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素质教育的语文基础
2009-03-17王林发刘海涛
王林发 刘海涛
一、应用文的内涵,类型及特性
应用文,也称实用文,是指在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中,办理公务、处理私事时所使用的一种实用性文体。应用文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介绍经验、联系工作的工具。
按照不同的用途,应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行政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用来处理公务的;一类是个人或集体用来处理私事的。按照不同的性质,应用文分为三大类:一般性应用文,这类应用文一般包括书信、启事、会议记录、读书笔记、说明书等;公文性应用文,这类应用文包括以党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名义发出的文件,如布告、通告、批复、指示、决定、命令、请示、公函等;事务性应用文,这类应用文一般包括请柬、调查报告、规章制度及各种鉴定等,这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所使用的一种应用文。
应用文自有本身鲜明的特性。依据认识的不同角度,我们认为应用文至少应该有以下特性。
实用性。实用性是指应用文从现实生活的客观实际出发,以其成品有实际使用价值为前提的社会活动。这种实用的特性,具体表现为广泛的社会性(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制成品的工具性(充当着相互交流、往来的工具角色)。
真实性。真实性是指应用文的内容必须在本质意义上实有其事,真有其人,即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因果关系等不仅是确凿有据、真实可靠、经得起考查和检验,而且能够显示事实的本质,带有普遍的而不是个别的意义。
针对性。针对性是指应用文总是有针对性地为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而作,它目的明确,现实意义大,一般有时间要求,有的甚至刻不容缓。应用文的针对性,首先表现为写作目的明确,其次表现在现实意义和时间性上。
应用文除了实用性,真实性、针对性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性,如写作中的主动性和受动性、个体性和群体性,文字表述中的准确性和简约性、直接性和常规性等,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二、中学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但是,由于中考、高考的导向,多数教师只教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种文体,至于全球化社会所需的应用文比如礼仪书信,常用书信,专用书信,便条契据则很少涉及。如此急功近利必会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经常碰到学生请假却不会写假条,写信却不会抬头的用法,贴对联却不会分上下联,等等。这种情况。是语文教育缺位、人文素养弱化的结果。现在各类学校都在强调素质教育,应用文写作能力以及对应用文体的认识和把握应是对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项要求。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以教育人为对象,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懂得应用文操作为目标的应用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该迎来它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我们注意到客观存在的一种情况: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都不能置应用文写作于不顾。从小学生学写日记、便条到写书信、通知,中学生写申请书、倡议书到写海报、启事;从大学生写新闻稿、调查报告到写评论、论文等,都离不开应用文。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应用文写作教学也引起了教学部门的重视。教育由培养精英人才逐步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大众人才过渡。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应用文与学生的生活越密切相关,比如通知,书信,请假条,倡议书,入团申请书,等等。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是经常要用到应用文。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应用文已不再是单纯的应景之作,而是社会的需求和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正是为适应各行各业应用文写作的需要,不同行业的应用文由自然诞生到引起教育工作者关注,才被整理归类,在理论上加以提升,使之规范化,并吸纳为教学内容。尤其是进入21世纪,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引起大家从重视文学写作到重视应用文写作的转移。一个人如何把握各类实用文体,掌握写作要领,应是一项基本功。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人际交往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文写作必将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人们的青睐,应用文写作学科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我们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高效率,应用文在向着专业化、知识化、高科技化、形式规范化方向迅速发展,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及时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能漠然视之。二是中学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同社会需求相比尚有一定距离。美国是一个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他们的作文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培养,记录,书信,报告,调查,说明等应用性文章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达到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语文新课程中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方法
我们认为,对于任何学科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应该有一种探求精神,多问一个为什么,正所谓“求学问,需学问,只求答,非学问”。“问”,即是一种思考,一种探讨,一种追求;“问”,就是先问自己,再问书本,问朋友,问老师。然后进行讨论、质疑,答辩和论辫,以求得真知。“问”,就要找准学习的题目,有目的,有方向,在一定的探讨的基础上发问。这就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兴起的研究性学习。当然,这种学习方法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就是我们概括的带有一定共性规律的四句话:
了解原理。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用来指导实践的。应用文写作原理是指导应用文写作的最基本的理论,必须了解它、认识它,以避免走弯路。不懂道理的实践活动,如同盲人骑瞎马;懂得了道理,了解了规律,实践中就会心明眼亮,事半功倍。我们将在下列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几大应用文体中努力从写作原理的高度进行介绍和阐释。
懂得规矩。应用文各类文体的文种异常繁多,范围广泛,涉及各行各业。但不同文体的文种按照不同的类属是各有自己的规矩的。如行政公文的主题词,1988年国务院办公厅修订公布了14门类(一、计划、经济、体政;二、工交、能源;三、城乡建设;四、农业、林业、水利;五、财政、金融;六、商业、外贸;七、外交、外事;八、公安、司法;九、民政、劳动人事;十、科技、文教、卫生;十一、军事、国防;十二、秘书行政;十三、综合、党团;十四、区域)7 86个。公文的种类原来认定为10大类15种,1993年又修订为12类13种,2000年颁布2001年施行的又定为13类13种。这就是规矩。其他文类如法律、财经、礼仪等也各有自己的规矩。学习应用文写作必须懂得并熟悉这些规矩,以便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掌握技法。应用文写作的技法不能脱离写“实”,写“实”的关键在于成功的调查研究。因此,我们认为应用文写作的一切技法都在调查研究法的统摄之下。调查研究出真知,出技巧。当然,这并不是说有了调查研究法就有了技法的一切。学习应用文写作还需根据不同的文体和文种掌握其具体的方法。如网络应用文体的写作,它在思维、表述、符号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技法的地方,这就需要具体掌握了。
先仿后创。仿,就是模仿,即照着葫芦画瓢。要选好“样板”例文,认真研究技法。心领神会后再进行仿作。按照样板的格式、规矩、要求,一一模仿,当然,材料和内容是新的。仿作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脱离“样板”进行创造了。仿作,要符合“样板”规范;创造,要抛开“样板”而又“随心所欲不逾矩”。先仿后创虽是应用文写作的笨办法,但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我们在下列各讲就是先提出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各类应用文的案例,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这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以便同学们在掌握了这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后能够写出规范且有创意的应用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