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二)
2009-03-18张迎雪
张迎雪
我是一副手套,消防手套,在橱窗里,静静地讲述着你的故事……
5月12日15时30分
一道亮光刺疼了我的眼睛,我还未从睡梦中完全苏醒,已被你匆忙拿起。出什么事了?
你刚要出门,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捧出一个绿色的包,沉默,然后写上了几行字。我记得很清楚,那上面写着:“爸爸妈妈:如果我永远留在这里,请不必伤心。我是你们的儿子,永远是你们的骄傲。灾区重建时,再来看我奋战过的地方。爱你们的儿子。”
看着你坚定的表情,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跟着你。
5月14日3时
又是一阵疼痛。我已记不清身上有多少小洞。疼痛使我麻木。
连续30多个小时,你只是机械地挖、搬、抬,你会在看到幸存者时欢呼,会在看到死难者时悲伤,但是,你不累吗?
我已精疲力竭,我想悄悄地离开你,但我犹豫了。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迫切愿望:救人!救人!一刻也不能停歇!我突然发现,我的想法竟和你一样,也许我们早已心连心。
“嘶……”松动已久的线断了,我的身上绽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我不怕,因为我和你在一起。
5月16日10时19分
一阵忙碌之后,你哭了。怎能不哭呢?数小时的努力后,一名幸存者终于被找到了。只是……
“六层楼房随时可能倒塌,我决定先派10个人上去。不是独生子女的举右手!”队长洪亮的声音在废墟上回响。
毫无迟疑,你举起了右手。但我感到你的左手紧握着。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家中只有你一个儿子,父母无人照顾。你皱起眉头,深呼吸:如果怕死,担心父母的赡养,当初就不会写下遗嘱了。
你最终未被选上,但你已无所畏惧。我相信你。
10月20日
我还是离开了你,作为实物被博物馆珍藏。
一个小女孩站在我面前,惊呼:“妈妈,这双手套都破成这样了,上面还有血!”那母亲含着热泪:“正是这一副副破手套,救了我们全村的人呐!”
我微笑。无论在哪里,我都会记住你,我们心连心,我还要继续讲述你的故事……
该作亮点醒目:(1)角度新颖,构思巧妙;(2)形式别致,思路清晰完整。(3)文笔细腻灵活,写法摇曳多变,行文生动,颇见功底。
作者将“我”想象成抗震救灾中一位战士的“手套”,既显新颖巧妙,也便于见证并感受战士无私无畏的铁骨豪情。本文以几个片断式的纵向描述,把战士的感人经历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行文显得节奏鲜明,文字简洁,而又脉络清晰可辨。文章在含情的笔调中,把灾难中人性的真善美典型而富有感染力地表露在字里行间中。尤其是采用衬托笔法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如:以“我”的破洞、疼痛、染血、犹豫来正面衬托战士,避免了直接单调呈现;结尾的自然交代与收束,以母女二人的对白从侧面描写战士的奉献成效;文中“毫无迟疑,你举起了右手。但我感到你的左手紧握着”的细节,相当自然地再现人物的逼真心态,真实而感人肺腑。
不足之处:文中虽多次强调“我和你”的关系,但文章却在深层次体现“战士”与“灾区”的关系,所以,从扣题上来讲,稍显表面化。但在应急作文中,这点不足,可以理解。
模拟评分:内容20分+表达18分+发展28分=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