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09-03-20卫月琴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使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所说:“注意道德教育……更以美感完成其道德。”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按美学规律将美育渗透进语文教学,着重从学生的感知、联想、情感、创造四个方面进行美育渗透。
一、通过范读,展示语文的音乐美
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却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可以感知的。诵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作用。《朱自清论语文教育》中说:“吟诵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教师的范读是导入的最佳方式,先声夺人,借助声音造成一种氛围,在朗读的语境中伴着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中,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审美教育。在讲课前,我一般都要试读课文,特别是散文、诗词,较短的尽可能背熟,掌握较为准确的音乐节奏感,注意停顿、突出重音及文意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在讲台上尽情渲染地范读,令课文中的人物、画面、景象、情感跃然眼前,把枯燥的视觉文字转为生动的听觉声音,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沉浸到作品的美感中。如在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先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声调进行范读,以朗读为契机,再现了声、景、情之美调动学生的感情。
为了增强范读的效果,有时我还借助播放录音带、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让学生听播音艺术家的课文朗读,令学生因声求情,进而引发自己去读,追求“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领略文学作品的美感。
二、联想、想象,捕捉意境美
单是朗读还不能把握作品的形象,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景。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桥墩站着读者,那边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与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完全契合。”中学课本中的课文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中外名篇,通过文字呈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情节和优美的意境,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须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启迪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如教《荷塘月色》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抓住文中大量鲜活生动的比喻如“舞女的裙”、“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月光如流水”、“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羞涩地打着朵儿”、“像笼着轻纱的梦”等句子进行品析,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这些景物连起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素淡朦胧的荷塘月夜图,进一步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诗歌教学更多把引导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欣赏作为教学重点,像《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过教师的分析点拨,学生眼前
仿佛呈现出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奇景色和一条历史人物的画廊,进一步鉴赏到词句的意境美。
三、体验感悟,陶冶情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是一种语言欣赏活动。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接受到各种情感信息的感染而动情,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的热切向往,有对高尚人格的至诚赞颂,有对恶势力的愤怒鞭挞,也有对生命的执着追求,这些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审美情感是一种包含着认知的对美的情感的体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美的认识来进行审美情感的培养。课文中有杜甫、屈原这样的正面形象,通过对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爱憎感情,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自觉审视自己的内心与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类行为的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可见,语文教师准确地把握并积极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自觉接受审美情感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如讲《荷塘月色》时,学生都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技巧而赞叹,我趁机提出课堂作业:仿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仿造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选“朝霞中”、“烈日下”、“夕阳中”、“秋雨中”等的某处景物,融入真情实感,写一篇短文。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
美是创新意识不竭的源泉,美无处不在。我们只要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具备了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同时,也让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
卫月琴,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