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为本
2009-03-22池沙鸥
池沙鸥
现实主义的写实绘画是绘画创作中难度最高的,在文人艺术精神成为重要传统的中国画领域里更是如此。从徐悲鸿、蒋兆和的改良性水墨人物画到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浙派人物画”,都具有很强的学院背景。就因为写实功夫的训练以及写实功夫与所有其他创作要素的结合具有高难度,只有在学院背景下才可达到,无法完全产生于民间。现时代在中国意笔人物画创作领域中,现实主义的写实画家都经过艰苦深入的训练。当下,许多画家放弃写实,放弃现实主义,乃至放弃了人物画,他们在告别绘画创作的高难度造型规则的同时表现社会生活、表达对社会认知的负担,更为个人化、便捷地直抒心灵。然而,有社会担当,在高难度中走进艺术创作的自在状态,并在如此层面上直抒心灵也是很有意义的。陈虹就是现实主义写实绘画创作中,为数不多、成就不小的中国意笔人物画家。
陈虹属于既劳心又劳力的人,所以他的作品既反映出他很敏感(有情感的,更多在知性层面)的一面,又可看出他致力于宏幅巨制时潇洒自如的笔墨,精心设计的积水和泼墨,细腻醇厚的渲染制作。陈虹人物画的根本支撑,是他积极而沉着的生活态度和站在生命高度上的艺术精神。
陈虹的所有大型作品,都具有社会内涵或历史内涵。他的眼光很平民化,把情感融于其中。两幅长达5米左右的作品以南京大屠杀的惨景和汶川地震中舞者小女孩为题,祭奠式地表达他对生命的尊重,对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态度。用春夏秋冬赋题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和潘天寿,贴切地以山水花鸟画的功底辅之,颇显诗意。在“美术解读·人文浙江”大型中国画创作中,他选择了佛、道题材,为寒山、拾得造像的《空谷蝉鸣》和描绘内丹派南宗开山祖师的《张伯端传道》。作品避免人物情绪呼应的戏剧化倾向,抛开具体故事,始终把眼光投向生活表象背后的生命存在状态。这在他最唯美的贵州苗族题材创作和新近创作的舞台下场景作品中一一贯穿。我以为,他深知人物画创作的根本意义。
陈虹最初从中国山水画起步,后入浙江美术学院教育系遍习中国画、油画、版画各个画种,毕业后以油画为基本创作手段。他曾在电影院画过大型电影宣传画。为全国性大型表演做过舞台美术,为大型综合性社会建设成果展览担当总体设计和装置任务。在艺术上,他有许多路可走。而如今专注于中国画是中国文人艺术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秉性所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好。他喜欢徐渭,也顺延出徐氏奔放不羁的笔路。黄宾虹的宿墨应用因其文人胸襟而入化境,同样给陈虹以烙印。明确的艺术取向和坚实的造型功底为他演化中国传统笔墨功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他讲求“笔性”,很能把握笔墨的挥洒和控制之间的分寸,在墨韵和画面整体效果上更显到位。
内容和形式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在创作中,就如两掌相鼓才能出声。掌声是艺术精神,是两者所生的“三”,它非内容非形式,却有内容有形式。与陈虹交往大约20多年,从未听说他在艺术风格面貌问题上有说辞。我想他知道精神是本,风格面貌是末。本正则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