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业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和战略对策研究
2009-03-17李苏苏
李苏苏
摘要:研究与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探求科学发展模式,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试着运用管理科学的“SW0T”模型,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一些有益的发展政策意见。
关键词:广西;旅游业;SWOT;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021-02
1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广西按照“一个旅游龙头、两条黄金旅游带、两大旅游集散中心、五大旅游特色、六大旅游品牌、八大旅游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总体旅游框架发展,来桂旅游人数稳步提升。据统计,2008年广西旅游总收入达533.7亿元,占广西GDP的7.5%,国内旅游人数9687.41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201.02万人次。2009年是广西全面启动建设过千亿元旅游产业的第一年,预期目标为接待入境旅游者20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36亿美元,国内游客人数1.0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5亿元,旅游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18.0%。力争到2010年,广西全区旅游总收入达6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期全区GDP的10%左右。
2广西旅游业的SWOT分析
2.1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①区域地缘优势。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东连广东省、香港、澳门,西靠云南省,东北紧邻湖南省,南邻北部湾,遥望海南省,大陆海岸线1595km,西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陆地边境线1020km。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与东南亚的重要陆地通道和海上通道,并通过中南半岛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具有出入境便捷的地缘优势。
②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广西地处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丰富的雨水为广西的地表水景观和地下水景观资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证。其次,广西独具内陆省份欠缺的海上水域风光资源。再次,广西总体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程度较轻,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③水域景观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广西各风景河段两岸均发育奇峰怪石,并有良好的植被,与碧水、蓝天、飞禽、渔夫、古寺等组成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如漓江、南流江河段……在众多河流旁的山上常有古寺、古树,并有清泉相伴。瀑布、绝壁、怪石、古树有机结合,湖泊、青山、碧水、奇花异草构成美丽画卷,再加上人工建筑的亭台楼阁等旅游设施,和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往休闲度假。
2.2广西旅游业的劣势
①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广西的旅游业区域布局不和理,具体表现在桂林市一枝独秀,接待海外游客和旅游创汇均占全区的80%左右。而在产品结构上,旅游产品结构单调、资源老化、吸引力不高。以喀斯特山水地貌景观为主体的观光旅游项目无法提供多样的旅游消费、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滞留时间(人均停留时间仅为1.43t)和重游度。
②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两年来旅游黄金周暴露出来的行路难、住宿难、游览难等问题,实际上是基础设施短缺所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
旅游交通运输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国内航线尚未形成联网运输;区内尚无旅游专列,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尚未形成省内环线旅游通道;区内景区(点)之间交通方式单一(仅以公路为主),而水运和海运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的数量、档次、功能比例失衡。目前我区拥有星级饭店384家,但高档饭店不多,且集中在桂林和南宁。饭店硬件中的设计、装潢、设备及配套设施,转件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客人的需要。
旅游购物设施不完善。除桂林市旅游商品市场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没有像样的旅游购物设施。
③各地缺乏互助协作的观念。各地发展旅游产业缺乏联合、互动发展的观念,缺乏“大区域,大旅游”协作经营和宣传促销的观念。如广西某县的岩溶山水景观非常丰富,原本可以创建一个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地质公园,但这些景点分别被几个私人老板把持,各干各的,无法合作,直接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④旅游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培育出旅游精品和标志性的王牌产品,缺乏推陈出新以及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收入结构、文化结构的创新产品,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不足。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桂林漓江、兴安乐满地这样中国一流的产品才称得上具有国际竞争力。
2.3广西旅游业的机会
①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西部大开发。广西享有很多国家给予的政策上的优惠。如国家经济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贫开发政策、沿海开发政策、边境开发政策等。此外,广西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畴,国家旅游局已确定21世纪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方针,这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
②“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使得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闲暇时间增加。近年来农村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公路下乡),交通畅通。农民旅游在今后的旅游经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③中国入世和2008北京奥运会。旅游业是天然开放型行业,加入WTO,有利于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营机制、扩大广西入境旅游市场,增加国际客源。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全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量增大,广西也受到了辐射效益。
④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是中国通往东盟的桥头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南宁召开,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4广西旅游业的威胁
①景区污染和破坏性开发。在各个旅游景点,可以看到游客留下的垃圾大量堆积,造成环境污染。一些地区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使自然景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桂林象鼻山背脊上的高级住宅小区、漓江兴坪码头的宾馆建筑、漓江边上的希望小学、阳朔糖厂、福利采石场等,都是漓江风景带上的败笔,使景观得完整性与完美性受到难以恢复的破坏,降低了漓江景观带的使用潜质。②区域竞争和国外同行挑战。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和民族风情资源与周边云南、贵州相似,滨海资源与海南、广东相同,旅游客源市场相近,区域竞争激烈。其次,国内兄弟省份旅行社的“做大做强”对广西旅游企业也是很大的威胁。再次,国外同行先进的管理、高新的科技、优质的服务、雄厚的资金、气吞山河的战略也给广西的旅游带来了严重的挑战。③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旅游业是脆弱的行业,抵抗不可抗力因素的能力较弱,对国内外形势和安全因素依赖性很强。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禽流感、雪灾和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都使广西旅游业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大部分景点和宾馆在几个月内经营惨淡。
3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根据模型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明显,但不利因素也同时存在。要做大做强广西旅游业,必须发挥优势,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把握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关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3.1景区治理战略
①实施交通大网络。旅游开发,交通先行。应尽快打通省级公路和区内的二级公路,努力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环境与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广西通往越南,走向东盟各国的国际公路;开通至国内主要城市和广西重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增开旅游专列。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加强市政公用设施、信息网络平台、旅游安全保障、大型商贸物流设施、会展商务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重点旅游市县和旅游区设旅游购物中心和特色旅游商业街;建立全区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促进旅游产品流通。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和短缺人才为重点,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使各类人才供给在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适应区域旅游竞争、国内旅游竞争和国际旅游竞争的需要。
3.2区域联动战略
没有规模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要切实加大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力度,走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道路。政府部门应科学管理,对区内各旅游企业加以正确引导,加强互助合作;大力推进企业改革进程,组建新的企业集团,优化企业结构。此外,应该注意与周边地区和东盟的合作,充分发挥广西桥头堡的作用。
3.3产品营销战略
①抓好旅游教育,提高文化素质。让每一个广西人都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意识。让每个游客在广西都能感受到广西人民的文明和友好,达到间接营销的目的。②利用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应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广西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通过博览会把广西推荐给国外游客。③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旅游部门要制定科学详细的营销方案,敢于走出去。如积极参加旅游洽谈会和旅游交易会等。同时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善于利用现代化通讯和网络手段,如电子商务,实现低成本高收入的营销模式。
3.4特色品牌战略
任何现代人工的摸拟,都只能是赝品,都不具备高档次的旅游资源价值。所以,广西应该开创自己独特的品牌。为此,应该注意一下两点。
①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有强烈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区和旅游线。②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游览方式。首先应拓展消费层面,实现广西旅游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其次,应着力改造提高现有的山水景观项目内涵,挖掘民族风情文化,开发一批生态型、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 叶贾宏.旅游规划的SWOT战略分析法探讨[J].湖南财经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2]伍少金.广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5,(10).
[3]丰江红,傅中平,严哲.广西水域风光资源特征、评价、及开发建议[J].资源论坛,2006,(10).
[4]胡春.香港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研究前沿,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