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地区麦田杂草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2009-03-20李茂辉郑雪宁谢小博
李茂辉 郑雪宁 谢小博
摘要: 通过调查分析,论述了咸阳地区麦田杂草优势种群演替的形势、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以为杂草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麦田杂草;种群演替;防治对策;陕西咸阳
中图分类号 : S451.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193-01
1咸阳地区麦田杂草优势种群演替形势
20世纪80年代,咸阳地区开始使用化学除草剂。当时小麦田杂草优势种群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性,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地块之间杂草优势种群有所不同。麦田杂草优势种群依耕作方式、管理方式、肥料的使用等种类的不同而异。近年来,使用化学除草剂防治麦田杂草已成为农民进行麦田除草的主要手段。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除草方式已被大面积使用化学除草剂所替代,联合收割机的大力推广替代了原始的人工收割,进而引起麦田杂草生物种群发生了重大变化,据调查,咸阳地区麦田杂草优势种群演替主要有以下2个重要特点。
1.1麦田杂草优势种群趋同化
目前,咸阳地区的麦田杂草中阔叶类杂草主要有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荠菜、麦家公等;这些都被列为恶性杂草。尤其以播娘蒿发生最为严重。据调查,仅播娘蒿数量就占总杂草数量的50%以上,鲜重和占地面积要更多。而原来曾为优势种的一些杂草,如小蓟、独行菜、反枝苋、藜等已成弱势群体。
1.2禾本科杂草异军突起,已成为部分麦田优势种群
由于阔叶类除草剂在麦田的长期推广使用,一些过去几乎没有或很少见的禾本科杂草,如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等,最近几年也在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已成为麦田杂草的优势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普遍性,个别严重地块其群体数量已超过了小麦植株,发生面积之大,扩展之快,损失之重是其他阔叶杂草无法比拟的。
2麦田杂草优势种群变化原因
2.1长期使用单一种类的除草剂
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种类除草剂,使一些敏感性杂草愈除愈少,种群数量一年少于一年,而使另一些难于防除的杂草,种群数量一年大于一年,其中抗性杂草尤为突出,日积月累,助长了这些麦田杂草的生长繁殖,而抑制了其他杂草种类的生长。长期作用的结果,形成常用除草剂非敏感杂草如播娘蒿、麦家公等阔叶杂草和非防治杂草节节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的繁殖蔓延,成为危害麦田的优势种群。
2.2长期使用单一的除草技术
人们一般都习惯在春季3~4月除草,基本上没有农民在冬前进行除草,虽然部分县区已从2006年开始向农户推广冬前化除技术,但收效甚微。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重大变化,人工除草在很多地方已被农民放弃使用。而人工锄草是改变杂草种群变化的一种比较彻底的除草技术,也是保护小麦生产、维持杂草生态平衡的有力手段。
2.3小麦新品种的更新推广和机械化收割为禾本科杂草传播蔓延提供了便利条件
以前农民不重视小麦换种,只是沿用自留种。近年来,由于新品种的加速推广,农民年年换麦种,部分麦种夹杂有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等,这些杂草随着麦种的流通而传播。联合收割机的大面积推广,更加速了禾本科杂草的蔓延。一旦麦田传入禾本科杂草,尤其是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等,因其特殊的生长习性,很难被除掉。而联合收割机在收小麦时,可以将其由这块田带入那块田,由这个村带入那个村,为杂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这些杂草在麦田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3~5年内由零星发生很快就可以达到和超过栽培植物小麦群体。
3防治对策
针对麦田杂草种群的变化,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杂草的危害。庞大的杂草群体,在麦田同栽培作物争地争肥争水争光,对小麦生产影响越来越大,一般损失量在10%~20%间,重者达30%~40%。其次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治。麦田杂草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物系统,优势种群随着除草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建立麦田杂草综合治理体系。
3.1科学合理地选择除草剂
(1)交替使用不同性质的除草剂。20世纪80年代,除草剂使用主要以苯磺隆类为主,90年代使用的除草剂成分主要以唑草酮类为主,如美国FMC(富美实)公司生产的40%快灭灵干悬浮剂;目前农民普遍使用的是唑草酮与苯磺隆复配为主的除草剂,如奔腾。不同成分的除草剂针对不同种类的杂草。
(2)各种性质的除草剂合理复配使用。对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混发的田块可复配使用。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或同一类型的除草剂,会引发杂草产生抗药性,破坏杂草生态平衡和恶性杂草泛滥,必须对不同类别除草剂进行合理复配。世玛、麦喜、巨星等是防除麦田杂草的有效药剂合理复配,对小麦安全无药害,相同用药量下以冬前防除效果好于春季。
3.2多种除草方式结合使用
(1)大力推广冬前杂草化学防治技术。小麦冬前苗期即小麦出苗后至越冬前,是小麦田间杂草防治的最佳时期。禾本科杂草二至四叶期,阔叶杂草二至五叶期为适期。据近几年来试验调查,这个时期麦田杂草大部分刚出土,杂草小抗药性差,此时用药量小、成本低,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飘移药害的发生,能使防治效果达80%以上。防治的最佳条件为:日平均气温10℃以上,晴天无风的时候喷洒,药剂充分发挥药效,以小麦返青期除草为补充措施。
(2)人工除草。在草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尤其是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利用人工除草可以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以达到斩草除根,保持麦田生态平衡的目的。
(3)发生节节麦、野燕麦、杂草的地块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后,对收割机要及时进行清车处理,防止杂草蔓延。清选种子,从源头控制杂草来源。使用腐熟的粪肥,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合理密植,轮作倒茬,把杂草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4参考文献
[1] 车晋滇.53种麦田杂草识别与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陶波,胡凡.杂草化学防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孙建伟,王恒亮,吴仁海,等.氰草津防除小麦田播娘蒿效果初报[J].河南农业科学,2008(11):92-93.
[4] 刘勇.麦田杂草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2006(11):48.
[5] 鲍翀.潘信地区麦田杂草化除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5(9):28-32.
[6] 孙艳侠.麦田杂草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综防措施[J].安徽农业,2004(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