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感而发 激情感听众

2009-03-18沈丽萍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演讲词偏方李先生

沈丽萍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听老师讲个故事,但是我可能会中途停下来,穿插一两个问题,会不会有畏难情绪?

生(齐):不会!

师:那我就开始了!

宋朝有个姓刘的医生,给人治病专爱使用偏方,因此人们便给了他个“刘偏方”的雅号。

有一天,大文学家苏东坡去拜访他,刚刚坐定,说来也巧,此时从外面进来一位病人,刘偏方只好先看病人。

“哪儿不舒服呀?”刘偏方问。

“坐船遇上了大风,受些惊吓。”病人回答。

刘偏方略一沉思说道:“回去找一个老船舵的把手,用火焙干,再配上些朱砂、茯苓,共研粉末,白开水送下,喝了就好。”

“朱砂、茯苓是镇定安神之药,可为什么用船舵把手呢?”病人却不明白。

刘偏方得意地说:“妙就妙在这里,因为老船舵把手是艄公把握的地方,天长日久。手上的汗都渗透到木头里。艄公最善于和风浪搏斗,所以它能治疗水上惊风症。”

师:你们觉得这个偏方怎样?

生1:很有水平!

生2:怎么可能?“手上的汗都渗透到木头里”的把手,就能治疗“水上惊风症”?纯属“江湖郎中”式的庸医。

生1:什么“江湖郎中”式的庸医,“江湖郎中”中有许多高手,他们手中都有不同偏方,能治好很多疑难杂症。武侠小说书中就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生2:那是武侠小说,很多情节是虚构的。有什么科学依据?

(两生一时争论不休,其余同学都各执所见)

师:看来。我们一时都无法说服对方,还是来看看苏东坡的反应吧!

苏东坡在一旁听着,暗自好笑。病人走后,他故意对刘偏方说:“我家有个病人。夜间盗汗不止,几床被子都湿透了,不知当用何药医治?”

刘偏方不假思索,胸有成竹地说道:“那是极好医治的,找几把多年的老芭蕉扇,焙干,研沫,喝下去保管药到汗除。”

苏东坡说道:“照你这样说,如果把笔墨烧成灰,给一个不识字的人喝下去。他便立刻会写文章了;让一个胆小鬼舔一舔樊哙的盾牌,他便立刻勇敢起来了;叫一个丑八怪闻一闻西施戴的耳环,便立刻变得俊俏起来了。”

刘偏方听后,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全班哄堂大笑)

师:笑什么?

生3:实在太好笑了!我佩服东坡先生的机智与幽默。

师:机智在何处呢?

生3:机智在于东坡先生故作不知,问刘偏方“夜间盗汗不止”,该如何医治,从而导致刘偏方再次大放厥词,得出“找几把多年的老芭蕉扇”来医治的好笑结论。

生4:机智在于东坡先生巧用类比,用不识字的人一喝笔墨灰就会写文章;用“让胆小鬼舔一舔樊哙的盾牌,他便立刻勇敢起来了;叫一个丑八怪闻一闻西施戴的耳环,便立刻变得俊俏起来了”的无稽之谈,来达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

师:对!讲得好!用“以子之矛”来“攻子之盾”,在议论文特别是驳论的文章中被称为“归谬法”。其法就是按照对方的错误逻辑发展下去,以获得更荒谬的结论,从而达到驳斥对方观点的目的,演讲词的写作往往用到这样的方法,也常常用到驳论。

(教师板书:演讲词中可巧用驳论)

还记得驳论吗?

生5:噢!上学期在“走上辩论台”的综合性活动中学过。

生6:就是先摆出对方的观点,指出其不足,然后再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你讲得基本正确,但要补充一点:不单是指出其不足,还可以驳斥其观点,从而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目的。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议论性的演讲词。

先来看第一篇文章,那是生于江苏无锡的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的演讲词。他36岁时即发文辩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之误,震惊北京学术界。后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被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

(学生阅读钱穆的《尽责任,求上进》)

这篇演讲词有哪几处巧用了驳论?

生7:首先驳俗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普通人认为它是消极的,“是过一天算一天,敷衍过去”的意思,而他认为是有积极意义的,即是“一天在职位上,就当牢守一天的岗位,尽量把事情干好”的意思。

生8:驳俗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普通人认为它是消极的,是“依赖推诿”的意思,而他认为是有积极意义的,即是“如我们人人各在自己岗位上尽力,那么三个和尚不但不会没水吃,而且将会有六桶水了”。

生9:最后驳俗话“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普通人认为它是消极的,是“自私自利的行为”,而他认为是有积极意义的,发出“如果连自己门前的雪都没有扫,难道还有力量去管别人”的感慨。

师:找得不错!但驳斥别人言论的最后目的是什么呢?

生10:那就是要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你说到关键了,一篇演讲词不管运用了哪种方法,目的都是要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这篇演讲词的观点是什么呢?

生11:就是第一节“无论在哪一岗位,都应具有愉快心情及活泼生气,去迎接当前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努力担负你的责任”。

师:简而话之,就是提醒我们年轻人要“尽责任,求上进”,对吗?

生11:对!

师:围绕这个观点,作者又是怎样来证明的呢?

生12:用驳斥一些俗语,从反面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这属于反面论证,是吗?

生12:是。

师:下面建议讲完后。再作一些总结,告诉我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继续!

生13:演讲词用自己四十余年前邀请自己的学生教小学,遭到婉拒的例子来反面证明自己的观点,属于反面论证。

生14:也属于摆事实。

师:是的,有时各种论证方法会交错使用。

生15:第四段中,作者批驳了俗语“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以后,又有一段很长的议论,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生16:这应该属于讲道理吧?

师:当然!现在可以总结出演讲词的第二个注意点了吧?

生17:演讲词中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证明观点的论据,还要有结论。

师:你的意思就是。演讲词中要有完整的论说体系。

(教师板书:演讲词中要有完整的论说体系)

师:再看第二篇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找一找它的论说体系。

(学生阅读第二篇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阅读后有些茫然)

师:有些看不懂了吗?主要是不懂得这篇演讲词的时代背景。当时李公朴先生为了支持学生运动,为了制止内战,积极用笔写文章,大声呐喊,反对内战。是一个中国人无疑都会这样做,何况李公朴先生还是一个著名的爱国人士。但是就是因为这些,国民党害怕了,采用最卑鄙的手段,暗杀了李先生。而且在李先生的追悼会上,还派了很多特务,搅乱追悼会的气氛。当时闻一多先生看到后。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即兴发言,怒斥国民党的暴行。现在有些明白了吗?找找

文章中比较完整的议论部分。

生18:好像在第五段。

师:提出的是什么观点?

生18:提出的观点是“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师:既然提出观点,就一定要用论据证明,文章的论据是什么呢?

生19:论据是“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用了两个法西斯头子作为事实论据。

师:结论呢?

生: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师: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论说体系,对演讲词的第二个注意点明白了吗?

生20:明白了!但是这么长的一篇演讲词,只有这么一小段属于论说体系,其他那么长的段落起什么作用?

师:你的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要知道,这篇演讲词是闻一多先生为了纪念李公朴先生而进行的即兴演讲,他当时面对走来走去、破坏会场气氛的国民党特务,气愤之极,拍案而起,所以首先要有感而发,用澎湃的激情去唤起民众。

生21:怪不得!有那么多骂人的话。

师:用词欠妥当哦!

生21:那么多怒斥特务的语言。

师:这就是演讲词的又一特点。爱憎要分明,要用激情感染听众。在哪里达到激情的顶峰?

生22:很多地方,但最后一句“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了闻一多不怕牺牲的决心与意志。

师:是啊!闻一多确实具有不怕牺牲的决心与意志,他在演讲完,回家的路上,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学生愤怒之情溢于脸上)

生23:怪不得叫《最后一次讲演》。

师:这是后人加的题目。还有规律吗?

生24:我知道了,闻一多先生为了纪念李公朴先生而进行的即兴演讲,这是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

师:你补充得极其到位。

(教师板书:要有感而发,爱憎分明,用激情感染听众)

要用激情感染听众,其中要运用到一些对增强气势极其有用的修辞方法。知道是哪几种吗?

生23:可以运用一些排比句,因为排比的作用就是增强语势的。

生24:“反复”的修辞方法的使用。也能增强语势。

生25:可以运用一些反问句。反问句的作用就是加强反诘语气,使对方感到一种气势。如“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一句,我想如果他指着会场中的特务,那特务一定会被震慑的。

师:你的发言重现了当时的情景,据记载说,当时的情景就是这样的。

现在我们坐直了,用激情朗读这篇演讲词。

(学生朗读《最后一次讲演》)

师:你们看,演讲词是实用文,是实用文就要有一定的格式。看看两篇文章,都有哪些格式需要我们写作时加以注意。

生23:要有称呼。

生24:第二篇怎么没有称呼?

师:第二篇因为是情绪激动到极点的即兴演讲,所以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生23: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你抢得真快。

师:(笑)来!继续找规律。

生25:先要讲今天演讲的原因,就是因为什么,才要演讲。噢!就是要有感而发吗。

生26:要有自己的观点,并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是要有完整的论说体系,要“以理服人”吗。

生27:要有激情,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听众。

师:总结得很全面。你看本单元的综合性活动,是要我们走上演讲台,首先要有感而发,例如当今社会的“拜金主义”,学生中的沉湎于上网,现代的学生缺少挫折等等。按照演讲词的格式,写一篇议论性的演讲稿,下个星期在课堂上展不。

写作范例

尽责任,求上进

——《世界名校开学毕业典礼演讲精选》

钱穆

各位同学:

你们将来进入社会故事,无论在哪一岗位,都应具有愉快心情及活泼生气,去迎接当前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努力担负你的责任。

俗语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俗语普通人只看其消极的方面,认为是过一天算一天,敷衍过去就算了。其实此话有其积极的意义,即一天在职位上。就当牢守一天的岗位,尽量把事情干好。

俗语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此话说出了一般人依赖推诿的心理,但如我们人人各在自己岗位上尽力。那么三个和尚不但不会没水吃,而且将会有六桶水了。

俗语还说:“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一般人以为这是自私自利的行为,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却是积极的本分负责。试想,他人瓦上霜有多少?如果连自己门前的雪都没有扫,难道还有力量去管别人吗?霜是在瓦上的,留着无大碍。雪是在门前的。留着是会阻路。如果人人都把自己门前的雪扫清了,就会打开一条四通八达的大路,对人人都有益。

其次希望各位若踏入社会做事,当力求上进。有些人在没有谋得职业前,什么事都愿意干。谋得了,就发怨言,对所处的人事环境都不满意,这种心理要不得。我们不应该计较名誉地位,不应三心二意,我们当努力于当前的事业岗位,带着好像初进大学第一天的那种活泼、热诚、兴奋、鼓舞的心情,就会觉得干什么事都有意义了。

一个人最怕是没志气没活力,意志消沉颓唐。做事敷衍塞责,那就什么都完了。我们不应贪小利小便宜。当脚踏实地地去做。所谓上进,并不指求天天有更高的职位与名利,而是不断地完善充实自我。不要老批评别人不好,当反省自己的缺点。求学与做事,齐头并进,人人都易上进,这社会就好了。我们当知,社会不好,责任在我。那么社会自然上轨道了。

我顺便讲一个故事,当四十余年前,即1913年,我在无锡一座家乡小学任教,有一位我所喜爱的学生毕业了,又去上海读书。中学毕业回来,我请他同我一起在小学教书,但他不肯,他说:“我今年教小学,明年教小学,一辈子教小学,这不是我的好前途。有什么意义呢?”这种意见是错误的,我们只应把当前的事尽力办好,牢守岗位,力求上进。

至于前途,应该努力争取,但也不能太过计较。要知道一个人的升迁或成功,还有机遇的因素在内。但是我们亦当知道,如果我们尽责任,力求上进。那么社会也就决不会让我们永远吃亏。要紧的是我们当抱赤子之心,以迎接一切。我们不要以为社会是黑暗的,而我们应该用眼睛照亮这社会,光明是从我们每个人的眼中发出去的。

各位不要以为这是老生常谈,当记得我这一番话,十年二十年以后仍然有用。并知道其好处,及当如何处世做一个人。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

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我们有这个信心。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猜你喜欢

演讲词偏方李先生
匠心逐梦 技能报国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鱼胆偏方不可信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偏方消牙痛
已无头发可寄
闷声赚钱偏方
偏方治疗感染化脓创
她从来只等人追
注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