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正在演出中

2009-03-18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舒淇犀牛话剧

晓 婷

1月,北京,大风,无雪,干燥。

这个城市,每天上演无数演出,真实的、虚幻的,喜怒哀乐。

话剧、演唱会、电影,今夜牵着你的手,去看什么?

那夜的恋爱犀牛

孟京辉那天很糗。谢幕的时候,他的第一句话是道歉。“因为剧场规定,有位观众把零食放在入口外。我以为是工作人员的,结果就拿起来吃了……”

观众爆笑。之后的交流充满了默契、惊异、相惜。

有位女孩专门从广州赶来北京。她的发言基本上是一个故事:9年前,男友为了《恋爱的犀牛》没有赴本来的约会。她不理解。9年后的今天,她专门来北京看这场重演的话剧,看完后她决定原谅男友的失约。

但她男友也许难以接受这个原谅了。两人分手已经9年。

很多来看这场力量版《恋爱的犀牛》的观众,都是来怀旧的。短短9年,当年的大学生都已经30岁,是个开始回忆的年龄。

在北京,这样的年轻人很多,他们飘荡、恋爱、分手、结婚,他们心里也许已经不那么认为自己很年轻了。可北京就是这样的,你能接触到最好的导演,最好的话剧,最好的演员,中国没有一个城市如此,它带着无可置疑NO1的味道,巨大拥挤,好像到处都是人,但是你不一定能找到最爱的那个人,我们内心盲目。

比起最早郭涛、吴越版本的《恋爱的犀牛》,此次由新人表演的版本,确实有很多可说的。一个是场景的变化,空中悬挂的床,中间可跑步的床,背后的条形镜子效果,漫天的雨水……甚至,从舞台的一角还燃烧起了硕大的火花。

演员们唱的歌曲开始有了《月亮之上》的旋律,搞怪的风格也引得现场爆笑不断。但我更想念郭涛版本中的那首歌曲“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但这首歌曲在新版的大气磅礴的舞台设计中,被淹没了。我没能找到过去的那种感动。

这是个依然给人感动的剧作。当男主演在悬挂的床上发疯似地呼唤自己爱人,当他一次次坚定地说“我爱你”,但他无法改变自己被拒绝的命运——所有人发现了这个世界的错乱。这不是关于爱的话剧,这是关于人选择内心在世界位置的作品。上帝把你放到了这个世界上,决定了你在世界的位置,但你的心放在哪里,还是掌握在痛苦的人类手中。

安可,飞轮海

前一天的晚上,才和阿J吵了一架,第二天拿到飞轮海演唱会的票的时候,想了很久,还是拨通了他的电话:“晚上有空一起去看飞轮海的演唱会吗?”“飞轮海是谁?”“你去不去?”“……好吧。”

进场的时候,演出已经开始了,我们弯下腰有些不好意思地穿过重重座位,身边是85后尖叫的女生,台上烟雾缭绕,动感十足,四个花样美男唱着:“小小大人物,你的诞生是上天的礼物……”我们坐在第一排,音箱就在前面轰轰作响:小小大人物……小小大人物……身边的女生摇着手里的荧光棒喊:吴尊!吴尊!我忍不住也想跟她一样蹦起来喊:嘿,吴尊,我爱你。

其实北京的女生是这样的,喜欢什么就直接说,不喜欢拐弯抹角,她们爽直、物质、现实,如果看到喜欢的东西,想买的话,如果身上有十块钱,那么她会花九块钱,只会留着一块钱。总之自己做主喜欢就好,所以即使到处都在说危机,说工作难寻,但这场演唱也依然几乎爆满,为什么有偶像,为什么有粉丝,可能我们有时需要一个遥不可及的寄托,尤其在青春年少的时候。

演唱会中间上空悬挂四块巨大的LED,唱出来的每首歌都打上了字幕,这确实让人感觉不错,“我超喜欢你,超喜欢你不能分离”,四个男生走到哪一边,哪一边就尖叫四伏。原来这叫跨年演唱会,因为明天就是2009年了。我从来没这样度过最后一天。

我印象最深的一年的最后一天,是2005年,所有人正在办公室电脑前敲打键盘,突然天空落下了鹅毛大雪,大家都站起来了,站到落地窗前,平时从来不苟言笑的领导说一句,真好看啊,快拍下来,北京终于下雪了。

现场灯光又亮了起来,花样美男们挥着手说:明年,再见。舞台徐徐下降,然后,慢慢全黑了。

全场响起了尖叫的“安可、安可……”,1分钟、3分钟、6分钟……突然一阵鼓点响起,灯全亮了,中央又升起了舞台,四个男生换了身运动装又出来了。“欢迎再次来到飞轮海的空间”,全场沸腾起来,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是游戏规则,但还是忍不住随着节拍鼓掌,舞台中央的大屏幕显示出了倒计时的数字,“让我们一起倒计时迎接2009年的到来吧……3,2,1,新年快乐,我爱你们!”接下来,歌舞又起。

也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发明“安可”的人,真是聪明,繁华将尽,结束是必然的,如何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更为留恋,那么别让我知道你原来会回头。

终究还是结束了,从首体出来,满马路都是人,散场了,回家吧,已经是2009年了。

非诚勿扰

中午整整排了50分钟的队,才买到晚上的电影票。买票窗口的大屏幕上不停地放着《非诚勿扰》的预告片,背景音乐很好听,不知道是谁的曲子。但排队实在很烦,尤其是快到自己的时候后面来一人说,能不能帮我买2张,想拒绝,但却拿不出勇气,算了,当次好人吧。

电影开始了,猛然觉得似乎又看到了10年前的《不见不散》,只是葛优比10年前的葛优老了些,舒淇比徐帆漂亮了些,北海道比美国多了更多的浪漫气氛,故事却似乎还是那个故事,一个爱调侃的男的遇见一个女的,那女的一开始对他没意思,然后处着处着,发现这男的除了长相寒碜了一点,说话不靠谱了一点,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热心、实在、不虚伪做作,当面给你一句狠话,背后其实会抽自己十个大嘴巴,这样的男人多可爱。我就是喜欢这样的风格。

不同的是,这次女主角舒淇是小三,你喜欢上她,要娶她,可她却是找一个舒服的垫背,不是贴心靠着,但坐哪一用都舒服。

有个朋友跟我说,其实在北京发生外遇的机会并不算多,因为相比其他大城市的人来,北京的夜生活实在没有创造出良好的暧昧氛围,它的历史地位决定它不屑有小家碧玉的风情与风流,好像这里的人内心更为传统一些,不习惯one night stand,更喜欢随缘一些。

电影中看到舒淇跳下海那段,心里咯嘣一下,惨了,怎么这样,我不喜欢,幸好,这是冯小刚惯用的手法,不然肯定会让人难受的,既然是贺岁片,谁不想开心一点,所以我们只要看喜剧。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段征婚广告,都说现在男多女少,可身边一眼望去,还是剩女多,为什么呢,好像女人一过30就开始无所适从,要么身边的年龄适合的男人已经被选得差不多了,要么这些男人的眼睛只盯25岁以下的女人。女人没到30岁的时候总希望找到比自己条件好的男人,到了30岁更不愿将就,不然哪对得起30年的等待青春,35岁以后,或许真着急,那个顺眼一点的人在哪。

据说“初恋就结婚”是一句骂人的话,尤其对男人来说。30岁之前的男人好像总有点稀里糊涂,感觉一来,一不小心就进了围城;30岁之后的男人反倒矜持起来,阅人无数,此刻便火眼金睛更能挑出一好姑娘来。比如秦奋,找准了定位,也瞄准了目标,但除了爱贫的性格,他并不像北京男人,更像是四川人,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四川人才更仗义,估计,这话无论搁在北京人还是四川人眼里,也未必能分清是一赞还是一损。

尚雯婕歌声响起来的时候,结束了,但我却不喜欢这片尾歌,倒还是难忘里面邬桑独自唱的日本歌,“离别的时刻终已来到,和我分手就在今宵,你跨过了高山峻岭,又来到这知床半岛。劳燕分飞时过境迁,切不要把我忘掉,我这白色的海鸥啊,别让她泪雨潇潇。”

猜你喜欢

舒淇犀牛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暴脾气的犀牛
再见啦,秋天!
犀牛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犀牛哥哥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