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日等

2009-03-20城等

诗潮 2009年3期
关键词:黑亮花籽本真

顾 城等

诗人:顾 城

诗作:《生 日》

推 荐 人:陈仲义

推荐理由:由童真引发的情思、意念、幻想、体验。

生 日 顾 城

因为生日

我得到了一个彩色的钱夹

我没有钱

也不喜欢那些乏味的分币

我跑到那个古怪的大土堆后

去看那些爱我的小花

我说:我有一个仓库了

可以用来贮存花籽

钱夹里真的装满了花籽

有的黑亮、黑亮

像奇怪的小眼睛

我又说,别怕

我要带你们到春天的家里去

在那儿,你们会得到

绿色的短上衣

和彩色花边的布帽子

我有一个小钱夹了

我不要钱

不要那些不会发芽的分币

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

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

陈仲义评

本真的童心

中国当代诗人中还很少有人像顾城那样耽于自造的幻象里如痴如醉。他的爱与恨、欢乐与痛苦、失望与憧憬、沉沦与升腾,都在那个幻型世界中得到补偿或平衡。而维系这一切的无疑是出自天性的本真童心。读他的诗,我们一直感到我们面对着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时而睁着圆乎乎的大眼睛,巴眨巴眨的,时而托着下巴,稍作沉思状,时而扳着指头,把着指甲,喃喃自语……那些由童真引发的情思、意念、幻想、体验总是带着谦卑、天真、好奇的光彩。童真是诗人灵魂的底色。

此诗开头一节叙述诗人的生日得到一个钱夹,心理上产生抗拒,而当他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则马上悟出钱夹完全可以改变金钱工具的性质,加入“实用美学”的行列:何不用它当“仓库”来装花籽呢。唯有与成人世界、世俗世间相背逆的童心,才有如此奇特转移的“胡思乱想”,于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花籽幻化成巴眨巴眨的“小眼睛”,黑亮黑亮的,也唯有童稚的灵视,才能在细微的事物里捕捉到别人难以窥见的美的虹彩。

最后一节是对第一节的升华与呼应。“不要那些不会发芽的分币”,断然的口气是审美战胜实用的提升,而“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是呼应,是作者由题旨——自身的生日自然转换为对“他人”——花的生日的祝福,流露出诗人对货币社会的嫌弃、逃离和皈依自然的情怀。全诗焦点集中,结构紧凑,意象透明,充满童稚的谐趣,多少代表了顾城早期诗歌特色。

本真童心是诗人创作的酵母,实质上本真童心仍是一种很可宝贵的艺术精神。因为它的天真,不通世故,故而可以彻底摆脱现实功利,以最纯粹的审美目光进入创造极地;因为它逃逸规范,不受法则秩序严密控制,它得以任性创造各种各样的形象;因为它变幻不居,好奇好强,善于猜想遐思,故而能时时杜撰出世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因为它敏捷和“钻牛角尖”,常常能对司空见惯的东西发掘出“惊叹”。

诗人:芒 克

诗作:《阳光中的向日葵》

推 荐 人:杨志学

推荐理由:创造了值得赞赏的陌生化境界。

阳光中的向日葵 芒 克

你看到了吗

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

而是把头转向身后

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你看到它了吗

你看到那棵昂着头

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

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

它的头即使是在太阳被遮住的时候

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应该走近它去看看

走近它

走近它你便会发现

它脚下的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会捏出血来

杨志学评语:

为事物重新命名

诗歌应该永远是新鲜的东西,一种体现生命的运动和创造的东西。一首好诗的诞生,是以大量平庸的诗的流失为前提的。这是诗的辩证法。没有大量千人一面的诗从人们眼前源源不断地一闪而过,也就不会有少数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扎根在人的记忆里,进入恒久的诗美殿堂。

诗的生命在于变化,在于给人一种以往未曾见到而又乐于见到的东西。正如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那样:“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到的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就是使对象陌生化。……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 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正是如此,诗人依据自己的眼睛并通过自己的手,去赋予事物以一定的特质。他写自己面对事物时的感受,像初次见到那样。这才是创造,像造物主给事物命名。这样,石头才更成其为石头,向日葵才更有向日葵的质感。

芒克的创造价值在于,他突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违反了人们对于向日葵的惯常认识。他写一种不向日的向日葵,一种“把头转向身后”的向日葵,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新的价值取向。他要为向日葵重新命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向日葵。这个向日葵不属于认知范畴,而属于审美范畴;它也许有违生活逻辑,但却符合艺术的逻辑。

与其说芒克是在写向日葵,不如说他是在借向日葵传达一种声音。咏物诗从来不是单纯咏物。芒克这首诗的意旨是不难理解的。它是对千万颗头颅被一根绳索牵着机械运转这样一种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的沉痛控诉与批判。

有位读者曾说,他二十年前第一次读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当时的惊喜和震惊,绝不亚于一个通过手术复明的眼病患者”。而我们今天阅读此诗,其艺术震撼力依然不减当年。富于创造力的好诗,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猜你喜欢

黑亮花籽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生日
会讲故事的花籽
为了与一粒纯净的花籽相遇
生日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花籽到哪里去了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