很精彩,而一遇到命题作文就不知如何下笔,无话可说并且十分别扭了。因此,我们在写作训练中,不应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要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除了必裂的命题作文外,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写作模式或形式,比如日记、周记、随笔、随感、小说、诗歌等。

除了仅有的作文课外,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途径让学生去写作,比如小小诗社、文学社等。

除了已有的作文教学资源外,是不是可以向社会延伸,比如组织学生出去采风,亲近自然等。

写作的要义就是写,老师过多的指导有时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巧指导、精点拨,学生反而能够将:老师的指导用于写作实践,反之则不然。

写作实践必须有一定量的保证,没有一定量的写作实践,效果就会打折扣。最有时要靠学生自己增加,因而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课外多写、多练笔。

2. 让学生参与命题,突出“主体”地位 学生作文时,最难把握的就是命题作文。从教学实际看,教师命题符合学生心意的,学生爱写的,而且容易写好的不多。这是因为,教师命题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命题,考虑不到学生的需要。

为了做到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训练,命题应当由教师命题,适当向师生共附命题或其同选题过度。如果学生有了命题的主动权,那么他作文的积极性就会很高。近几年,话题作文盛行,其实就是因为话题作文学生有一定的命题权。教师选话题,圈范围,学生定题目,有一定的自由度,至少不会被老师说成跑题了。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己命题,可能还要更加自由。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要求出大题目,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出具体题目;也可以学生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集体命题;还可以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

如此,在命题之初,经共同协商共同命题,作文提就有了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就可以避开大而不当的“空题”和无话可说的“死题”,使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写作空间得到拓展,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3. 让写作走向生活,拓展“主体”地位

传统的作文教学课一般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师讲评上次作文。第二课时教师当堂出作文题,然后作些指导。然后,学生写作文,交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学生只有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结果可想而之。

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然后才能确立中心思想或题目,才能构思,起草,经修改后定稿。而现在的作文课,学生没有时间收集材料,也没有时间修改定稿。严格的说,交到老师手上的其实仅仅是草稿。单调柚燥的过程无法写出好文章,“奉旨作文”必然产生“作文疲劳”。

作文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实际,重视写作主体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扣'破封闭式写作僵局,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己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使学生的作晶极具个性特色,富有灵性。

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让学生尽可能少受写作条条框框地束缚,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主动积极的发展。

一旦封闭的“要我作文”向开放的“我要作文”转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调动,写作素质便会提高,作文就会变得有生机。

4. 让学生参与批改,强化“主体”意识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每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是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学生作文,教师批阅讲:评,学生处于被动挨批地位。其实,完全司'以让学生自改、互改、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强化。当然,老师可以指导,可以和学生共同研究,也可以写作文,并让学生修改。

修改作文的过程应是老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的认识过程,应充分相信学生是蕴藏自改和互改作文能力的,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互批和互改评阅中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采取让学生互批互改,教师讲授,学生修改,老师个别指正的方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使他们真正具备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会修改文章的人。

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有时是限于个人水平,有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文章毛病自己看不出,学生共同磋商,师生共同研究,相互修改,就能解决问题。

收稿日期:2008-11-20

猜你喜欢

命题主体作文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