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人文阳光的作文教学
2009-03-20黄少惠
教作文,也是教做人。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过程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写作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及思考,用美的情操陶冶学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弘扬人文精神。
一、拓展选材空间,积累人文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让学生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生活,用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活,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一)关注社会生活,启迪人文思考
生活犹如万花筒,万般色彩皆在其中,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就割断了学生生活的脉搏,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钝化了学生思维的“触角”。许多学生的作文就是过于含情脉脉,过于心平气和,这不是中学生应有的风范。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是一个异常广阔的世界,那里风起云涌,时刻上演着喜怒哀乐的“乐曲”。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评论大众话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例如,将“清华大学刘海洋向熊猫泼硫酸”一事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谈自己的感想,学生产生了许多发生在身边而迷惑的问题,如“学历和道德水平成正比吗?”、“做人与做事的关系”、“爱心一小步与道德成长一大步”、“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激发学生对社会进程中“危机”的深层思考,自然而然,学生就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作文选材中,让“人”融入“文”,“文”又彰显着“人”。
(二)鼓励学生阅读名著佳作,品味人文气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积累素材的捷径。五彩缤纷的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不断充实学生的作文材料库。那些震撼灵魂的至理名言,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典型感人的鲜活事例,准确详实的科学数据自会信手拈来,“腹有诗书气自华”,熔铸成文。通过阅读,学生体会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人文情怀,品味到洋溢在作家笔端的人文气息,从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感悟到人性之美。
二、审视自我意识,张扬人文情怀
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身的把握和认识,是对于自我的一种深层思考。自我意识包含把握、认识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情操观念和人生目标。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多了,对生活的体验丰富了,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作文中,写作便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文如其人,学作文与学做人是水乳交融的一体,引导学生去审视自我意识,就是在教育学生学做人。自我意识增强了,作文的思想火花和人文意识就得到提升。
(一)走进生活实际,体验情感
生活是写作之源,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亦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指出写作源于“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意指表白内心,与他人相沟通。所以,让学生写心里话,抒心里的情,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树立作文要“说真话,表真情”的意识,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的事情,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作文的水平,更有利于造就一代诚信的公民。
(二)在广阔的空间,展示个性
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态度,是他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良学风、文风的影响,作文说假话早已成风,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不是高尚的;为了得高分,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的;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是不成熟的。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例如,1998年某省高考作文抽样调查竟然有不少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批评。要改变这种状况,应摒弃作文评价的模式化,强调抒真情、写实感,激励想象和联想,鼓励学生个性的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作文就不难从文中见“人”。
三、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评价,倾注人文关爱
在学生作文中肯定有许多不足,如果老师居高临下,总是硬邦邦地写“中心不集中”、“用词不恰当”等批语,不但起不到教育教学效果,而且打击其写作的积极性。因此,在作文评价中,要用平等、艺术化的语言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肯定的语气
作文即使写得再不成功,也有它的亮点。评价作文的时候,首先抓住这些亮点来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如有的作文在遣词造句上较优秀,可这样评价:“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用得很贴切,好像种子放到了适合它自己的土壤里”;有的结构较有特色,可这样评价:“你巧妙的过渡使文章更精彩”;有的结尾和开头很出色,可评价为“你的结尾意味深长”。学生看到这些针对性强、语气肯定的评语,就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他们有努力写好下次作文的愿望。
(二)欣赏的语气
学生的大脑中有我们成人无法想象到的“奇观”,他们的习作常常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对那些意想不到的妙语和惊人之作,不要吝啬赞美和欣赏之词。有的学生在习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诗文,或者锦上添花,或者画龙点睛,可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既会积累又学以致用,真不错!”有的学生习作通篇文采飞扬,可这样赞美:“读你的文章是一种享受,欣赏你的文采是我的荣幸,将来你的大名一定会家喻户晓。”看到这样的评语,哪个学生不心花怒放?
(三)交流的语气
批阅学生的作文,先要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很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与家长、老师的沟通,但他们会用习作的方式来倾诉心声,因此,教师还要把批阅作文看作是与学生思想交流的机会。有一位学生在一篇习作中,情真意切地回忆了他的数学老师如何带着失去丈夫的痛苦给他们上课的情境,写得真心实意、人情味十足,我就写下了这样的话语:“想不到一向不爱言语的你,却有如此丰富、细腻的情感,老师读了你的习作深受感动,难道你不想把这种感情向数学老师表达吗?”还有一位学生在习作中表达了她在父母离异后,内心深处的孤苦,我提笔安慰她:“不经风雨永远成不了雄鹰,有时候,磨难反而能成就你,当你遇到困难时,别忘了默默支持你的朋友——老师,老师愿意成为你永远的朋友。”《陶行知教育文选》中有这样的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假教育”让教师把目光注视在“分数”上,“真教育”让教师把目光倾注在“人”身上。学生阅读饱含真情的批语,会增加表达欲望,更乐意在以后的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从而写出个性鲜明的好作文。
(四)商量的语气
学生往往是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有独特的感受,习作中美好、纯真、具有学生色彩的文字,教师不能随意修改,当然,对学生习作中不规范的语言、不合理的结构,教师还是要适当点评,例如,“这段文字似乎游离了中心,你说对吗?”“这个词是否用得恰当?想一想,换别的词或许更贴切”;还可以满怀希望地给学生指出努力方向:“相信你以后的文章会选材更新颖、内容更充实”;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善意地进行批评,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悟,有个男生字写得潦草,可这样写:“字如其人,你人长得很帅,字应该写得更帅!希望以后为你的卷面美美容。”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
参考文献:
朱素兰.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素质教育论坛[J],2007,(4)
陈虹.作文批改中应倾注人文关怀[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5,(9)
张毅,朱玲.人文化的作文教学浅识安徽教育论坛[J].2004,(4)
丁田海.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黄少惠,广东汕尾市业余体育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