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建设

2009-03-20缪宁陵

考试周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

缪宁陵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高校进行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既能使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能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师队伍建设 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主要表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在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教师必须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勇于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进行终身化学习来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以便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最终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高校应通过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既使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同时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各个领域,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学改革,形成适应信息社会形态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提高办学水平,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的培养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征包括:教材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及公用信息平台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培训;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化和管理评估。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应用,最终是通过教师贯彻实施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教育的观念变革,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育的信息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教师应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设计学习活动、开发学习环境,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通过视听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媒体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2.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去获取“信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1)利用信息系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的操作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信息素养技能。教师应能够使用操作系统对系统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选择某一应用软件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如:利用WPS、Word进行文字处理,利用浏览器进行远程通讯和查询等。高校应提高教师操作信息系统的能力,逐渐培养教师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

(2)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面对海量的信息,教师必须学会如何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特别是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欣赏能力。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从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3)信息的处理、运用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取得的信息都是别人处理的结果或是未经加工的数据,教师要对它们加以利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处理。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运用能力。概括说来,有四个层面:一是信息、数据的分类能力。教师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以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分类,并以恰当的形式进行排序。二是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教师能设计、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信息系统。能根据处理数据的需要设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数据库,并把已分类、排序的数据输入数据库中,对设计的数据库加以验证。三是对信息系统的评价能力。依据已积累的经验,对所使用的软件工具和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它们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其缺点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并对它们将来的应用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四是信息的表达能力。教师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教师应首先能够把信息处理的结果通过适当途径(E-mail、BBS等)传送出去,其次能把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运用的过程形成报告,并能进行报告。

3.教师应具有信息教学设计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现是教学技术的现代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已由传统的单一的板书形式转变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大学生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提供了方便。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最优化的设计,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师要为知识需求者提供学习指导和知识的传授发挥作用。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格,拓展知识结构,完善信息结构,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的知识技能,磨砺自己的思想品格,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建设

1.帮助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最迫切的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变革。高校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强化信息意识。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具有信息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该从以前的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是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信息化教育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着重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从接受式教育向批判式教育转变,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精神。

2.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现在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快,职业流动频繁,适应未来工作的技能总是在变化和更高的要求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争取不落伍,因此高校必须对教师提出终生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学习,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能,不断探索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制订“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训作为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对于教师的培训要着眼于教学课件的开发和信息课程的设计上,使他们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新进展,了解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掌握课件制作技术、设计并制作网页和网络管理的知识。

3.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1)提高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但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教师已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要不断地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对应各种学习课题的学习途径和学习信息的能力,逐步培养自己适应在教育信息技术引导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2)指导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是关于将新的教育教学媒体有机地、合理地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理论。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就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媒体,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需求,高效率地发挥教育教学媒体的设计功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高效率地进行。

(3)培养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能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许多内容,常用于教育教学中的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网络查询、网上进行教学的方法、多媒体CAI基础理论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基本过程和通用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得到了重新构建,所以,高校必须培养教师接纳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使教师成为胜任新型教学模式的操作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4)培养教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能力。学科整合可以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或开发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整合,或全方位的整合。高校应指导教师根据所教授课程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原理,去探讨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熟知自己所授学科目前整合水平处于什么层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度。

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培养计划,通过系统的教育信息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使教师的教育信息素质逐步达到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铁江.对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7,(10).

[4]于丰、杨小华.高等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新要求[J].中国建设教育,2008,(2).

[5]王立群.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7,(4).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