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生物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09-03-23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盆花线粒体问题导学法

温 戈

1. “授人以鱼”可供饭之需 “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如在讲授“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讲到线粒体的作用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变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有个学生问:“老师,北极熊脂肪很厚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我用欣赏的目光及表情对他进行了肯定,接着让他来讲其中的原理,全班同学都异常兴奋,这正是他们所需求的,鼓励学生在问中学,促使学生更能问,更好的问,更多的问,形成一个“乐问-会问-敢问-善问-勤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 创境激情促使学生乐问

兴趣是求知的基础,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因趣生疑,因疑促思,促进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在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首先将一盆花用塑料袋罩着并沿花盆边缘扎着,另一盆花用同样的方法,只是下面与植物的茎部绑在一起。同学们自然会想而这有什么区别?塑料袋上的水从哪里来的?

3. 以问导问促使学生“善问” 问题是思考之源,有的问题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高学生问题的含金量,如在学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时学生对克隆“多莉”绵羊充满好奇,它怎么会有三个妈妈呢?而且它不是经过受精卵发育来的,马上又学生问:老师能不能克隆人啊?有人设想:在球场上克隆十个姚明.在百米跨栏的赛场上克隆二十个刘翔,那是多么的精彩绝伦,马上引起一场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样阴险了自然规律,违背了伦理道德。有些人说:只能克隆一些动物体的局部器官可以进行移植……使课堂充满了生机。老师鼓励他们,多去关注生物科学信息,不断拓宽知识深度和广度,避免在这个过程中漫无边际的遐想,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集中在要学习的知识上。

4. 刨根问底使学生“勤问”

开展问题导学法教学,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勤问精神,如在讲“叶绿体,线粒体”使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时,有一位同学问:“叶绿体为什么能制造有机物,拿什么制造?”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光合作用”中一节中专题讲解,没想到这个同学提前提出来了,我就我就耐心的给他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使学生跳起来可以摘到桃子吃,有些学生喜欢追根究底问个明白,老师一定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不留半点疑问。

5. 在课后评价环节中我布置了一项作业 为什么葵花朵朵像太阳,学生会个个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头次养成的提问习惯将终身受益无穷。

收稿日期:2008-11-23

猜你喜欢

盆花线粒体问题导学法
如果没有细菌
重大突破:全新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实现线粒体DNA的精准编辑
交 谈
MFN2调控线粒体动态变化的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对线粒体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为什么我们还保留着线粒体DNA?
盆花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