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惟一源泉吗

2009-03-17王文忠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2期
关键词:源泉中学生情感

王文忠

提起学生作文,现在不少人主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大力提倡生活作文。在他们的作文题目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在你的生活中……”,“写出你生活中的思考……”等等。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中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生活不应是中学生作文的惟一源泉,作文的源泉还应有阅读、情感等。

阅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

首先,学生的学习主阵地是学校,他们不可能像专业作家那样,长期深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观察、思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现在,虽然到处高喊素质教育,但高考是指挥棒,说实话,应试教育还是比较突出的,中学生也不可能都去做社会生活的主人,有的与生活是接触了,可有时间去深入吗?所以说,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写出上佳的文章,其主要源泉就在课堂上、在课内外阅读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大多指书本吧。

其次,学生在书中阅读到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广阔的生活。《红楼梦》中有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项链》中有玛蒂尔德追求上层社会生活、爱慕虚荣的生动写照,《我与地坛》中有“我”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思考……古今中外,尽收眼底。而且更有利于中学生写作的是,这些“生活现实”都是通过艺术加工的,是经过了作者精心锤炼过的,且大多是名家精品,它们可以更加直接地为学生作文服务。

第三,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接触到了作文中需要的“生活”,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材料,大大地缩短了原本需要深入现实生活中去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书本上学到了作文所需要的写作技巧,可以直接进行模仿,一俟熟练便可灵活运用,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从这点来看,我们说阅读是写作技巧的首要源泉,似乎不为过。

现在许多人主张多读多写,以读促写。毫无疑问,肯定是先有“读”,然后才有“写”,从这个意义上讲,“读”得越多,才有可能“写”得越好。前一阶段,也有人大力提倡“以写促读”,说学生只有通过写,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激发他的欲望,去加强阅读,从而增添阅读兴趣。笔者认为,这在某个阶段和层次上,还可以站得住脚,但如果从整体上来把握,肯定是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的。

因此,对中学生来讲,加强阅读应该是更重于“生活”的一种写作需要。

情感也是写作的一个源泉

人们常说,情感是文章的生命,这似乎是在强调情感在文章的内容方面的意义,实际上应该是指情感在文章形成时的作用,没有情感就没有文章。这应是写作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不仅仅是指中学生而言。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只有如此,才有华章出现。面对美好的景物、动人的场面,一个无动于衷、情感漠然之人,不可能产生写作的冲动,即使写了,由于不处在最佳状态,也往往是平庸之作。

有了情感,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无情的山水,在有情人眼里,充满着情趣。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一层翻出一层,层出不穷。柳永写《雨霖铃》,正因为有了情感,才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场面,才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想象意境;苏轼写《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因为有了情感,才会产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情怀,才会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白居易的《琵琶行》,写江上送别,忽闻岸上琵琶声,作者情动于衷,于是才“移船相近邀相见”,听到琵琶女的弹奏,便飞驰起自己的想象,音乐之声被描写得活灵活现,又由音乐联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最后升华到一种理性的认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这一切都归因于“江州司马青衫湿”,千古绝唱源于一个“情”字。

有了情感,还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美感。人们往往认为,灵感源于生活的积累,但要真正迸发,情感的导引却是至关重要的。莫泊桑创作《羊脂球》时,爱国情感导引出灵感,使之一挥而就;郭沫若创作《女神》时,情感使自己“作寒作冷”,于是灵感如火山爆发,不可遏止地喷涌了出来,如在平常状态下,《女神》是不可能降临的。情感还是产生美感的基础。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实,情人眼里也出美景。李乐薇正因为对大自然有情,才写出了空中楼阁之美景;朱自清正因为对荷塘情有独钟,才写出了月下荷塘的美色。写一篇美文,首先要有美的情感,这也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情感的力量在作文中是绝不可忽视的,只是现在我们在作文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作文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关注。

(作者单位: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源泉中学生情感
轻型无人机起落架摆振问题简析
超市也是快乐的源泉
情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台上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欢喜冤家放大招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