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导语应创新
2009-03-23胡伟刚
胡伟刚
开场导语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有句古语:“善于始者,成功已半。”这句话说得非常恰当。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
但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通过提问,复习旧课的方法来导入新课。对此,我个人认为,要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贯彻素质教学,教师对每一堂课的开场导语的设计必须创新,而不能停留在千篇一律的模式上。
至于如何来改革,怎样去创新,本人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几点开场导语方法,现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1. 创设疑问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教师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易于掌握新知识。例如,我在讲《赤壁之战》前,首先提出问题:在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大战役有没有?如果有,能否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回答:当然有,如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接着又继续追问: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但是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呢?这就需要大家认真学习《赤壁之战》这篇课文,从而自然导入课文。
2. 情感陶醉法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与朱元思书》时,从旅游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导入:
当你奋力登上高山,眺望远处的茫茫云海时,
当你轻轻步入森林,聆听耳边的嘤嘤鸟语时,
当你缓缓走近大海,领略眼前的汹涌浪涛时,
你是否会忘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你是否对祖国壮丽山河产生一种强烈的激动、陶醉和赞美之情,当我们读了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后,就会觉得它确实给我们以美感享受。下面我们就开始欣赏吴均给我们所描绘的画面,从而自然导入课文。
3. 对比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或刚刚学过的课文,与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从而激起学生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徐迟的《黄山记》时,从《雨中登泰山》与《黄山记》的比较中导入,两文都写名山,都有独出心裁的构思,但两文立意不同,风格迥异。《雨中登泰山》情趣昂然,饱含生活的气息,而《黄山记》则大气磅礴,蕴涵着深刻的思考。这样,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开启了新的篇章。
4. 名人轶事法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韩愈的《师说》时,开篇讲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尊敬师长的轶事: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了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读私塾时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学生听后,反响强烈,进而导入韩愈的《师说》一课。
5. 故事吸引法 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开讲,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一开始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例如,我在讲荀子的《劝学》时,先给学生讲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通过李白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浮躁,而应该用心专一,持之以恒。只有这样,铁杵最终才能磨成绣花针,从而导入《劝学》一文。
6. 展开联想法 此种方法即是教师根据所讲内容大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之与所讲的课文接近,最后开启课文。例如,我在开讲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时,联想到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第一个敢于尝西红柿的人,第一个敢于反抗举行起义的人,再联想到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会面临许多艰难险阻,但在困难面前,我们是前进,还是后退,我们不能犹豫,我们必须像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那样,敢于开天辟地,敢于开拓进取,敢于争当第一,从而自然导入《过万重山漫想》一文。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外,还有释题导入法、投影导入法、实物导入法、联系新闻法、直观演示法等等,在实际运用中要视讲课的具体内容、听讲的具体对象以及教师自身特点而定,要有所创新,不可生搬硬套。
最后,我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开场导语的设计,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为学生着想,多钻研教材,锐意革新,在每一节课开讲时都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惊喜。因为开场导语是教师奉献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但愿这束鲜花常开常新。
收稿日期: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