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故事”远未结束

2009-03-17

环球时报 2009-03-17
关键词:中国故事价值链苏联

美国《大西洋月刊》4月号文章,原题:中国的前进之路 中国经济减速的迹象随处可见。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故事”———30年的现代化和蓬勃发展———已经结束?它已到了极限并暴露出矛盾?倘若中国不能持续前进和增长,它会分崩离析吗?

中国之外的观察人士经常把现在的中国与二三十年前的日本相比较。我已经听到很多美国人和欧洲人问,这难道不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恐慌”?即20年前日本似乎势不可挡,此后却成了一介病夫。正在崛起的中国或许要遭到类似重估?从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那里,我听到的更多是与苏联的警戒性比较,即经济失败可能导致政治控制和领土主权的瓦解。

把中国与日本和苏联比较十分勉强,因为中国与两国存在明显不同。苏联历史上从未取得像中国这样持续高速增长的成就。至于日本旷日持久的“病态”,大多数国家将会羡慕:日本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许多实力强大的工业品牌。而且,日本和苏联不时被称为不同的现代化之路的典范。现代中国是一股力量,一种现实,而非别人可以效仿的典范或理念。

所以,如果说中国的崛起没有被多年来的污染、腐败、贫富差距拉大等风险所破坏,那中国会像苏联一样,经济减速导致不满?或者像日本一样,未能认识到周遭世界的改变?我认为不是这样。中国面临大问题,其现代历史充满诸多意外。或许当我们回首时,会发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壮观是世界以为中国能力无限的最后一次,但我不这样看。

为什么我认为中国人有充分理由怀抱希望?由于出台一项经济刺激计划,需求减少可由中国内部本身得到部分弥补。没错,对于中国的计划尚有怀疑。大多数资金将投入建筑项目,特别是交通和基础设施。但是,大兴土木需要雇用许多人,因而返乡的农民工多了一个出路。中国经济或许要比大多数国家受到更多冲击,但也比大多数国家握有更多手段和资源。

除了经济领域之外,“中国完了”的假设似乎错失重要的文化和政治现实。它默认的前提是,普通中国人现在只是勉强容忍中国所提供的有限自由和潜在的无限财富。所以,一旦政府不能兑现物质承诺,人们就会起来造反。

这与我所见所闻不符。我经常惊讶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诸多中国人充满活力。失业和工资停涨?中国人见过更糟糕的。今天的动荡可能为日后增长打开机会之窗。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一些公司都试图利用当前动荡进入全新的市场和做很少有中国公司做过的:生产高技术、高价值、高回报的产品。我发现,一些公司在增长而不是萎缩,公司正投入资金,它们相信现在人才和资产可以低价吃进,正是准备下一次大跨步的时候。

中国在下滑,但没有出局。大多数人的工作仍然接近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但他们不会起来反对该国的政府体制,并且,他们创造、管理和为之工作的公司将永远设法提高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如果中国政府试图逐渐采取新出口补贴,或推动人民币价值回落,外界理所当然可以批评。但没有人可以批评它增加民众工作回报的雄心。▲(作者詹姆斯·法洛斯,汪析译)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价值链苏联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武装保护苏联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价值链重构》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雾在做迷藏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