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生思想问题初探
2009-03-23张俊辉
张俊辉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内外竞争分外激烈,人才供不应求,教育倍受重视,教师职业尤显光辉,教师任务尤显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做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道,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那么掌握新知识才会容易。
可是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甚忧,这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惰性严重,不思进取 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无论提什么要求家长都会使气满足,从不知苦为何物,学习的辛苦使其感到简直是下了地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念书学习当作苦行僧自讨苦吃。于是乎,上课懒得思考,课后懒得做作业,甚至连自己的鞋袜也懒得去洗,更谈不上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刻苦读书了。
我认为,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必须采取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尤其是家庭教育,家长不能过份溺爱孩子,适当给孩子一点挫折,让其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能够经得住风吹雨打。据说澳大利亚政府就曾向全社会警钟长鸣:再富不能富孩子。希我们也能从此话中得到一点启示。
2. 心理早熟,精神颓废 据教育专家介绍,现在的青少年心理要比以前同龄人的心理早成熟三到五年。这里我不想追其原因,我只想谈谈结果。结果怎样呢?有少部分学生把这作为一种优势用到了学习上,使苦学累学变成了乐学善学。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把这看作是天生聪明,学习之余尽想些只有那些无所事事的大人才能想到的事,什么赌博、上网聊天、谈恋爱等困扰着他们,毕竟精力有限,于是上课打磕睡,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成绩下滑,慢慢地对自己就失去了信心,破罐子破摔,有的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大讲哥儿们义气、姐儿们侠肠,自感到也会风光一生,岂不知大自然的规律是优胜劣汰。
面对这些本来脑子活、悟性高的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老师在感到痛心感到自责之余,便要花大力气去挽救,尽力缩短师生间距离,变严肃的师生关系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关系,多与他们交谈,举实例教育他们,让他们省悟错误,悔过自新,树立理想,追回失去的时光。切忌讽刺、挖苦,尤其是对有早恋现象的同学,要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他们,从正确的思维方向上去引导他们,不至于使其走上歧途。我认为,这些学生一旦回头,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3. 推卸责任,自私自利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有的学生自己不知下苦功,到头来脑子一片空白,还说什么老师的批评是伤了自尊心,布置家庭作业纯属加负,学校公布成绩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等等,总不从自身找学习差的原因,去一味地推卸责任,找客观理由,掩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学生心理只装一个“我”,求上进怕累坏了“我”,倒退了又说不怪“我”。单不说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将来为国家作多少贡献,就连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无从谈起。
看到学生这样的不明事理、毫无责任感,我们教师怎会无动于衷?应哓之以理。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这些名言既富有哲理,又浅显易懂,教师最好在学生的作业批阅中多多出现。这样做,既避免了当面批评的尴尬,又在心理上给学生以鼓励,会大大地增强士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中逐渐培养其责任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到学习上。
总之,国家要富强,教育是根本,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思想教育是开路先锋。让我们把思想教育常抓不懈,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的人才。
收稿日期: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