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人味蕾记忆

2009-03-18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味蕾巧克力美味

王 瑾

嘴馋的天性让我在“食界”不断发现美味,寻觅美味

岁月的流逝总会留下痕迹,那些伴随我们成长,曾经认为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滑过心头,被我们的大脑记忆不断激活,与我们的内心不断撞击,然后发生一连串化学生物变化,在体内积淀发酵,最终复制成难以破译的遗传密码,成为一生挥之不去的情结……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嘴角右下方就长了一颗黑痣,看相的说要么是美人痣,要么就是馋嘴痣。结果没长成美人,嘴馋倒是得到了印证。

上世纪80年代初,物资匮乏,家里仅有的几听糖水罐头是妈妈看望病人时带去的“贵重礼物”,那透明玻璃瓶里一块块金黄的菠萝、一瓣瓣橘黄的橘子,对我散发着奇妙的光电,像水中月、镜中花,看得到却吃不到,难过得直想生一场大病,美美地吃上那一罐尤物。

馋到极致,我会小心地拆一小袋学校里发的板蓝根冲剂,不是用水冲,而是直接倒进嘴巴里,只为尝那微苦中的甜味,让敏感而寂寞的味蕾兴奋地跳跃一番,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可笑。

我虽然不是美食家,也不善烹饪,但幸运的是,我的工作与吃有关,更幸运的是,如今的上海,食品供应不仅富足而且堪称鼎盛。嘴馋的天性让我在“食界”不断发现美味,寻觅美味。记得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曾自嘲:“我是一个很馋的人,我是一个吃饱了以后依然很馋的人。”此言真是精辟至极。

美食的工作让我吃得很繁杂,从我国的各地风味,到各国特色食品,从宁夏的手抓羊肉到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各路美味穿肠过肚后似乎未经大脑解码,一去便不复返。

那日逛七宝老街,看到一个路边摊在卖搅搅糖,当即买下,并当街边走边搅,引人侧目,心满意足之后给朋友发短信:“搅搅糖有童年的味道。”原来,搅搅糖搅乱了时光,我的记忆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童年。

有网友在网上发贴“记忆中的美食大典”,列出了近20种儿时最爱零食,有大白兔奶糖、酸梅粉、盐津枣、大大泡泡糖、果丹皮、跳跳糖、大头娃娃雪糕、金币巧克力、棉花糖、酒心巧克力、麦乳精等等,跟贴者众多。童年的味道,足以让人回味一生吧?

人是奇怪的动物,觉得失去的才是最好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物资丰富了,却怀念起了以前鸡汤的浓香、蔬菜的清香,甚至是鲜牛奶瓶瓶口那一层厚厚的油脂。

一日无意中邂逅了“五观堂素食”店的“干叶子茶料理铺”,是一个把吃喝玩乐一起打包的地方。除了可以自配有机养生素火锅外,还能自己做棉花糖、冰糖葫芦、搅搅糖、压各色面条、自磨豆浆。这里没有香精色素等添加剂,一切都是那么天然,那么纯净。店主在提供健康美味的同时,也勾勒出了自己的童年美食回忆,让每一位客人暂时回到了快乐天真的童年。

人体的味蕾约有九千个,除舌头外,口唇、舌底、上颚以及两颊都有味蕾。胎儿和幼童的味蕾比成年人要多,口腔的后部、舌底以及两颊的味蕾在早年时特别发达,但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衰退。我们现在抱怨食物没有小时候的好吃,原来是走进了味蕾记忆的骗局,这也许能解释很多老字号餐饮店为什么会随着一代人味觉的退化而淡出。

猜你喜欢

味蕾巧克力美味
LOVE, XO
吃不完的巧克力
当味蕾遇上棉花糖
危机!未来可能吃不到巧克力
你好像很美味啊
串起来的美味
巧克力布丁
刺激味蕾的春夏色彩盛宴
春天的美味
年龄与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