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岭:黄土地上盛开幸福之花
2009-03-19严坡高延峰孟鑫
严 坡 高延峰 孟 鑫
走进河南省偃师市邙岭乡,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栋栋整齐的民房。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村道、一个个规划有序的基地、一张张温情绽放的笑脸……处处洋溢着蓬勃活力与昂扬向上的生机。
走进河南省偃师市邙岭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整齐的民房,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村道、一个个规划有序的基地、一张张温情绽放的笑脸……处处洋溢着蓬勃活力与昂扬向上的生机。
偃师市邙岭乡处于高贫水区,农业基础薄弱。恶劣的自然环境丝毫没有消弱邙岭人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没有阻挡住邙岭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邙岭乡党委、政府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和方法,使该乡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建设六大基地
“作为农业大乡,邙岭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上下工夫,以全乡农民的富裕为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邙岭乡党委书记丁宏波说。
为了进一步推动特色经济发展,邙岭乡依托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了黄杨种植合作社、大北农养殖合作社、古路沟村的核桃种植合作社、东蔡庄双孢菇种植合作社。
邙岭乡乡长苏智红说:“邙岭乡是个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镇,而农业基础又相对薄弱。乡党委、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提出了以建立六大农业龙头基地为契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战略决策。以杨庄、省庄、东蔡庄为中心打造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以丁门口、赵坡、东蔡庄、西蔡庄、牛庄为中心,打造生猪产业基地;以杨庄、省庄、赵坡为中心,打造蛋鸡产业基地;以古路沟、杨庄、省庄、兰庄为中心,打造核桃产业基地;以周山、牛庄、西蔡庄为中心,打造蔬菜产业基地;以东蔡庄、刘坡、赵坡、丁门口、杨庄为中心,打造双孢菇种植基地。”
邙岭乡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该乡于1983年引进黄杨。目前,黄杨连片种植已达1.5万亩,邙岭乡黄杨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种植户每亩最低可获益8000至1万元,最高每亩可获益113万元,黄杨种植成了村民们致富的最主要手段。
除了种植业外,养殖业也是邙岭发展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驱车沿岭而上,还没有走近,就能远远地看到,丘岭上一大片红顶建筑排列整齐,这是该乡牛新村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该养殖小区于2007年10月开工建设,2008年3月份投入使用,占地50亩,共有32个标准化猪舍,可同时存栏生猪近千头。目前,邙岭乡有古路沟养殖小区、丁门口养殖小区、牛新村养殖小区,全乡能繁母猪1.3万余头,约占偃师市的1/4,年出栏生猪28万头,年产值5亿多元;蛋鸡存栏量20多万只。
养殖业链条的延伸
如何延伸产业链条,是邙岭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邙岭乡党委、政府利用动物粪便发展沼气,建设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家园。截至目前,全乡户用沼气建设已完成3167座,21座中型沼气工程也已投入使用。
2008年是该乡的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年。古路沟村率先建立起了沼气服务体系,该村共408户,除了孤寡老人,95%以上的农户都用上了小型户用沼气。目前,已有60%的沼气用户加入了村里的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协会为沼气户提供全程服务,让农户们省了不少劲儿。
随着邙岭乡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也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该乡投资181万元的乡敬老院二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按照宾馆标准配备设施,院内的老人都能在房间内洗上热水澡,同时可容127名五保老人在此安享晚年;2007年和2008年先后投资300万元共修筑30多公里“村村通”道路,解决全乡14个行政村人村道路问题;连霍高速公路扩宽工程,附属物已清点完毕;兰-郑-长输油管道铺设工程已基本竣工。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加上邙岭人不懈的追求,勤劳朴实的邙岭人正以自己的辛苦努力换取家乡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