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犟龟》说课设计案例

2009-03-23范海云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乌龟童话文章

范海云

1. 教材分析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是童话和科幻文章的组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用他们丰富的想象、优美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瑰丽、生动而神奇的世界。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通过这些文章,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话的特点,领悟童话所蕴涵的哲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同时将语文知识和思想教育,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犟龟》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20世纪的童话佳作。作者米切尔•恩德用这样一个能让孩子和大人共同参加的文学形式——童话,找回失落的文学创作的源泉——童心。

2. 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重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1)把握文中所描写各种动物的特点。(2)学习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分角色读、抽读、语言赏析的方法来畅谈学生体验,感受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共同完成老师出示的思考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对小乌龟的看法,并推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学习心得。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内容:分析犟龟形象,理解其含义。(2)培养为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2.4 教学重难点。本文内容简单易懂,叙述了小乌龟如何以它的“犟”克服种种困难和阻碍,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而且想象丰富,情节生动,结构严谨,有清晰的发展脉络(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把握文章主题上,即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犟龟的“犟”。

对于文章的结尾学生可能会在小乌龟是否获得成功这一涉及文章主旨的问题上产生分歧,老师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来明确主题。当然,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3. 教法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将文本内容与同学熟知的传统观念中的《龟兔赛跑》的故事相联系。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给学生留有发挥想象、自主创造的空间,将听、说、读、写渗透其中,使学生得到多方面发展。在此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

4. 教学过程4.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浏览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目的是集中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4.2 导入:请同学们翻到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你看到的内容:(给出提示:请从小乌龟的表情、动作、语言上展开想象,尤其注意乌龟旁边的树桩上这只小蜗牛的表情,揣测一下,它想对小乌龟说什么呢?)

4.3 初识文本,熟悉内容。(在此过程中落实生字词,矫正出现的误音)

4.4 再识文本,分角色朗读。(注意要求学生把握其中的感情)合作完成有关思考题:(1)快速找出文中还出现了哪些动物?观察它们的语言有何特点。(2)找出对小乌龟的语言描写,观察小乌龟的语言特点。(3)故事的结尾如何?小乌龟成功了吗?(4)为什么其它的动物没有去参加婚礼?(5)小乌龟是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却参加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它是成功的吗?

在此基础上,小乌龟的特点已突显出来,你能用一个词表示吗?老师点评:(从“犟”字的构成上入手)

学生明确:“犟”——像牛一样倔强(从构造推测意思),认准目标,不改初衷,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就能成功。

4.5 品语言:我们已经概括出了小乌龟的“犟”脾气,你能在文中找到表达相关意义的句子吗?

示例1:“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重读“会”)

示例2:“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重读“不能”、“不可”)

从小乌龟的语言中,教师得出这样的结论:“哦——原来这只小乌龟是一只只管向前,不听任何人劝的小乌龟。”你同意我的看法吗?如不同意,请在文中找到理由来分辨。

4.6 反馈。同学们都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力量,对本文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相信你们也能轻松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

小乌龟的犟不是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4.7 拓展。现在,我们再回到文章的插图上来,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小乌龟在前进途中还会遭遇哪些动物?按照这篇课文的风格,展开一段它们之间的对话,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完成。

4.8 结束语。这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久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但时间一久,记忆就消退了,所以呢?拿出你们的笔和纸,将小乌龟的形态画下来,作为永久的保存,好吗?

5. 教学预设

“不能低估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我这些年最大的感触,尤其是面对这样一则趣味十足的童话,他们想说的会很多的。所以有些突发情况无法预设,我将依据实际情况及时应变。

如:在看待故事的结尾,小乌龟是否成功时,学生会有分歧,可能还会有一些更大胆的构想。对此,老师应以肯定为主,加以正确引导,尊重其个性,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只有让学生的手脚、思想得到解放,他们才能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收稿日期:2008-10-03

猜你喜欢

乌龟童话文章
童话镇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午夜童话镇
乌龟
和乌龟赛跑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