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深:俗世之乐
2009-03-18质数
质 数
满街都是“抱团取暖”的商家广告,但深圳人喜欢自比香港,看关口外虽然气氛比自己紧张,但维港的灯,却似乎比往年还亮,也多少放松了些。至于广州人,则比深圳人更有市民精神,在心里其实没那么悲情,满眼看到的是跌的菜价和肉价。
普通人只得看到眼前的乐,俗世生活,总是和景气无关。
深圳:
过关消费,大家谁救谁的市
从圣诞节到春节这段时间,是深圳到香港的口岸最忙的时候,在深圳罗湖、福田过关的人,从早排到晚,以至于口岸工作人员,不得不拉起蓝色的通道线,分隔着购物团队汹涌的购物热情。
来来往往的人,多是拎着大皮箱,尤其是赴港游客,之前的一两个月,皮箱里面经常装的是进口奶粉,以至于香港很多万宁店,奶粉都卖断货了。现在则装的是打折的衣服、鞋和手表。
上个月在香港买了两双鞋,店员很开心,问,你们是从深圳来的吗?我说,不是,是广州。
她说,好啊,谢谢支持香港经济。加油广州。
我们就说,加油,香港。
我的朋友MINI说,在深圳工作十年了,最近五年,从未在深圳买过衣服和化妆品,从深圳罗湖过关,几十分钟,就出现在香港的中环了,选择打折的时候去,买名牌比深圳便宜。打折的名牌,终归比“山寨”衣服要体面,价格又实在。
以前,香港买回来的,或者香港亲戚带回来的,意味着很是稀罕。自由行之后也颇有一阵子仍是如此,最近两年,到香港消费,已经不是潮流尖端,而是省钱之道,粤深两地的香港购物团,早就扩散到师奶一级了。
经济危机,至少在市面上看,香港比深圳和广州,受害更深。因为香港国际化程度更高吧。上个月香港千家餐馆联手,推一元鲍鱼燕窝救市——香港的餐饮业和粤深一脉相联,但却更实在,说一元,就是一元,说鱼翅就是鱼翅。所以也有美食团涌入。广州人是这样的了,对名牌不那么热衷,却始终觉得燕子的口水,真的是好东西。加上血浓于水,救市的热情伴随人民币对港币小幅升值,相当高涨。
有趣的是,香港人也到深圳扫货。往年都是粤深两地的游客去香港买名牌,香港人到深圳买些徐福记糖果之类。今年有趣了,大家都趁经济危机扫名牌。
香港的朋友也颇谙省钱之道,有香港朋友说,觉得深圳的名牌打折似乎更厉害。而且他说,感觉深圳开始得早,因为大家钱包里面的钱就是这么多了,扫货也只能扫一轮,谁先打折就先扫谁。
所以深圳华强北也是人山人海,和中环没两样,深圳天虹商场和人流也直逼香港海港城。
东西便宜得让大家心慌,不知道事情严重到什么程度,这个年过得谁都不踏实。从广州奔向深圳,从深圳奔向香港,或者是听风是雨,三地乱蹿,在完全不对称的信息中间寻找不靠谱的打折线索。
省钱看上去比赚钱容易,打折让人心花怒放,就是不买,看看,也乐。金融海啸打压的是浮华,不是人生的俗趣。
广州:
到泰国过春节
欧元升值,就去日本,日元升值,就去韩国,韩元升值,就去泰国。大家终于国际化了。可以看着汇率订旅游线路了。
到泰国去。到泰国去。身边朋友纷纷叫着。去香港购物是平常事,但年年都去泰国购物的,也大有人在。内衣、牛仔裤、燕窝,都是好选择。广州人有市井理智之外的一点狂热,到异国看到熟悉的内衣牌子,会像遇到亲人一样。
不久前广州人被困泰国机场的情形,大家没忘,但广州人会算这个账,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国家来说,数万游客滞留机场,可是“大件事”,这回泰国游的价格,绝对是触底的。
广州人本来喜欢新马泰连游,这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境游刚火时候的传统线路,很多老广爱旅游,第一个目的地,可能是首都北京;第二个,很可能就是新马泰了。
2005年,印度洋海啸之后,有一段时间,身边的人纷纷去泰国,不但因为便宜,也因为泰国旅游部门强势促销。旅游是泰国的支柱产业,记得那一年朋友参加泰国豪华游的团,高兴地说,旅行社还安排和泰国总理他信共进晚餐呢。人家总理还真是支持旅游业啊,真是人民的好总理。
也是从那时起,独游泰国的线路多起来。看海、购物、礼佛,都是广州人出行的传统项目,燕窝、古法按摩,也是最爱。价钱又不贵,深度游还是显得有品质。
今年金融海啸之后,泰国游又降价了,可见海啸是泰国游的灾星。当然不是受这次的海啸影响,而是受国内政变影响。总理好不好,对国际政治不懂,不该妄下评论,但真没想到泰国也会政变,感觉泰国人特没脾气,特客气,遇到多大的事,都是心平气和。
这回泰国人还是不含糊,国家旅游局局长亲自到广州。直接带来的实惠是,4个月免签证过境政策实施后,230元的泰国游签证费将被取消,对于平时报价只有两三千元的泰国游而言,价格将再降10%左右。要知道,2000元钱,连从广州到东北的单程机票都不够买,为什么不改成到泰国的海边去晒一星期太阳呢?
到泰国过春节,导游会讲粤语,当地华人舞龙狮,电视台会放香港歌手的歌,虽是异乡,也没有乡愁。去泰国,还可以不用和春运大军挤在一起。人家北上,我们南下,讲求的是逆市而动的彩头。
广州:
送礼随行就市
广州人最讲意头了。虽然平时喜欢吃得清淡,最怕“上火”,但一到过年,为意头,也会买些平时不吃的东西。比如“利是糖”,为的是“利市”,煎堆、油角都是油炸食品,这在广州,本来是饮食大忌,但在过年前,大家也放开标准了,毕竟,油炸食品还有“开油锅”的功能,“煎堆碌碌、金银满屋”,这民谚中提到的煎堆,更是新年伊始的招财进宝行动的绝佳代言人。
以前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做,这两年,自己“开油锅”炸东西的人少了,这些东西都在超市中买,一开这个头,可坏了,这些老广州的小吃,居然也登堂入室,有的居然和月饼差不多,被装进大礼盒里了。去年有朋友拎着装进礼盒的煎堆到我们家,我就着实诧异了一阵子,真是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了,胖胖的煎堆以前都是在街坊家的红色塑料果盘里,现在一下子郑重其事地躺在一个月饼盒里,盒子上不清不楚地写了一写广州的历史典故,让这小点心做出文化遗产的姿态,一副六亲不认的样子,相当好笑。
今年可好了,超市里的好多东西,都瘦身了,行话叫没有“过度包装”,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利是糖好多都是散装的,煎堆、油角都用装蛋糕的包装袋装,终于恢复了市民生活中的主角的形象,从十三不靠的偶像剧中走了出来。
都是金融海啸惹的祸,让你环保,你一定要左一层右一层包装,现在好了,不环保都不行。可见利益比道德教化更有效。
年货变朴素了,送礼也随行就市。
年底结婚的特别多。广州人结婚,有回礼的习惯,你送一个红包,人家会还你一个红包。一般回包中包着十元,五元,大家同喜的意思。最近,朋友在五星酒店摆酒,一早通过姐妹放出话来,除了经济危机,再加上自己和老公,也是大龄男女,承蒙大家这么多年操心,今年结婚不收礼。这在广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该送的红包请放心照送,但婚礼主办方会回一份大红包给你,送六百回三百,大家抱团取暖,对抗时艰。
挂历成本高,送台历,台历成本高,送贺年卡,贺年卡成本高,就发个短信。燕参鲍翅成本高,就送油果煎堆小点心,三五千元是年终奖,红包中包着一枚硬币,是“利是”,图的都是大吉大利。
年节将至,不少广州人都说,今春的花市,无论如何要买上一株桃花,好好旺一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