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区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思路
2009-03-20戚继胜陈春
戚继胜 陈 春
摘要: 分析了现代农业物流的重要地位及高港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优势条件,提出对现有农产品流通平台进行重构,以大力推进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思路;江苏泰州;高港区
中图分类号:F252;F320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373-02
现代农业物流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与分销等从供应源至需求源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组织、控制和管理。不仅可以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可以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高港区地处泰州市的南大门,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宁通公路穿境而过,长江大桥即将建成,沿江高等级公路过各镇而行,况且有深水码头的天然港口——泰州港,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物产丰饶,盛产的银杏壳薄粒大(俗称大佛指),有极丰富的营养价值,举世闻名,远销国外;种植的泰半夏因地理位置独特,在医药行业应用广泛;花卉园艺中心培植的蝴蝶兰、少女兰花大艳丽,在室内摆放,不仅富丽堂皇,而且花期较长,是元旦、春节每家每户装点家居的佳品;永安的江鲜、刁铺的羊肉、大泗的牛肉,使前来品尝的宾客赞不绝口;消防设备、体育器材、医疗器械、绳网带销往全国各地,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成为必然,而巨大的商流必须靠物流来实现。
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必须对现有农产品流通平台进行重构:
一是强化农产品流通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是发展的前提,要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经验和先进地区成功的范例,做好产区市场建设规划和销售区市场布局规划。产区批发市场应选建在农产品集中产地,既要考虑交通条件,又要顺应原来的农产品集散规律,销售区批发市场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可能的辐射范围布局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优势产业集中布局,增强其吸引、辐射和吞吐能力,形成调节城市农产品产销平衡的指挥系统,使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集散中心。
二是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组织是保障,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建立流通合作组织,鼓励原有农产品批发和储运企业发展专业的农产品企业集团,开展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民运销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等各层次各类型农村合作经纪组织,充分发挥其连接生产与市场、农户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引导和帮助农村经纪人、各类农村经纪合作组织形成“企业+经纪人+农户”、“专业市场+专业协会+农户”等合作关系,走产供销相结合的路子,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
三是注重发展加工配套产业。配套是关键,大力发展包装和流通加工,通过分类和分类包装,适度加工后小包装等服务实现农产品增值。特别是对银杏等地方特色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促进农产品出口,完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便利店等多元流通平台,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经营方式的现代农副产品市场体系,以此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形成以港城为重点、镇街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泰州市福齐天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在本区和周边设立了23个连锁店,利用物流配送系统,服务优化组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减少损耗,降低成本,在更大的程度上让农民分享运销利润,得到更大的实惠,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促进了消费安全。鼓励生产加工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增加订单农业比重,由生产加工企业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监督农户生产。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农村租赁土地,建设农产品直采基地,鼓励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向城市超市、便利店等零售终端配送农产品,实现产销对接链条。
四是加大对品牌培植扶持力度。品牌是核心,大力支持农产品经营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围绕创建名牌农产品,打好现有的“刁铺羊肉”、“大泗牛肉”、“永安江鲜”等品牌,依托泰州港、水兵母亲城、泰州大桥、雕花楼等旅游品牌,打响更多的农产品品牌。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的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
五是加快农产品信息化建设。信息是灵魂,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引导,使村村都要建立信息服务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交易者提供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价格信息、农业科技信息,提供市场预测分析,按照市场需求指导生产,引导销售。推进“网络进市场,电脑进商户”工作,提升市场信息收集、处理、传输能力,动员更多的物流企业入网,扩大信息来源,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把众多产权分散的同类经营户通过网络纽带集中起来,为统一采购、配送创造条件。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引入现代化科学经营管理手段,逐步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实现配送中心与销售终端的微机联网。引导农民开展网上交易、定单交易和电子统一结算业务,减少环节增加收入。
六是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人才是支撑,要通过外引内培,壮大专业队伍。第一,引进外籍外地高级管理人才;第二,从重点院校选拔借调科研人才或与重点院校结成对子,建立科研教学基地,提高农产品尤其是特色产业的含金量;第三,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现代农业物流专业,培养高港本区农业生产、加工和农产品市场开发营销的乡土人才、营销人员,从而建立起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队伍。
参考文献
[1] 黄立君,杨广林,吕金庆.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与信息化建设[J].农机化研究,2007(5):250-252.
[2] 张德新.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与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29.
[3] 史健.论安徽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485-488.
[4] 赵勤,佟光霁.浅议中国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J].商业经济(哈尔滨),200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