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药的合理选购与使用
2009-03-20李清尚少华
李 清 尚少华
摘要: 针对当前蚕药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选购蚕药的指导性建议,以期为广大蚕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药;选购;使用
中图分类号: S884.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331-01
养蚕业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人民生活、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养蚕过程中,蚕病的防治非常重要。蚕体较小且密集,在饲育过程中,一头蚕发生蚕病,即可相互传染,蔓延整个蚕室,且可传播至一批蚕,造成严重的损失。如何防治蚕病,提高单产,最主要的是在“防”上,农村流行的“有收无收在防病”,正反映出蚕病对蚕茧生产安全的威胁。在有效减少蚕病的发生的问题上,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养蚕技术外,如何合理选用蚕药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多年经验,着重阐述了蚕药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蚕药的合理选用,以供广大从业者借鉴。
1当前蚕药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蚕药生产企业不按规范操作,为迎合销售人员和蚕农的心理,生产一些有效含量不足的蚕药,其产品价格较低,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部分蚕农重价轻质,只顾眼前利益,滋长了不合格、假劣蚕药的销售。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竟敢冒充GMP认证的企业生产其产品,有的根本不含有效成分,然后再低价倾销,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有的蚕药使用后,不仅不能治病,反而造成更大损失。在蚕药市场上,一些蚕药生产企业违反规定使用标签和说明书,随意夸大疗效,误导蚕农。有的蚕药出现套号现象,有些药厂的产品2个或几个产品使用同一个批准文号。
(2)蚕药供应销售人员结构复杂,有持证销售蚕药的个体户,还有无证经营的摊点和流动小贩。一些蚕药经营点违反规定经营假冒伪劣蚕药,如:经营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的蚕药,质量不合格和过期失效的蚕药等,个别经营者仍在经营禁用蚕药和无GMP标识的蚕药等。
(3)蚕药监管不力的局面一时难以解决。蚕药属于兽药范畴,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兽药生产和流通的管理法规不完善,执法力量薄弱,对假冒伪劣兽药产品打击力度不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蚕药市场的净化还需要一定时间。
2蚕药的选购和使用
2.1蚕药选购
(1)购蚕药时应选择信誉好、持有《蚕药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蚕药经营部门购买。成件的蚕药产品有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检查内包装上是否附有检验合格标志,包装箱内有无检验合格证。必要时向经营者索要有效票据。
(2)蚕药的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必须注明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或批号)、品名、有效成分、含量、规格、作用、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效期、并标有“兽用”字样等。
(3)要选购正规和信誉度较好的蚕药生产单位的产品。因为这些单位的生产检测设备和手段相对先进,蚕药质量比较稳定可靠;与此相反,有的厂家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简陋,检测手段不健全,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厂家因受利益驱动,铤而走险,有意造售假劣药品。因此,在选购蚕药时不能只图便宜而不顾质量,同一种蚕药,如果价格太低,极有可能为假劣药,应购买市场信誉度较高的蚕药,以免上当受骗。现在市场上的蚕药种类繁多,许多蚕药的药品名虽然不同,但有效成分相同,所以要谨慎选购。
(4)注意检查蚕药的封装情况和内部质量。检查蚕药的封装,也能看出蚕药是否合格。用塑料袋封装的,注意检查封口是否严密。用安瓿封装的,注意检查安瓿是否洁净,封头是否圆整,安瓿上喷印的字迹是否清晰、完整。出现任何封装问题的蚕药,都不要购买。检查盒装针剂有无碎瓶、空瓶;在观察蚕药的内部质量时要仔细,如包装内是否有结块,针剂是否异常、变色,粉剂药是否明显受潮。不同剂型的外观质量鉴别:①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否则不宜使用;②粉剂:主要观察有无粘瓶、变色、结块、变质等,出现上述现象不能使用。③水针剂:外观药液必须澄清,无混浊、变色、结晶、生菌等现象,否则不能使用。
(5)选购优质蚕药是有效防治蚕病的关键,不要盲目轻信广告宣传和商家的推荐。选购到质量可靠、疗效确切的蚕药,需多方面共同努力,政府要监管,行业要自律,体系要完善。
2.2蚕药使用
(1)蚕药使用要对症下药,在迅速确定蚕病的情况下,及时选配恰当的蚕药进行防治。蚕药使用应符合蚕病病原的特点及蚕病发生规律,细菌性蚕病要连续加倍药量,添食抗生素2~3次。僵病最好选用灭僵灵等防僵粉剂,每天体消1~2次,再结合熏烟消毒,直至僵病消失并注意掌握每次消毒的时间等;病毒病的防治主要靠平时的预防和管理,如血液型脓病一般在5龄中后期暴发,到那时再防治就太迟了,千万不能相信和依赖脓微灵、亮蚕灵、脓病清、脓病一滴灵、农蚕欢等类似的蚕药。养蚕期间要注意环境调节、加强眠起处理、淘汰弱小蚕、隔离病死蚕、增强蚕儿体质等综合措施的配套使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避免孤立依靠使用蚕药。
(2)蚕药使用要科学规范。常规预防不能随意中断,在无蚕病发生时,也要按技术要求按时施药,做好蚕病预防,把蚕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平时不预防,有病乱用药,既浪费了大量药费,又贻误了治疗时机。要注重做好养蚕前的消毒和回山消毒工作。
药物的浓度要准确配制,根据药品的使用说明,按所需浓度准确配制,以防过浓造成药害和浪费,过稀达不到防治效果。例如:漂白粉有效氯极易散失,使用前最好能先测定,掌握有效氯的含量,以便准确配制消毒液或防僵粉,才能起到防病作用。
蚕药喷洒要均匀周到,不能追求简便,否则影响药效发挥。使用粉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时,要喷撒均匀,防止有些地方喷不到或喷撒过多。水剂添食时,要边洒药液边翻动,使每片桑叶正反面均有药液,以防有些蚕食不到药叶,起不到防治蚕病效果。
蚕药使用要更新观念,不能听信传言,不能用医用药、兽用药代替蚕药,有些药名虽相同,但蚕用了无法吸收或药效下降。要注意一些药物的使用和保管条件,以防失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大蚕农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懂得科学用药,以减少蚕病的发生。
3参考文献
[1] 杨大桢,夏如山.实用蚕病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
[2] 严相顺.浅议蚕药的使用[J].四川蚕业,2002(4):34-35.
[3] 陈正余,郭联仁.浅析假劣蚕药的危害及对策[J].北方蚕业,1995(4):7-9.
[4] 陈端豪.目前蚕药产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蚕桑通报,200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