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几个因素

2009-03-16刘俊林

关键词:活动课设置改革

刘俊林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在论及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人的自身发展时指出,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地、系统地发展。它既包括对知识的广泛吸收,也包括对实践的充分体验。只有既注重知识的给养,又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尝试、验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发展自己。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马克思进一步强调:实践决定认识,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实践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达到人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尤其在课程的设置上,更作了较大程度地调整,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搬上了课堂,这无疑是符合人全面发展的理论的,也必将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重要推动因素。

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针对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做了多次的改革。然而,无论是哪次的改革或课程调整,学校和学生家长都无疑一直把智者教育也即课堂学习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加之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基本脱离,教育没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也就丧失了学生成长的意义。

一直以来,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育改革家们也煞费苦心。他们首先提出了不仅要注重智育的发展,还要做到德育和智育齐头并举,并渐渐地又提出了“德、智、体、美、劳”齐发展的观点。然而在这良好的初衷的背后,仍没有改变因应试而导致过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现状,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一时间,“高分低能”、“毕业即失业”的语调已成了时尚语,由此,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设置不得不更加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中国教育发展现在的必然结果。

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完善学生人格品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主要因素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不应该是由单一的认知活动构成的,而应涉及人的生活实践。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李特将学生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要求教育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获取的过程,而且成为知、情、意等所有心理因素都完全激活,都参与其中的总体生命活动。

可见,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灵的健康,人格的健全都与教育直接相关。特别是涉及人的生活的实践更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长处,就看我们教育工作者给他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是在书本中还是生活。我想既然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那就去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吧。或许这种教育就在社会实践当中,就在比书本浅显得很多,又深刻得很多的实践之中。

四、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中国大地广阔的领域,是综合实践课程有效开展的可能因素

任何一次改革,哪怕是一点点的调整,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更不要寄希望于它风平浪静。所以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和有效开展也不可能“点石”即“成金”。但对于它的未来,我们还是充满着希望的,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是可以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是能够奋发图强、不断进取创新的。就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把它开发出来。这“如何”包括时间、地点、方式等等。另外,我们的辽阔疆域也为大力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你可以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也是可以在草地河边、亭台楼阁,你可以在小区广场,也可以在山区城镇……所有这些,都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因素。相信我们的新课程,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活动课设置改革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好一个 “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