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2009-03-16曲军胡胜德
曲 军 胡胜德
摘要高效的规模经营、发达的产业化体系和完善的支撑体系是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从国情出发,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支农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传统产业,建设现代农业。
关键词现代农业;美国;规模经营;产业化体系;农业支撑体系;启示
中图分类号 F33.7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244-02
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对现阶段我国深化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美国位于北美大陆南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有人口3亿,以农为业的人口约有600万人。国土总面积9.63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98亿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18%,人均耕地面积0.66hm2,约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2005年美国的GDP达14.487万亿美元,其中属于农业和采矿等原材料工业的一次产业产值占GDP的5%(农业产值约占GDP的1.7%),二次产业占20%,三次产业占75%,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农业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价格高,使农民偏向劳动替代技术的选择。因此,美国农业的发展从机械革命开始,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生物革命和管理革命,实现了现代化,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1.1规模经营
美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约90%是规模不等的家庭农场,其余的是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他们都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组成的合伙制或股份制农场。随着美国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行业间的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要素逐步向优势农户集中,加速了农户之间的联合与重组,农场数量逐渐减少,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化的技术和密集化的经营,大大提高了家庭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美国每个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大都在数十公顷以上,全国最大的农场面积超过1 333hm2,年产值在5万美元以下的农场占总数的74.1%,农业产值只占9.5%;年产值在5~25万美元的农场占总数的20%,农业产值占31.3%;年产值在25万美元以上的农场虽然仅占总数的5.9%,但其农业产值却占59.2%。
1.2完善发达的产业化体系
随着美国农业的发展,其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和延伸。农业各个领域出现了大批为农业服务的各种中介组织,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所有环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农业综合体(美国叫食物和纤维体系)或农业一体化。在这个产业化体系中,合作社的发展功不可没。美国的农业合作社主要有3种类型:供销合作社、信贷合作社和服务合作社。合作社将千家万户的家庭农场和市场连接起来,有效地避免了市场风险。此外,作为社员的代表,合作社还肩负着其他重要职能,如代表农场主同政府、议会、工商届及外国机构进行对话、谈判,以维护社员的共同利益,组织农产品信息传播,与其他行业建立联系,对国家农产品检疫、食品立法提出建议等。据统计,1990年,美国农业合作社的交易总额达925亿美元,活动范围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合作社加工的农产品占总量的80%,提供的化肥、石油占44%,贷款占40%。
1.3健全顺畅的农业支撑体系
1.3.1完备的市场体系和运作机制。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确保了农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1.3.2富有特色的科技支撑体系。美国政府一直把农业的教育、研究和技术推广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形成了 “三位一体”的体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是由州立大学农学院承担,大学教授必须拿出充足的时间从事推广工作,大学与地方县政府联合组建郡农技推广中心,负责所在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由大学教授和地方招聘的科技人员组成,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郡政府分别承担。在郡里,有一个由大学、政府、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民代表组成的农业推广指导委员会,定期沟通各方意见,审定推广工作计划和经费使用计划,对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进行评估、监督、指导。这种体系真正做到了科研、教育、推广和生产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美国农业技术的先进性最突出体现在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科技化和以卫星遥感定位为主的信息化,农业科技贡献率已在70%以上。如孟山公司的农作物转基因技术推广在驱虫去病、保护生态、提高效益方面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1.3.3快捷准确的农业信息体系。美国农业部建立了全球性的农产品信息网,系统、全面地跟踪世界各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最新动态,为家庭农场采取应变措施提供参考,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3.4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政府针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适时出台一系列的农业保护政策。这些政策涉及价格支持、财政补贴、信贷税收、对外贸易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如美国政府每年根据玉米、棉花、大米、小麦等主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制定农产品计划,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与之签订合同,确定一定比例的土地进行停耕、休耕和转耕,根据美国《农业法》规定,对自愿实行休耕的地块予以补贴。同时,成立了农产品信贷公司,直接从农业部借来资金执行价格支持计划。这一计划包括直接收购和无追权贷款。前者是由农产品信贷公司以支持价格从市场上收购农产品;后者指农场主以农产品为担保从信贷公司获得贷款。以确保农产品供给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避免生产过剩而影响农民收入。在贸易方面,美国一方面通过卫生防疫、技术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措施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对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实行出口补贴,降低价格,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保险方面,美国政府成立了农业保险公司,对农场遭受的旱、涝、虫等自然灾害给予补偿。此外,在农业投资方面,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行成本共享政策,即资金由农场主和联邦政府或州政府承担,农场主可以申请低息贷款,联邦政府或州政府资金由财政列支。
2美国经验给我国的启示
2.1现代农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各个国家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国情国力不同,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美国人少地多,现代农业是以土地的规模经营为前提的。而我国耕地紧张,按从事农业生产的3.5亿劳动力计算,人均占有耕地仅0.37hm2。近年来,虽然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按梯度转移的,受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劳动者素质等因素制约。即使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60%,农村人口也仍然有7亿多,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很困难。发展现代农业,应在不改变小农户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一方面着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利用当前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来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在区域化种植、集约化养殖、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领域发展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形成规模经济,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2.2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支农体系
农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Stiglitz等(1981)经济学家认为,农业是正外部性较显著的产业,如果政府对农业从业者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差之间予以补贴,就会改变社会福利。正因为农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理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及广度是世界公认的,已经形成了包括法律、财政、金融、科技、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综合促农体系。近年来,我国对促农工作越来越重视,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涉农立法相对滞后,缺乏针对农业发展关键环节的专门法律;二是农业补贴的水平不高,种类单一,结构有待于改善,我国财政补贴率占GDP的2%~3%,大大低于对世贸组织8%的承诺;三是支农的方式主要为资金直补,在涉农的保险、信贷、信息等方面支持的还很不足;四是农业投融资机制还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应围绕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将现代农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扩大财政支农的幅度和范围,逐步完善全方位的惠农、支农体系。尤其是应强化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推行农地停耕、休耕和转耕,健全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2.3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功能完善的农业一体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农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受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以及政策法规的制约,产业体系内部的有些机制还不健全,体系之间联系不密切,体系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体系,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体系,农作物种子及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合同契约等形式规范生产行为,使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功能。
3参考文献
[1] 朱道华.外国农业经济[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庄岁林,谢琼.美国治理农业问题的经验和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6(8):76-78.
[3] 王芳亮.美国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经济地理,2006(9):824-826,835.
[4] 常婕.借鉴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促进我国农业发展[J].农业经济,2007(1):32-33.
[5] 马俊哲.美国农业见闻及其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3):50-53.