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设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09-03-20谈明波汪永仓
谈明波 汪永仓
摘要: 分析了青海省湟中县设施畜牧业发展现状,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青海省湟中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湟中县设施畜牧业的发展。
关键词:设施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青海湟中
中图分类号:F3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388-02
1发展现状
2009年以来,湟中县紧紧围绕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突出抓好畜棚建设,奶牛、肉牛、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使全县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1.1畜禽生产较快增长
2008年上半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4%,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407元,占年计划的51%。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14.4万头、7.96万头、20.3万只和29.5万只,出栏分别达10.6万头、3.05万头、19.3万只和16.7万只;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14 957t、790t、34 100t和227t。
1.2畜棚建设扎实推进
2002~2007年,通过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省、市畜棚建设等项目,累计修建牲畜暖棚24 243座,共计77.67hm2,其中,60m2的有2 212座,30m2的有17 824座,500~600m2的有25座,其他标准的有4 182座。2009年暖棚建设总面积可达到33hm2,其中,市财政下达畜用暖棚建设项目资金470万元,计划修建暖棚950座,共计5.7hm2,现已落实项目户950户,完成投资305万元,修建畜棚617座,计3.702 hm2;省农牧厅下达畜用暖棚建设项目资金215.6万元,计划修建暖棚220座,计1.32hm2,现已完成投资118万元,修建畜棚120座,计0.72hm2。
1.3畜禽良种繁育取得新进展
18个乡镇兽医站改造全面完成,修建业务用房4 360.9 m2,配备各类设备749台套;新建12个牛改点,维修17个牛改点,牛改点总数达到29个,绵改点5处,购置各类改良器械384台件,举办良种繁育培训班296期,培训人员1 956人次。共引进良种45 208头(只),推广良种雏鸡61万羽、火鸡4 500只,完成牛改64 966头,其中冷配36 189头,绵改167 543只,猪改81 869头。根据调查测算,通过改良增收4 926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120元。其中牛改增收2 674万元,绵改增收1 597万元,猪改增收655万元。猪、牛、羊良杂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52%、59%,比2002年分别提高了15、17、15个百分点,猪、牛、羊母畜比例分别达到9、45、47个百分点,比2002年分别提高2、5、7个百分点。
1.4生猪生产逐步恢复
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扶持、母猪补贴等措施的落实,生猪生产得到恢复。2009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14.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93万头,出栏生猪10.6万头,猪肉产量达7 950t,繁育仔猪2.4万头,目前继续积极补栏。落实生猪养殖项目6项,总投资3 317.25万元,分别是10万头仔猪繁育基地、永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田家寨镇永丰村万头仔猪繁育基地、拦隆口镇班仲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改扩建、青海省八眉猪种猪资源建设等项目。已完成投资923万元,修建猪舍8 344m2,消毒室、草料棚等辅助设施1 520m2,引进母猪100头、公猪10头,购置设备10台套,种植饲料11.2hm2,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1.5奶牛养殖快速发展
湟中县存栏牛7.96万头,其中良杂种奶牛4.2万头,占牛存栏数的52.76%,生产牛奶34 100t。初步形成了以上新庄、鲁沙尔、李家山等8个川浅及城郊乡镇为主的奶牛养殖重点区。全县存栏百头以上的奶牛养殖重点村有44个。2009年已经开工建设3个奶牛养殖小区,计划投资1 773.2万元,分别是田家寨镇李家台奶牛养殖基地、田家寨藏地堂奶牛养殖基地、大才乡大才村奶牛养殖基地(2期)。现已完成投资990万元,修建暖棚1.16hm2、挤奶站3座、牛改点1座,消毒室等辅助设施1 540m2,引进奶牛650头,种植饲草73.3hm2,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1.6肉牛养殖稳步推进
存栏肉牛3.55万头,出栏肉牛3.05万头,牛羊贩运育肥户达到3 600户,贩运育肥牛羊12.1万头(只),其中贩运牛2.27万头、羊9.83万只,育肥出栏牛2.15万头、羊9.55万只,累计投入贷款1 825万元,实现收入达1 706.7万元。已开工建设肉牛繁育基地7个,总投资3 010万元,分别是上五庄镇九道河乳肉牛繁育基地、大才乡前沟村肉牛繁育基地、大才乡小沟村肉牛繁育基地、上五庄镇纳卜藏村肉牛繁育基地、上五庄镇小寺沟村肉牛繁育基地、田家寨镇阳坡村肉牛繁育基地和三绿合作社肉牛繁育基地。已累计完成投资1 258万元,修建暖棚2.12hm2,消毒室、草料棚等辅助设施1 140m2,引进繁殖母牛150头,种植饲草76hm2,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156人次。
1.7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计划实施畜牧业项目8项,总投资5 844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 480万元,贷款2 200万元,群众自筹2 164万元。已完成投资1 06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80万元,贷款76万元,群众自筹905万元。
2存在的问题
湟中县畜牧业生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畜牧业投入不足。一方面,养殖农户缺少有效抵押物,贷款落实难;另一方面,畜牧业发展缺乏重大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全县畜牧业以千家万户养殖为基础,养殖较为分散,集中养殖面积小,与现阶段“人畜分离、集中养殖”的要求差距大。
3发展对策
湟中县畜牧业生产将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集中养殖,建基地、扩规模、创特色、增效益,突出发展奶业,加快发展肉牛羊,稳步推进生猪和家禽生产,力争实现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12亿元,增长12%;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5%;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798元,增长12%。
3.1在养殖基地建设上实现新进展
抓好养殖基地建设,在2008年的基础上,2009年新建各类养殖基地14个,抓好基地技术培训和指导、良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将基地尽快建成投产。
3.2在“一村一品”特色养殖专业村创建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宜猪则猪、宜牛则牛、宜羊则羊的原则,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特色养殖专业村,力争全县生猪养殖重点村发展到80个,肉用牛羊养殖重点村发展到76个,牛羊贩运育肥村发展到32个,奶牛养殖重点村发展到36个,各类规模养殖户达到3 597户。
3.3在科学养畜技术应用能力上得到新提升
实施畜禽良种工程,通过引进、改良,使全县猪、牛、羊良杂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53%、60%,母畜比例分别达到10%、48%、51%,分别提高1、3、4个百分点;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为契机,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在12个乡镇的20个村培训养殖能手800名,科技带头人、畜产品经纪人及专业合作社组织领办人60名,累计培训农民2.4万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0人次;切实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耳标佩戴率达到100%,有效防止因调运动物引发疫情,力争不发生重大畜禽疫病。
3.4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上求得新发展
在产业经营上做到“三个结合”,即与省市基地建设项目相结合、与整村推进项目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相结合,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更好地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带动农户在2008年的基础上新增1 700户;大力发展“托管养殖”,推进企业、养殖基地把整村推进项目引进的奶牛进行“托养”,使基地建设与整村推进项目得到有机结合,促进整村推进项目效益的长期发挥,发展“托养”户达到1 000户以上,“托养”奶牛1 000头以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对起点高、规模大、经营机制活、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企业,在信贷、投资、贴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壮大。从现有的县级龙头企业中择优申报国家及省、市级龙头企业,将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非龙头企业培育为龙头企业,年内扶持市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扶持成立养殖协会2个。
4参考文献
[1] 黄炳荣,查振国,王伟明,等.发展生态畜牧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临安市乐平乡为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177-178.
[2] 沙志娟,常顺强,许忠霞,等.浅谈畜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5-6.
[3] 黎强,刘德洪,梅中香.綦江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85.
[4] 申秋红.浅谈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28-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