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2009-03-20林慈容

考试周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思考作用

林慈容

摘要: 本文作者从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学校体育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体育教育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作用 思考

1.前言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列为培养目标,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发展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一步认清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关系和作用,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和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试图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和学校教育的改革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与思考。

2.对素质教育概念及内涵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在摒弃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是强调对学生素质的整体性自由发展进行养成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情感思想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其涵义非常丰富,既表现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涉及对一系列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又表现为一种现代教育模式,是一种宏观的、理性的教育指导模式。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是从人自身需要的角度规范教育,以人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社会为出发点去办教育。也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尽管专家、学者们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看法不尽相同,但从提出的一些观点来看,有一些共同性。这些共同性包括: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密切结合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注重发挥人的智力潜能,强调人的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3.学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在发展人的素质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当认识到所有学科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能动作用和积极的效应,更应看到学校体育教育由于它所特有的实践性和多功能性,在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上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1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作用。

3.1.1能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体育“三基”,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适应环境与抵抗疾病的能力,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3.1.2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意志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1.3发掘学生的运动才能和天赋,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更高层次的队伍输送体育竞技人才。

3.2学校体育教育影响学生情感:心理素质方面的具体作用。

3.2.1从教材的内在因素分析

3.2.1.1田径、球类、体操。在这些教材的科学和训练中,由于不断进行动作练习,所以必须注意观察动作的细微结构,理解其原理。运动锻炼需要付出顽强的意志努力,表现出巨大的顽强和果断性的意志特点,这有利于考验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能促进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2.1.2游戏活动。游戏是孩童的王国,游戏活动的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与活动规划,并要求参加者自觉遵守。这些特点有利于培养参加者自觉自律,关心集体,团体互助,以及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等意志品质。游戏活动的变化形式多,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通过游戏活动,学生智力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及各种积极的思维品质与想象力等都有可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3.2.1.3体育舞蹈、韵律体操。这些极具有时代感的教材内容,洋溢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对学生追求美、陶冶美的情操、净化心灵有特殊的效果。

3.2.1.4民族传统体育。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素材,其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对于发扬民族传统、加强民族团结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

体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对学生情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在这方面的发展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3.2.2从教学方法的因素分析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相同的教师、相同的学生、相同的教学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益不一样,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学生身、心、情、技、行的多维投入,因此会对学生产生多方位的效应。比如:耐久跑改换一个环境,由在校内跑改为到校外进行,或是将全体统一行动变为分组竞赛的形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都会有所不同。

4.学校体育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思考

4.1以课程教材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体育课程教材的改革一直是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关注的重大问题,它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牵动着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教材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自身不断摸索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总结出了一套有自已特色的体育教材体系,但随着时代的突飞猛进,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当今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对不适应的内容进行调整改革,进一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中小学体育目标的体育课程教材体系。在实施体育课程教材中,既要遵循教材大纲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又要结合选择一些时代感、实用性强的体育内容和形式充实体育教材内容,同时要注意把体育场活动类课程教材有效地组织好、协调好和落实好,与学科课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

4.2实施目标教育是体育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目标教育从根本上变传统教育的“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变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面向全体学生而进行教育的教育模式,较传统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更注重对学生心理过程的培养;又由于目标教育具有较鲜明的导向、激励、反馈、调控、制约等作用,使教师教有目标(教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去教?),学生学有目标(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去学?),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能用较少的时间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因此,掌握一定的目标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把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落到各级各类的目标上,才有可能全面地达到体育学科的素质教育。此外,目标教学给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较客观可测的依据,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效益。

4.3针对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发掘学生的体育潜能。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天赋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教育机会人人平等”。体育教育同样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主体的体育潜能,施展他们各自的体育技能技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并非不要体育尖子,不搞学校体育比赛,而是把重心转向全体学生,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5.小结

素质教育是一个成长中的概念,还需要在教育改革实践中继续进行归纳、提炼和升华,以作出一个科学的较为规范的界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小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其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身体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身体是一切素质的载体,因而在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体现在对学生情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和达不到要求的状况,因此,要牢牢抓住课程教材改革这个突破口,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材体系,通过目标教育教学,改进教法手段,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全面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思考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