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高峰

2009-03-17袁瑞娜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老夫黄州东坡

袁瑞娜

经典简介

《警世通言》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为明朝冯梦龙编纂。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结构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小说大都以诗词开头,又以诗词来收束全文。正文中间也时时穿插一些诗词韵语,或总结上文,或引出下文,或描绘人物与景色。

《警世通言》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警世通言》中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的话本小说为最多,有的表现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有的表现下层女子不幸的生活遭遇和痛苦;有喜剧,也有悲剧。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都让人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尤其可贵的是,冯梦龙在这些作品中,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使人可惊、可喜、可悲、可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警世通言》中最成功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这篇小说都堪称完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王娇鸾百年长恨》《唐解元一笑姻缘》《乐小舍拼生觅偶》《金明池吴清逢爱情》《玉堂春落难逢夫》等,也都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篇章。

经典选读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读书人语]话本在讲主要故事(正话)之前往往先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和主要故事相近,以引出主要故事;或与主要故事截然相反,比。这个小故事称为“得胜头回”或“笑耍头回”,也有人把它称为“入话”,因为说书人讲故事是为了谋生,听众当然越多越好,为着稳住已到的听众,还招徕更多的观众,艺人们就采用了先讲一个小故事的招数。

海鳖曾欺井内蛙,

大鹏张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

莫向人前满自夸。

这四句诗,奉劝世人虚己下人,勿得自满。古人说得好,道是:“满招损,谦受益。”俗谚又有四不可尽的话。哪四不可尽?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你看如今有势力的,不做好事,往往任性使气,损人害人,如毒蛇猛兽,人不敢近。他见别人惧怕,没奈他何,意气扬扬,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八月潮头,也有平下来的时节。危滩急浪中,趁着这刻儿顺风,扯了满篷,往前只顾使去,好不畅快。不思去时容易,转时甚准。当时夏桀、商纣,贵为天子,不免窜身于南巢,悬头于太白。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假如桀、纣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所以说“势不可使尽”。

怎么说福不可享尽?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又道:“人无寿天,禄尽则亡。”晋时石崇太尉,与皇亲王恺斗富,以酒沃釜,以蜡代薪。锦步障大至五十里,坑厕间皆用绫罗供帐,香气袭人。跟随家僮,都穿火浣布衫,一衫价值千金。买一妾,费珍珠十斛。后来死于赵王伦之手,身首异处。此乃享福太过之报。

怎么说便宜不可占尽?假如做买卖的错了分文入己,满脸堆笑。却不想小经纪若折了分文,一家不得吃饱饭,我贪此些须小便宜,亦有何益?昔人有占便宜诗云:

我被盖你被,你毡盖我毡。你若有钱我共使,我若无钱用你钱。上山时你扶我脚,下山时我靠你肩。我有子时做你婿,你有女时伴我眠。你依此誓时,我死在你后;我违此誓时,你死在我前。

若依得这诗时,人人都要如此,谁是呆子,肯束手相让?就是一时得利,暗中损福折寿,自己不知。所以佛家劝化世人,吃一分专,受无量福。有诗为证:

得便宜处欣欣乐,不过心时闷闷忧。

不讨便宜不折本,也无欢乐也无愁。

说话的,这三句都是了。则那聪明二字,求之不得,如何说聪明不可用尽?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宁可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如今且说一个人,古来第一聪明的。他聪明了一世,懵懂在一时。留下花锦般一段话文,传与后生小子恃才夸己的看样。那第一聪明的是谁?

吟诗作赋般般会,打浑猜谜件件精。

不是仲尼重出世,定知颜子再投生。

话说宋神宗皇帝在位时,有一名儒,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四川眉州眉山人氏。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此人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在宰相荆公王安石先生门下,荆公甚重其才。东坡自恃聪明,颇多讥诮。荆公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论东坡的坡字,从土从皮,谓坡乃土之皮。东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一日,荆公又论及鲵字,从鱼从儿,合是鱼子;四马日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定非无义。东坡拱手进言:“鸠字九鸟,可知有救?”荆公认以为真,欣然请教。东坡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荆公默然,恶其轻薄,左迁为湖州刺史。正是: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唇。

[读书人语]苏东坡被贬湖州三年任满,回到京城拜访丞相王安石,丞相午睡未醒,相府掌书房徐伦引苏东坡到东书房等候。东书房丞相未完成的诗稿又一次让天资高妙的苏东坡自作聪明了起来……

这东书房,便是王丞相的外书房了。凡门生知友往来,都到此处。徐伦引苏爷到东书房,看了坐,命童儿烹好茶伺候。“禀苏爷,小的奉老爷遣差往太医院取药,不得在此服侍,怎么好?”东坡道:“且请治事。”

徐伦去后,东坡见四壁书橱关闭有锁,文几上只有笔砚,更无余物。东坡开砚匣,看了砚池,是一方绿色端砚,甚有神采。砚上余墨未干。方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些纸角儿。东坡扶起砚匣,乃是一方素笺,叠做两摺。取而观之,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得荆公笔迹,题是《咏菊》。东坡笑道:“士别三日,换眼相待。昔年我曾在京为官时,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尽,两句诗不曾终韵。”念了一遍,“呀,原来连这两句诗都是乱道。”这两句诗怎么样写?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东坡为何说这两句诗是乱道?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和、薰、金、朔四样风配着四时。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乃秋令也。那金风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吹落黄花满地金。”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兴之所发,不能自

已。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二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便写了,东坡愧心复萌:“倘此老出书房相待,见了此诗,当面抢白,不像晚辈体面,欲待袖去以灭其迹,又恐荆公寻诗不见,带累徐伦。”思算不妥,只得仍将诗稿折叠,压于砚匣之下,盖上砚匣,步出书房。到大门首,取脚色手本,付与守门官吏嘱咐道:“老太师出堂,通禀一声,说苏某在此伺候多时。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赘过表章,再来谒见。”说罢,骑马回下处去了。

不多时,荆公出堂。守门官吏虽蒙苏爷嘱咐,没有纸包相送,哪个与他禀话,只将脚色手本和门簿缴纳。荆公也只当常规,未及观看,心下记着菊花诗二句未完韵。恰好徐伦从太医院取药回来,荆公唤徐伦送置东书房,荆公也随后入来。坐定,揭起砚匣,取出诗稿一看,问徐伦道:“适才何人到此?”徐伦跪下,禀道:“湖州府苏爷伺候老爷,曾到。”荆公看其字迹,也认得是苏学士之笔。口中不语,心下踌躇:“苏轼这个小畜生,虽遭挫折,轻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学疏才浅,敢来讥讪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官里,将他削职为民。”又想道:“且住,他也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叫徐伦取湖广缺官册籍来看。单看黄州府,余官俱在,只缺少个团练副使,荆公暗记在心。命徐伦将诗稿贴于书房柱上。明日早朝,密奏天子,言苏轼才力不及,左迁黄州团练副使。天下官员到京上表章,升降勾除,各自安命。唯有东坡心中不服,心下明知荆公为改诗触犯,公报私仇。没奈何,也只得谢恩。朝房中才卸朝服,长班禀道:“丞相爷出朝。”东坡露堂一恭。荆公肩舆中举手道:“午后老夫有一饭。”东坡领命。回下处修书,打发湖州跟官人役,兼本衙管家,往旧任接取家眷黄州相会。

午牌过后,东坡素服角带,写下新任黄州团练副使脚色手本,乘马来见丞相领饭。门吏通报,荆公吩咐请进到大堂拜见。荆公待以师生之礼,手下点茶,荆公开言道:“子瞻左迁黄州,乃圣上主意,老夫爱莫能助。子瞻莫错怪老夫否?”东坡道:“晚学生自知才力不及,岂敢怨老太师!”荆公笑道:“子瞻大才,岂有不及!只是到黄州为官,闲暇无事,还要读书博学。”东坡目穷万卷,才压千人。今日劝他读书博学,还读什么样书!口中称谢道:“承老太师指教。”心下愈加不服。荆公为人至俭,肴不过四器,酒不过三杯,饭不过一箸。东坡告辞,荆公送下滴水檐前,携东坡手道:“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举发,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有荆溪进贡阳羡茶,圣上就赐与老夫。老大问太医院官如何烹服,太医院官说须用瞿塘中峡水。瞿塘在蜀,老夫几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差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东坡领命,回相国寺。次日辞朝出京,星夜奔黄州道上。黄州合府官员知东坡天下有名才子,又是翰林谪官,出郭远迎。选良时吉日公堂上任。过月之后,家眷方到。东坡在黄州与蜀客陈季常为友。不过登山玩水,饮酒赋诗,军务民情,秋毫无涉。

光阴迅速,将及一载。时当重九之后,连日大风。一日风息,东坡兀坐书斋,忽想:“定惠院长老曾送我黄菊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足犹未动,恰好陈季常相访。东坡大喜,便拉陈慥同往后园看菊。到得菊花棚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唬得东坡目瞪口呆,半晌无语。陈慥问道,“子瞻见菊花落瓣,缘何如此惊诧?”东坡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岁在王荆公府中,见他《咏菊》诗二句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错误了,续诗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迂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陈慥笑道:“古人说得好:

广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

假若连头俱不点,一生无恼亦无愁。”

东坡道:“小弟初然被谪,只道荆公恨我摘其短处,公报私仇。谁知他倒不错,我倒错了。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吾辈切记,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耳。”东坡命家人取酒,与陈季常就落花之下,席地而坐。正饮酒间,门上报道:“本府马太爷拜访,将到。”东坡吩咐:“辞了他罢。”是日,两人对酌闲谈,至晚而散。

[读书人语]侍才放旷的苏东坡再一次被博学识广的丞相所折服,正如前文入话段中说的那样: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正所谓聪明不可用尽。拟话本的教化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老夫黄州东坡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