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海泛舟

2009-03-18沈丽萍王伟红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顺境正方反方

沈丽萍 王伟红

课堂实录

师:上次我们看了大学生辩论赛的录像,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今天老师就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也来一个小小的辩论赛。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卖关子)古时候把书称为什么?

生1:竹简。

生2:木牍。

师:这些竹简、木牍都可以卷起来的,所以我们作量词时,常常称为“万卷书”。你们知道与此相关的成语有哪些吗?

生3:开卷有益。

师:对!“开卷有益”,顾名思义就是多看书会有益处,我们就暂且把“开卷有益”作为正方的话题,反之就是?

生4(小声嘟哝着):有的书看了就是有害的。

师:简单一点,你能提炼出怎样的观点?

生4:开卷有害。

师:同学们。同意吗?他的观点是看书是有害处的。

生5:不同意,只是有的书是有害的。

师:是啊!只是有的书看了有害,而不是所有的书看了都是有害的,说明该观点的用词不准确。议论文最讲究词语的准确性,那这个观点怎么提炼才更加准确呢?也就是说“开卷有害”的观点偏颇吗?

(生一下子没有反应)

师:刚才你们不是还在说。“有些”书吗?其实只要在这个观点中加上一个词即可。

生6:开卷未必有益。

师:嗳!这才体现了议论文的准确性。“未必”说明大多数的书是“开卷有益”的,还有那么一点书是开卷无益的。“开卷未必有益”,这是反方的话题。

好,准备一下,咱们就以这个为话题,进行五分钟左右的小辩论赛。

(正方、反方均在准备中)

正方1:多看书肯定有益,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用来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正方2:对!通过社会学科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叫“甲骨文”:通过美术课的学习,我懂得了什么是“行楷”。

反方1:开卷不一定有益。有的书看了会侵蚀人类的思想。比如说讲暴力的书籍“开卷”就没有益,因为它会把你教坏。

反方2:对!还有李洪志的《法轮功》,读了会让人自杀的。

(师生大笑)

正方3:开卷有益。读书使人知道了文字起源以及文字类型。

正方4:对!通过看书。我还知道了吃什么东西对我的身体有好处。还懂得了养生之道。

反方3:我反对!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多看书不实践就会成书呆子,“开卷”不一定就“有益”。

正方5:开卷就是有益的,我从书本中学会了遇到困难不能退却。如《鲁滨逊漂流记》。

正方6:开卷是有益的。从书本中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以童话的形式告诉我们不能死守旧领域,必须开拓新的领域。

师:好,看起来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不妨来看看两篇文章,他们分别是怎么说理的?

(出示阅读材料)

师:两篇文章观点针锋相对,是对我们同学刚才辩论的补充,先看《开卷有益》,文章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生7:文章用了“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华罗庚开卷,从小就打下了很好的数学和语文基础”和“林海音喜欢读书”最终成为作家三个例子证明了自己的看法。

师:找得很全面,用例子证明观点。很有说服力,这在议论文中称为论据。而论据又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你找的三个事例属于哪类?

生7:事实论据。

师:oK!那么什么叫理论论据?一般情况下。名人名言、确凿的数据等均属此类。找一下本文运用了哪些理论论据?

生8:本文运用了培根、高尔基的名言,这在开头部分:而在结尾部分,引用了古人的名言。

师:找得滴水不漏!那么再来看看下一篇《开卷未必有益》分别运用了哪些事实论据和哪些理论论据?

生9:事实论据有:果戈理《死魂灵》中的彼什伽秋。因为什么都读,属于缺少鉴赏力的傻瓜;《庄子·列御寇》中的朱泽漫,什么都想学,结果无用武之地。

生10:有些人读黄色书刊、黑色书刊,从而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生11:老师,这么简单的是事实论据吗?

师:你觉得呢?

生11(搔搔头皮):好像是,但哪有这么简单的?

师:你说到点子上去了,议论文的事实论据是简单的概述,而不是详尽的描写,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学生颔首)

生12:还有呢,文中说:“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一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看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也是事实论据。

师:你开窍了!当然是!理论论据有哪些呢?

生13:有英国作家菲尔丁和别林斯基的名言,还有人说:“读死书,死读书,不如不读书。”

师:你们觉得有人说:“读死书,死读书,不如不读书。”是从谁的名言转化而来的?

生14:我知道,就是刚才××同学在辩论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

师:你不简单,反应太快了。

生15:还有“正如所云:‘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说得更全面:‘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这些也是理论论据。

师:不错!现在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篇文章的开头不同,《开卷有益》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开卷未必有益》却先用“人们曾说过‘开卷有益,但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到兴趣,那‘开卷也就未必‘有益了”来反驳对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否解释一下?

生16:老师,很简单,前者是正方,后者是反方。

(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别笑别笑!他说得有道理的。其实他所谓的正方就是“立论”,他所谓的反方就是“驳论”。知道什么是立论,什么是驳论吗?

(学生摇头)

师:立论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论据证明:驳论是先批驳对方的观点,然后再树立的自己观点。再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17:对!我看过一篇有关驳论的文章,说是“树立靶子——批驳分析——得出结论”。

师:说得不错。

(教师板书:树观点——作分析——得结论树靶子——批驳分析——得结论)

师:其实刚才,我们做了今天写作前的热身运动。还记得昨天,我们进行了《科海泛舟》的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同学们是否发现了一个关于“科学”的定理?

生(齐):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师:对!掌握得不错!另外我们还了解了爱因斯坦,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生(齐):相对论!

师:爱因斯坦著名的“相对论”在很多方面得到

印证。它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相对而言的。它有一个“近枝旁叶”,就是说。从哲学角度讲就是要讲究“一分为二”。例如说,关于网络的问题。同学们喜欢上网吗?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举手表决一下。哪些同学喜欢上网?(三分之二的同学喜欢上网)

师:采访一下没有举手的同学,某某,你是不喜欢上网吗?

生18:不是,只是现在学习紧张,暂时没有上网。

师:这样看来,你的自控能力较好。那有没有真正不喜欢上网的?

(生沉默)

师:进入了网络时代,拒绝上网是不明智的。这样,换一种方法。先请正方把“中学生上网的好处”有哪些,全部说完,再让反方来谈他们的看法?

正方1:家长经常禁止我们上网,认为网络是毒蛇猛兽,我觉得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师:停!你是正方,最好用立论,而你一开口用的就是驳论。来!继续!

正方1:上网是我们青少年成长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不断发育,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习、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烦恼不期而至,我们总会感到不安和孤独。这时侯,我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向人倾诉自己的心思,以便使心理的压力得以缓和。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度过的,和家长、老师存在着较难跨越的“代沟”,缺乏平等交往的机会,而网络的出现给我们中学生的交往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网上交友,和网友聊天,不必怕被出卖,无心理负担,如果我们中学生能坦然自由地与周围的人交流,我们还会沉迷于聊天室中吗?

(越说越激动,同学们禁不住热烈鼓掌)

正方2:我也认为上网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它可以满足我们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我们总喜欢问一声为什么,可在家长和老师那里我们往往得不到完整的答案,而网上各种资料应有尽有,通过上网我们能了解到许多东西,这正好可以解答我们心中所有的疑惑与不解,而不必被人耻笑或遭人白眼。

师:说得有道理。

正方3:现在素质教育重在培养我们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要有创新,我们就必须多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事物,而电脑满足了我们的这种需求,它内容丰富,功能齐全,传递方便,信息新颖。上网有助于我们中学生活跃和拓展思维,这正是上海APc会议期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演讲吸引我们的原因,也正是我们将加拿大少年凯斯·佩里斯视为偶像的理由,因此,我觉得上网对我们中学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师:但是,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中学生上网也有弊端,有哪些事例来证明呢?

反方1:目前,中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他们多沉溺于网上自由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心存不满。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专家呼吁要警惕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症”的蔓延。

反方2:我知道我们周围就有某同学。原先成绩不错,因为沉湎网络,结果成绩下降。

(大家都扭头去看这位同学,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反方2:报纸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报道。

师:那么。除了“事实”外。还有其他关于青少年上网的弊端“事例”吗?

反方3:我认为青少年时期,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弱,所以,要有所控制。

师:有道理,从科学角度进行证明。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网络的作用,如何把两者统一起来,表达一个观点呢?

生19:我认为是网络有利,但要慎用。

生20:我觉得是网络好处多,青少年要把好度。

师:哦,要把两方面的看法结合起来有一定难度。我们不妨来看一篇文章,他是如何结合起来的?文章论点是什么?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分别是什么?

生21:他的观点是:逆境能让人成才,顺境更能让人成才。

生22:我认为他主要想表达的是:决定人成才的主要因素是内因,而非外因,因此逆境和顺境都可成材。如果有内因,顺境更能成材。

师:用了一个内外因,把两者统一了起来。再看另一篇文章《科技是把双刃剑》。

生23:看了以后很感叹:科技真是一把双刃剑,它伤害了人类,也治愈了人类。这也是作者的观点。

生24:文章以非典事件为切入口来分析,科技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伤害。

师:你看,这样的文章观点都有其侧重点,而不是正、反方面平均使用力量。对吗?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就逐渐形成~些概念:凡是议论文就有这样的格式:提出论点——用“摆事实”和“讲道理”来证明——得出结论(重复观点)。

师:今天的习作,我们的题目是“

是把双刃剑”。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后要求做的作文,填入的要与科学有关。可以填些什么内容呢?

生25:上网、克隆等。

师:是,这个题目就要考虑“双刃剑”,何谓“双刃剑”?必须是有“利”和有“弊”。如果题目是科学。那么“利”的方面我们举过例子,如香港的自动清洁布料、新约束型混凝土。这些都是科技带来的福音;“弊”的方面我们也举过例子,如科技带来的灾难——生物武器、原子弹。这些都是摆事实。

(生颔首)

师:要写这篇文章,论点怎么出来呢?是否开门见山直接说“科技是把双刃剑”?

生26:可以从其他话题引入。

(教师板书:可从其他话题引入观点)

师:讲“利”和“弊”摆事实的时候,例子一两个足矣,例子是否要详细叙述呢?

生27:略写。

师:准确地说,应该是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写事实论据。

(教师板书:事实论据要概述)

从“利”写到“弊”之间就直接举例了吗?还需要什么?

生28:还要有简单的分析,要有过渡。

(教师板书:事例之间要有分析和过渡)

师:对!要有简单的分析、过渡。但你不能两个观点平均使用力量。你看《逆境与顺境》,小作者是侧重于哪个观点的?

生29:侧重于“顺境更能成才”。

师:因而,你在写作之前,就要考虑,我要侧重于哪个观点?我的文章是用立论还是驳论?

(教师板书:要有侧重的观点)

只有理清自己的思路,观点就不会模糊,你的观点,别人也会一目了然了。

写作范例

逆境与顺境

范力文

逆境能磨炼人的意志和毅力,使之出了不少人才。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有钱难买幼时贫”等,都成了不可批驳的名言。而顺境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道遇上的都是逆境而不是顺境?逆境成才。有根有据;顺境成才,也应是理直气壮。逆境与顺境对人的成才各有利弊,不能绝对而言。

那么影响人的成才因素究竟是哪些?

哲人常说,内圆是根本,而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一个缺乏理想,不思进取的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可能成才。

逆境确实能催人拼搏奋斗。但在当前,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应从“逆境成才”的常规思维中解脱出来,更需珍惜已有的顺境。顺境,安居乐业的日子,“伯乐”的引荐,合作的融洽,奖励的政策……这些不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如果松树的种子掉在石缝里,那么它只能长成一棵小树:如果它被埋在肥沃的土地里,则有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科技是把双刃剑

病毒是人类最古老的敌人,每一次重大危机的出现也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契机。这一次,非典的出现,人类又有了一次重新审视和改变自己的机会。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科技对人类的重创,而把我们从这种重创中解脱出来的依然是科技。科技真是一把双刃剑,它伤害了人类,也治愈了人类。

先进的是否健康安全,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科技迅猛发展,我们也不断尝到甜头,从电扇到空调再到中央空调,从呼机到手机再到能拍照的手机。科技越发展,生活越方便,可方便背后,是否健康,似乎少有人关注。

装在套子里的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们对人为因素过于信任而忽视了对大自然的依托,我们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像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拳冷的冬天有暖气,炎热的夏天开空调,出门也多半坐在封闭的交通工具内。但随着家用燃料的消耗量、食用油的使用量、烹调菜肴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地增加。随着大量能够挥发出有害物质的各种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民用化I产品进入家庭,人们在室内接触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比以往明显增多。那室内空气不好怎么办?于是就有空气清新器、空气清新剂、空气加湿器等一堆科技成果不断应用。这表面上让人感觉放心、方便、舒适了,可实际上是降低了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清新的自然风才是纯净和符合人体需要的,“通风比消毒还有用”,这恐怕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

空调——自从1902年美国人开利发明空调以来,人类就越来越离不开它了。从机器用到人用,从工业用到家用,而且分体的已不够高档,中央空调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事实却是非典时期,在广东的两家医院里。一家使用中央空调,结果许多医务人员被传染;另一家经常开窗通气的医院,没有一名医务人员被传染。

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许多建筑物都被设计和建造得非常密闭。使用空调的房间也尽量减少新风量的进入以便节省电量,这就严重影响了室内的通风换气,室内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室外,就会在室内造成大量聚积。所以现在所有的专家都在告诉大家开空调的同时一定要开窗通风。

高楼——19世纪的一场伤寒,让英国人更改了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标准。今天的“非典”,是否能让建筑师、开发商、制造商重新认识建筑的安全性呢?曾几何时,摩天大楼就是现代化的象征,人们比赛着用尽各种科技手段盖更高更大的楼。而现在人口密集却成了传播病毒的土壤。这次sARs流行的重点地区是我国南北两大城市圈地区,重中之重又是位列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几个城市,不由得让我们对城市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进行反思和检讨。

专家认为,20世纪,城市化兴起及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兴起,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手段,人们必须面对面聚集在一起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成就。然而在今天通讯技术十分发达,网络技术进入人们生活的时代,人们可以发挥智慧来创造崭新的城市化模式,既发挥城市化对经济、社会进步的作用,又摒弃人口密集所带来的弊病。由此来看,先进的城市观念并不反对建筑的高度,关心的只是建筑密度和居住密度。摩天大厦的建设必须以周边足够的绿地及广场为配合,这样,不管是郊区还是城市中心区,总体密度都应该保持在适当低的水准,一般来说就是保持一个较低的客积率水平。

猜你喜欢

顺境正方反方
顺与逆
有力的反驳
顺与逆
Goos–H¨anchen-like shift related to spin and valley polarization in ferromagnetic silicene∗
寻找缺失的一角
辩论会的启发
做好一个人
减肥秘方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元旦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