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稻两优培九制种技术

2009-03-20孙继洲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0期
关键词:制种技术超级稻

孙继洲

摘要分析了影响制种成败的关键因素,介绍了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制种技术,包括田地的选择、育秧管理、移栽、水肥管理、花期调控、赤霉素的应用、人工辅助授粉、防病与除草、割叶和去杂去劣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制种技术的几点体会,以期为超级稻两优培九制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稻;两优培九;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080-02

两优培九是以扬稻6号为父本、培矮64S为母本杂交而成的产量高、品质好的籼稻种。两优培九的制种过程属于两系杂交法,其亲本中扬稻6号在东台地区一般全生育期为150d,总叶片数18.5张,穗长24cm,株高115cm,株型松紧适中,分蘖性中等,茎秆粗壮,生长清秀,成熟时仍能保持3张以上绿色叶片,每穗粒数160~180粒,结实率90%,千粒重30g。培矮64S属于籼型水稻低温敏雄性不育系,需在18~23℃的冷水条件下才能繁殖,不育感温较强,不育起点温度低(23.3℃),穗颈伸长度短,终花时间较长。东台地区种植表现为株高75~85cm,每穗颖花粒数150粒左右,千粒重20~21g,叶片较长,挺拔,叶色浓绿,剑叶呈瓦状,内凹。基部节间短,耐肥抗倒,在13.5h光照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在23.5℃左右,正常季节播种,易感稻粒黑粉病,表现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

两优培九种子的产量取决于有效成穗数、实粒数、千粒重。一般制种要求有效成穗数达到255~270万穗/hm2,穗实粒数60粒以上,千粒重18g以上。现将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1影响制种成败的关键因素

1.1 造成花期不遇的原因及对策

1.1.1原因。①播差期安排不当,可能造成花期不遇。②施肥总量过多过迟,特别是氮肥用量过多,造成贪青迟熟,生育期推迟;追肥过晚,抽穗期明显推迟,最后造成花期不遇。③父本对水敏感,而母本不敏感,长期浸水父本发育加快,经常脱水,如果父本发育快于母本,说明没按正常要求抓好灌水搁田,很可能导致父母本花期不遇。

1.1.2对策。氮、磷、钾三要素要合理搭配,具体肥料总量因土质好坏而定,一般瘦田多施,肥田少施。幼穗剥查,四期前若发现父母本幼穗分化进度不一,花期有可能不遇,则对偏早方可采用偏施氮肥的方法进行调节,最后实现花期相遇,或采用水控法,因父本对水较敏感,当父本慢于母本时,可上大水促父本,当父本快于母本时,可以适当排水搁田。

1.2低温自交结实造成种子纯度不达标及其对策

杂交稻种子群体中的母本两用不育系自交结实种子,是由于制种过程中预期不育转换期间,出现了诱导可育的低温天气,导致母本部分小穗恢复可育而自交结实,以及母本群体中因“育性漂移”现象产生的自交结实和由此引起的株间授粉结实而产生。因此,要求在制种安排上不仅要考虑抽穗扬花期安全,即扬花授粉期间不出现连续雨日、高温伏旱及低温冻害;更要考虑育性转换敏感期安全,即母本幼穗分化Ⅳ-Ⅵ期不出现连续3d日均气温低于24℃的天气,避免母本受到不育转换期间的低温影响而引起自交结实。水稻进入成熟阶段,不育系植株地上节长出的分蘖抽穗自交结实。①当出现低于24℃的低温时,可以上深水保持田间的地表温度。②适时收割,从割叶到收割37d为最佳收割期。③学会分析自交结实株,及时拔除,或采用化学药剂,抽穗前8d左右,用0.2‰杀雄2号药液750kg/hm2均匀喷施母本,隔2d后用0.1‰的杀雄2号药液750kg/hm2再喷母本1次,确保杀雄彻底。喷药时应在上午露水干后开始,在下午5时前结束,如果在喷药后6h内遇雨应迅速补喷1次。

1.3花期连续阴雨的影响

当抽穗扬花时遇连续阴雨,造成父本不能正常扬花,严重减产,目前没有更好的对策,主要是把握好播期,使抽穗扬花期避开阴雨天气。

2制种关键技术

2.1田地的选择

必须满足杂交水稻制种所需要的条件,如要有隔离带(附近100m内不能有其他品种的水稻)、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等,以利于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2.2育秧管理

2.2.1浸种。浸种前将种子晾晒几小时,以便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浸种时1kg种子用25%使百克0.4mL,加上30℃左右的温水1kg浸48h。

2.2.2催芽。父本采用白天浅水日晒、晚上排水催芽的方法,可发挥较好的催芽效果。母本一般不需要催芽。

2.2.3选择最佳播期。籼两系制种主要以叶龄差来选择播期,同时参考时差和有效积温差。母本培矮64S主茎总叶片数13.5张,从播种到始穗80d,花期7d,盛花期主要集中在齐穗后的2~3d内;父本扬稻6号主茎总叶片数18.5张,从播种到始穗120d左右,父本盛花期只有3d左右。结合东台地区气候情况,确定父母本播差期30d左右为宜,叶龄差为5叶。东台地区具体安排日期可以参考2008的播期差(见表1)。

2.2.4播种。播种前10~15d,施猪粪或鸡粪4.5~6.0t/hm2作基肥,落谷前施制种专用肥750kg/hm2加碳铵112.5kg/hm2作基肥,并将秧畦整平,保持湿润。3期父本均采用地膜覆盖育秧方式,父本要匀播、稀播,第1期父本播种量187.5kg/hm2,第2期父本播种量262.5kg/hm2,第3期父本播种量337.5 kg/hm2。母本采用露天育秧,播种量在562.5~637.5kg/hm2之间,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25。播种后父本用17%幼禾葆3 750g/hm2进行封闭化除,一般母本不采用封闭化除。

2.2.5秧苗管理。1叶1心时施尿素225kg/hm2作断奶肥,2叶1心时施碳铵450kg/hm2作分蘖肥,3叶1心时施尿素450kg/hm2作壮秧肥,移栽前5d用制种专用肥225kg/hm2、碳铵225kg/hm2作出嫁肥。在水层管理上,父本同于常规稻,前期主要以湿润灌溉为主,后期以浅水灌溉为主。母本前期采用“白天上大水促苗,夜间排水扎根”的方法。秧苗期间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主要以防治稻飞虱、螟虫为主。结合当年的植保意见,一般秧苗期间主要防治3次。秧田期间要做好去杂工作,一般不采用药剂处理,主在是人工拔除杂稻、杂草。

2.2.6搁田。坚持“时到不等苗,苗足不等时”的原则。“时到不等苗”,是指水稻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母本的叶龄余数为3.5叶时必须开始搁田;“苗足不等时”,即根据苗数而定,当母本总苗数超过450万株/hm2时开始搁田。两者要统筹兼顾,既不可过早搁田,也不可过迟。如果搁田过早,会影响早发和低节位分蘖成穗;搁田过迟,会造成抽穗不整齐,从而影响结实率。为保证搁田质量,一定要开好田间一套沟,做到围沟、腰沟配套,以利于排水畅通,全田均匀一致。以搁至脚不沾泥、白根露出、叶色褪淡、茎硬叶挺、出现“鸡爪裂”为宜。

2.3移栽

移栽前人工施制种专用肥525kg/hm2和尿素150kg/hm2,或者施一铵300kg/hm2和碳铵375kg/hm2。适当密植,插足基本苗,母本培矮64S生育期短、植株矮,根据各地高产制种经验,获得理想的产量,一般来说增加种植密度比扩大行比效果要好。一般要求父本的株距13.7cm,母本的株距14.3cm,行距15cm,父母本行比为1∶12。父本以插2粒谷苗为宜,母本以插1粒谷苗为宜,如果母本每穴栽插秧苗过多,易造成黑粉病。

2.4水肥管理

以基肥为主,多施磷肥,注意防止后期氮肥过多而贪青。前期应早露田、多露田、晒好田,后期要防止断水过早。灌浆期喷施1次叶面肥。具体肥料运筹:基面肥施一铵300kg/hm2和碳铵375kg/hm2,返青肥施尿素150kg/hm2,分蘖发棵肥施尿素150kg/hm2,制种田一般不施穗肥,如发现长势差时,可施一铵112.5kg/hm2和尿素112.5kg/hm2或制种专用肥225 kg/hm2加尿素112.5kg/hm2,在割叶前施尿素。

2.5花期调控

花期调控是指促进较慢的亲本而控制生长较快亲本。可采用水控和肥控,由于水控价格便宜且操作方便,所以水控用得较多,当父本快于母本时可排水搁田,当母本快于父本时,可进深水促父本。

2.6赤霉素的运用

适时、适量、适法喷施九二○,对于控制穗上发芽至关重要。一般掌握在全田不育系(母本)分别抽穗5%~15%、40%~50%和60%~70%时喷施,喷施时以上午10时之前,即露水未干前为宜。赤霉素用得过多易造成千粒重降低,用得过少使母本的“包颈”现象严重,实践证明用赤霉素900~1 050 g/hm2较合理。第1次、第2次均以360g/hm2为宜,第3次视抽穗情况而定,喷后遇雨要补喷。

2.7人工辅助授粉

统一行动,科学赶粉(赶粉期不宜过长)。晴好天气在上午10时30分开始赶粉,下雨天气在雨后的下午赶粉,一般赶粉2~3次/d。人工辅助授粉可以缩短制种田的授粉时间,延长灌浆期,使籽粒充实、饱满、成熟度一致。

2.8防病与除草

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种子质量。随着制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发生也日趋严重,一般年份黑粉病发病率为5%~15%,主要是土壤、种子带菌和花期侵染,防治措施如下:在破口期用20%粉秀宁750g/hm2喷施1次,母本抽穗30%和50%时,用15%灭黑一号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675kg/hm2分别各喷1次,防治效果达99%。

2.9割叶

割叶易造成千粒重减轻,不割叶易使结实率降低。多年实践证明割叶的产量高于不割叶,所以一般采用轻割叶,即割去剑叶的1/3~1/2,但当在割叶前,花期预测中父母本花期相遇不够理想,在割叶时,对偏迟的一方进行深割叶,方法是把剑叶叶枕下一点连同剑叶全部割去,割破洞口,以不割到幼穗为标准。不割叶一般减产2%~3%,差异未达极显著,但由于种子的价格较高,所以采取割叶的方法比较经济。

制种田一般采用一次化除,用18%的丁苄1 800g/hm2加300g/hm2 10%农得时和150kg/hm2尿素匀均混合作返青肥。制种田中的稗草、莎草一般是人工拔除,不采用茎叶处理,茎叶处理易造成花期不遇。而当莎草较多时,可采用48%苯达松1 800g/hm2,喷施时注意父母本同时喷施。由于喷施苯达松易造成母本穗形变小,一般只在局部喷施。

2.10去杂去劣,保证种子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影响种子纯度的因素:一是未严格执行制种操作规程,包括达不到隔离条件,不能及时彻底搞好去杂、去劣工作等;二是生产过程中不适当的栽培管理与不适宜的自然条件引起自交结实;三是在收获、脱粒、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混杂等。去杂去劣关系到制种的成败,必须贯穿制种的全过程。杂交稻种子入库前必须测定种子含水量,严格控制含水量在12.5%以下,然后经过精选机筛选,可较好地剔除瘪粒、破损粒、杂质及部分有黑粉病的籽粒。

3参考文献

[1] 龚晓声,梁策,覃焕利,等.超级稻免耕抛秧不同施肥水平对比施肥[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68.

[2] 祝执行,王巩集,欧阳爱辉,等.新型抗倒剂对超级稻的抗倒及增产效果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09(6):38-40.

[3] 蔡晓谋,徐红辉,龚滇鹏,等.早稻超级稻品种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157.

[4] 林柳姬.超级稻的经济效益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9,27(1):6-9.

猜你喜欢

制种技术超级稻
我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5亿亩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袁隆平 回应减产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超级稻新增18个品种
2009年全国超级稻种植面积再创新高
南方超级稻-免耕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